最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生活優(yōu)裕的人,總是過多的在乎所謂的體面與安全感,缺乏的是一種信任,對他人善意的幫助的信任,于是難免活的的小心翼翼;尤其是一些來自嬌生慣養(yǎng)的家庭的小姐們,孤僻的性格植根于家庭的溺愛;而這種溺愛生命力的頑強是如此巨大,縱使千里萬里還渴望著為子女撐起一片安全的藍天,殊不知那樣很多時候是一種一手遮天的錯誤的愛,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
對子女的安全的顧慮無可厚非,但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并且表現(xiàn)的過于敏感、易受傷害。道理很簡單,子女生活中接觸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而這些人中絕大部分是不會像父母那樣寵愛你的,抑或是他們的背景各異造成了一些無心的傷害,從而很容易給那些溫室的小花朵一種錯覺--怎么別人一點都不理解自己,進而做出一些偏激行為,這些行為筆者可以坦白的說與性格的完善是十足的南轅北轍的,與進步的希冀也是風牛馬不相及的。 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有這么一種傳統(tǒng),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陰暗面也鞏固了這一傳統(tǒng)的頑強生命力,于是我們總是設想別人善意的背后隱藏陰謀,很多時候造成了悲哀的狗咬呂洞賓,反過來也使得那些心存善意的人心存戒備。 這也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的一方面,雖然四書五經上早早就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勸導,而西方的性善論遠落后于中國。但我們的理論從來只是留在書本上,讓其孤獨的終老于黃皮紙上,西方人卻更樂于相信人是有善端的,并且以完善的制度--教育理念支持著。 有時甚至想象是不是因為我們過多的爾虞我詐使得我們的消化系統(tǒng)疲于應付,于是我們攝取營養(yǎng)的能力被減弱,于是從總體上來說東方人的個子較西方人小,當然這是無理取鬧,但有時卻很好地起了自我安慰的作用。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話,隨著世貿的加入,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有一塊短板迫切的需要予以修補,那就是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我們缺乏一種上國公民的胸襟與氣度,本人對此深表贊同,補充一點,對他人的信任應該屬于這一胸襟與氣度之中。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信任源自自信與從容,源自對他人與自己能力的透徹了解,源自對雙方共同進步的認同與渴望。 最后以《大國崛起》中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日志:歷史上的絕大多時候,北京的故宮都是以高貴的姿態(tài)隔開民眾卑微的視線,而今天恢弘的紫禁城卻以開闊的心胸接收每一個走進她心靈的普通大眾與海外游客,任其窺探這個古老國度的成敗得失,榮辱興衰,這是一種成熟,一種自信,一種風采,借此我們可以話如煙往事。 希望自己及朋友們能敞開自己的心窗,不要因為害怕蚊蟲的進入而拒絕陽光的照耀,借此我們可以書燦爛人生! |
|
來自: jackey2085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