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产国偷v产偷v自拍,国产午夜片在线观看,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 <output id="e9wm2"></output>
    <s id="e9wm2"><nobr id="e9wm2"><ins id="e9wm2"></ins></nobr></s>

    • 分享

      飛馳在大洋路上

       笑熬漿糊糊 2010-09-30

       
      大洋路,全程210公里

      由于提車的過程比我們原先估計時間差了非常多,原本最壞打算是2天?,F(xiàn)在白白讓我們在墨爾本呆了3天。因此我們原定計劃中的路過堪培拉的路線就放棄了。但原計劃中美麗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是一定要走走的。

      出了墨爾本走了一段高速公路,就向南轉(zhuǎn)入大洋路。不管是高速公路還是充其量只能算雙車道“國道”的大洋路,澳大利亞公路給我們的最大印象就是“看上去相當不錯”,但路面卻不甚平整,低速行車時還將就,車速一快,顛簸就明顯了,這和“F1賽道”級別的南非公路相比仍然有些差距。

      這一段路并不長,但是感覺卻是相當不錯,剛剛出墨爾本,澳大利亞顯示出了不同于我們之前所經(jīng)過的國家的公路個性,那就是卡車。在歐洲常見的沃爾沃、Scania、雷諾之類的拖車頭在這里可算是稀有物種,大部分拖車頭都是美制拖頭。


      例如Peterbilt——動畫片和電影《變形金剛》中汽車人領袖“擎天柱”就是這個牌子的拖頭。此外還有Kenworth或Mack等品牌的美制拖頭。這些拖頭的擋泥板、排氣管、反光鏡框以及散熱格柵甚至是輪轂幾乎都鍍上了鉻,锃銀瓦亮。

      另外,不知是澳大利亞的法規(guī)規(guī)定還是拖頭司機過于騷包,拖車頭的輪廓都用黃色小燈勾勒得一清二楚,這樣一來在夜間固然很容易識別,但無形中又多了一層炫耀的資本。對于此,我也是到了晚上才得以見識。澳大利亞的卡車白天銀盔銀甲,威風凜凜;到了晚上則是金碧輝煌,殺氣騰騰——特別是以110公里的時速呼嘯而過的時候。不得不說,在澳大利亞,最漂亮的恐怕就是卡車了,以至于我開車時常常分神。當一隊各式各樣的小轎車緊緊跟在一輛Peterbilt拖頭的身后時,那種感覺就是“擎天柱”正領著一群嘍羅去找霸天虎算賬,就連跟在最末尾的我,心中都頓然生出一股豪氣出來。


      我們的戰(zhàn)車東風風神雖然是小型的家庭用車,但我們東風家族,可是不折不扣的汽車世家。光卡車類別就有東風輕型商用車東風小霸王、東風金霸、東風多利卡、東風之星、東風金剛、東風皮卡、東方快車等多系列上千個品種。那要是在澳洲的路上排個長龍,估計是拍星球大戰(zhàn)的勢頭,而不僅僅是變形金剛了。

      一想到這里,一下子又自豪又搞笑,想象一下那樣浩浩蕩蕩的畫面,可真是有趣,當下我們踩足油門,跟澳洲的卡車兄弟們肩并肩駛向前去。

      在國內(nèi)的時候,總有那么一點崇洋媚外,洋人的紀錄片和電影里,幾乎都是高樓大廈,如夢如幻,而現(xiàn)實里,我們走了這么多的國外城市,尚且不說哈薩克斯坦的爆胎驚魂,就算是西班牙,法國這樣的先進國家,都有蜿蜒崎嶇的小路,有時候甚至一開幾公里,沒有一塊路牌,開著開著,開到迷迷糊糊,GPS里兩兩不相認的文字似乎也在恥笑我們的無敵勇氣。

      是啊,有時候,我們真的很累,舉目無親的國家,雖然有無數(shù)美麗的風景,但太陌生,越美越疏離,這個時候不免想起我在上海的時候,下班高峰期,紅燈,排隊的長龍,恨恨的看著前方,無奈的聽聽收音機,手機響起來,媽媽問:到哪了,我們先吃咯,剩點肉給你。就是這么平常的畫面,一年要經(jīng)歷一百次的畫面,現(xiàn)在讓我很懷念,想起這些畫面的時候,居然眼睛有濕潤的感覺。


      在國外的這段日子,有時候無法跟媽媽通電話,她也不會主動打給我,怕打擾我,開始給我發(fā)郵件,大概很久沒有寫信的關系,她的字句都很簡單,甚至不通順,但足夠了,足夠讓我覺得幸福,在上海,在我的家,有一家子人在等著我凱旋而歸呢。

      好了,言歸正傳,說回我們的旅途。


      就大洋路來說,雖然道路平整的程度不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依然可以讓南非的任何一條公路相形見拙。大洋路之所以被稱為“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其原因就在于這條路沿澳大利亞東南海濱而建,某些路段距離海灘的直線距離僅有幾米。我相信,大洋路旁的任何一段海濱如果是放在中國,都將成為旅游勝地——北戴河、北海銀灘、上海金山海灘……都將一名不文。


      不管任何時候,這里都是沖浪愛好者的天堂——甚至是狗狗,都是沖浪好手。想想俺家的錢多多,連洗個澡都要和我拼命,由此突然醒悟,這不是狗狗品種的問題,而是東西方“教育差異”的問題。

      放幾張澳洲人沖浪的照片,現(xiàn)在這里可是秋冬時節(jié),但澳洲人不管,他們熱愛沖浪,他們熱愛海洋,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他們沖浪的熱情。

       

      離洛恩還有30多公里時,在當?shù)厝说臒崆橹更c下,我們慕名來到一家小店買了午飯。當?shù)厝私o我們介紹這家店時,一臉幸福的表情,口水似乎隨時都會流出來的樣子。到了小店,居然還發(fā)現(xiàn)有人開著KTM越野摩托驅(qū)車20公里山路濺了一身泥漿過來排隊的。午飯是炸魚、魚餅和薯條,這已經(jīng)是這家店里最好吃的三樣東西了。

      小店沒有桌椅,只管給食物打包,店主人告訴我,要吃的話只能去街對面小湖邊的露天桌椅上吃了——如此牛氣的態(tài)度讓我們對美餐給予了極大的期待。盡管價格不貴,但這些東西全部是油炸食品,真搞不懂洋鬼子憑什么批評中國的油條和北京烤鴨不健康。魚很新鮮,但就味道來說,一般。由此我們再次體會了中華飲食文明的博大精深。記得我在國內(nèi)的時候看過一篇關于中外飲食對比的文章,老外總說中國人用筷子,容易傳染病毒,而油炸食物,更是致癌的源頭,而實際上,在抵抗力方面,中國人并不比外國人差,食物中毒發(fā)生在中國,同樣的概率發(fā)生在國外,甚至更高,那么后來專家又研究了,有專家說,老外吃的食物,雖然新鮮,無公害,但很多老外對于牛,羊肉都是三分熟,七分熟就入口,半生半熟的食物攜帶細菌和病毒首先是個常識,而中國的食物經(jīng)過高溫烹炒,一般細菌死在沸點前,厲害一點的也在熱炒中魂魄歸去了,所以看看國外的食物山清水秀,紅紅綠綠,其實論美味和健康,不如中國

      看看上海滿大街跑的老外,餐廳里海吃海喝的老外,豎著大拇指大喊:GOOD,中國菜wonderful!的老外,他們才是最佳的中外食物對比詮釋啊。

      來一張波波和食物的合影,看著這黃燦燦食物,沒有一點綠葉菜,老實說我只對薯條有胃口。

      東西雖然不怎么好吃,但是量還是挺多的。我們實在吃不下這么多,由此便宜了這群海鷗。在澳大利亞,海鷗的膽子比家雞還大。

       

             晚上,我們抵達一個洛恩的小城。盡管才下午六點,但天已經(jīng)完全黑掉。道路兩邊的店鋪閃著繽紛的霓虹燈,但基本上都是關門閉戶,街上幾乎看不到一個人。一連找了幾家旅館,要么是老板不開門,或是已經(jīng)客滿,再或者就是房價太高。到了最后終于找到一家汽車旅館,老板看看我們幾個人,說有房,床管夠,然后開口就要150澳元。

      150澳元對于當天我們所問過的其它旅館來說,價格已經(jīng)是最便宜的。不就是擠學生宿舍嘛!結果老板把我們帶到一間兩層樓的別墅前,鑰匙扔到我手里,說這棟小樓現(xiàn)在交給你了。150租了一套別墅?我們那一瞬間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想想會不會是老板的腦子壞掉了。打開房門,樓上樓下一轉(zhuǎn)悠,不得不承認,這是我這輩子所住過的最好的賓館。

       
            單是洗手間就有15個平方,三角形的帶水流按摩的大浴缸、全自動洗衣機、烘干機一應俱全。樓上則是開放式廚房以及海景客廳,大屏幕液晶電視、冰箱、微波爐等等無一遺漏。廚房看樣子是沒法消受了,但是烘干機和洗衣機則是好東西,當天晚上我們將所有的衣服和臭襪子全部扔進了洗衣機,等到快睡覺時,20余件衣物已經(jīng)全部洗凈并且烘干完畢。

            2010年7月30日 洛恩-墨爾本-悉尼  1000多公里的行軍!痛并快樂著

            大洋路阿波羅港灣(Apollo Bay)附近上內(nèi)陸公路至柯拉克(Colac),轉(zhuǎn)內(nèi)陸公路A1自吉?。℅eelong),進入普林斯(Prince)高速公路至悉尼,全程1100公里。

            因為明天要趕到悉尼去和國內(nèi)抽獎產(chǎn)生的“助威車手”會合,因此今天我們無論如何也要趕到悉尼。從洛恩出來,我們計算了一下當天的路程——1000多公里,好在很大部分是高速公路。

             早晨出發(fā)前,二樓陽臺居然有兩只野生鸚鵡光顧,大吉大利啊!可惜它們的澳大利亞英語“口音”太重,無法交流。

           走前我們在昨天居住的超值小別墅前留念,150澳元不到,住一幢別墅。實在太劃得來了。這個旅館是我們這次行程的收獲,在上海的時候我租過佘山的一棟別墅酒店,一個晚上7K,更別提什么海景了,窗外就幾棵樹。如果一定要享受海景,那就說說海南的別墅酒店,一晚上那是三萬,別以為我開玩笑,攜程上明晃晃的寫著呢,要是在淡季,可能稍微便宜點,也便宜不了哪里去。說起來,酒店真是暴利行業(yè)啊,再次謝謝這家旅店的老板了。

            大洋路還剩最后一段,然而這一段的風景可能是全澳大利亞最要命的。

            1857年興建并且至今仍在工作的“Lightstation”老燈塔,以及巍峨壯觀的海中石柱群“12門徒”全部集中在這一路段。不過澳大利亞人的工作態(tài)度實在不敢恭維,地圖上標注的明明是“Lightstation”,行至燈塔所在路段,結果卻死活找不到景區(qū)提示牌。最后老吳怯生生地指著路邊一塊標有“Lighthouse”的牌子問道:“會不會是這里???Lightstation(發(fā)光的站)和Lighthouse(發(fā)光的房子)的意思差不多嘛。”路牌的指向是一條窄得可憐的原始森林小路,路邊盡是數(shù)十米高的百年以上的老樹,樹蔭將道路蓋得陰森森。


            和鋪有漂亮藍黑色瀝青的大洋路比起來,這條路實在過于寒酸,根據(jù)我們在國內(nèi)的經(jīng)驗,通往著名景區(qū)的道路一定是頂呱呱的,要不誰會來游覽?“要想富,先修路”,我不信洋鬼子們不屑于掙錢。

            我們硬著頭皮將車開進林間小路,小路路窄彎急,我敢肯定,旅行團的大巴是不可能光顧這條路的,事實上從進入到出來,我們都沒有遇見任何大巴。然而這條路的幽靜與神秘卻同時也是國內(nèi)少見的,感受一下也未嘗不可。一路滑進叢林,過不了多久,一處牛欄擋在我們的面前,牛欄大門敞開,里面一大群牛卻沒有一只走出牛欄,只是懶洋洋地瞥著我們。

            路延伸進牛欄,粗瀝青路面變成了爛泥路,被牛蹄子踩得坑坑洼洼。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當了,這條路沒準是牧場主他們家的“專用小道”。正當我們欲打道回府,一輛小車歪歪扭扭從爛泥中駛過來,我們仔細一看,原來這條路橫穿牛欄,牛欄對面的門也是開的。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駛進臭氣沖天的牛欄試圖通過,老吳駕駛時小心翼翼,生怕驚了牛群,因為他開的車是大紅色的——和西班牙斗牛士用于激怒公牛的斗蓬顏色一樣。

            不過這些耳朵上帶有黃色塑料標簽的??礃幼邮且娺^世面的,或站或臥,就是沒有一只牛擋道,對我們的到來根本就是置若罔聞。過了牛欄,路面再次變成粗瀝青,空氣也清新了。我們繼續(xù)往前跑。跑著跑著,我似乎看見路上方的樹梢上似乎有什么毛茸茸的東西動了一下,然后又沒了動靜,從動作的靈活程度來看,似乎不是松樹之類的動物,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澳大利亞的特有的樹袋熊“考拉”?

            我在車載電臺中的大聲嚷嚷顯然未能激起老吳的興趣,在他看來,想看到野生的考拉純屬不可能,更何況車子已經(jīng)開出去幾十米了。于是,我開始相信是我自己看花了眼。再往前開兩三分鐘,我們發(fā)現(xiàn)兩輛小車停在路邊,幾個人正拿著相機對著頭頂一陣狂閃,我們仔細一看,趴在樹上的真的是考拉——野生的考拉!

            我們幾個人欣喜若狂,急匆匆將車扔在路邊,下車時還有意輕手輕腳,生怕將考拉嚇跑了。實際上我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澳大利亞的野生考拉雖說不常見到,但它們實際上完全不怕人,甚至當我把鏡頭湊在考拉臉上,考拉對我也是一副好奇的可愛眼神,并不躲閃。在澳大利亞,人和動物是和諧相處的——這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我們仔細找了找,居然在樹梢上和路邊發(fā)現(xiàn)了10多只考拉,最近的離我們不足一米,伸手就可以摸到。

            見多識廣的老吳警告我,考拉實際上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是“天生的寵物”,考拉爪子相當鋒利,如果將考拉抱在身上,它雖然不至于咬人,但它的爪子也一定會在人身上戳幾個窟窿。澳大利亞動物園中的飼養(yǎng)員在抓抱考拉時,身上都穿有特制的衣服。另外,考拉體味很重,并且很難人工飼養(yǎng),因此在澳大利亞,沒有人會拿考拉當寵物。


            邂逅過野生考拉之后,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居然真的到了名為“Lightstation”老燈塔,這里門票16澳元,在我們一路上所途徑的景點中,“Lightstation”是唯一的收費景點,老燈塔景區(qū)內(nèi)的古跡保存得相當完好,而且貨真價實,除了必要的售票處兼商店以及一處小飯館外,沒有所謂的國內(nèi)那些浮躁的“新建景區(qū)”。整個景區(qū)和150年前相比變化不大。

      站在“Lightstation”老燈塔頂端。燈塔內(nèi)實際上是一個小型博物館,愛迪生創(chuàng)建的通用電氣公司早期研制的燈塔專用燈泡可在這里看到。

            景區(qū)內(nèi)所有房屋可任意進出。圖為建于1859年的“燈塔守望者”所居住的小屋,如今是博物館。所有展品皆為貨真價實的原品,但卻沒有任何工作人員看守。實際上,包括售票員在內(nèi),我在景區(qū)內(nèi)一共只看到3個工作人員。


      出了“Lightstation”,我們原路返回大洋路——這條林間小道看來真的是“Lightstation”唯一的進出道路。有了邂逅野生考拉的經(jīng)歷,我們開始對大洋路路邊的“袋鼠出沒”黃色警示牌緊張起來——確切地說,是又緊張又期待,緊張的是我們在南非已經(jīng)遭遇過路邊的“飛來橫禍”,而且我們在大洋路上已經(jīng)親眼目睹被汽車撞死的野兔尸首,期待的是我們只在動物園里看過袋鼠,今天興許可以看看飛奔的活物。

       
      這里給大家普及一下汽車小知識,也順帶說明我們?yōu)槭裁磳τ诖蟪鰶]感到緊張,保時捷曾經(jīng)做過一個200時速的實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用一只雞來對碰,結果雞砸碎了保時捷的防彈玻璃,保時捷損失慘重,幸好那車里是沒人的否則兇多吉少,這其實和空中飛行的飛機懼怕碰到鳥類是一個道理,無論多么堅硬的物體,在高速行駛的時候,會因為速度而變得非常的脆弱,汽車時速不超過200km/h的情況下,玻璃被撞爛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如果我們碰到的是時速也非??斓拇螅强删筒皇囚[著玩的了。

      之后我們經(jīng)過了雄偉壯麗的“12門徒”景區(qū),同為“12門徒”中的兩位。這里同樣免費,當然,乘坐直升機在空中俯瞰全景則需要200澳元,折合人民幣1400不到。

      游客通過棧道可從懸崖頂端走到海灘上。編織在棧道上的這種防滑鋼絲網(wǎng)就效果來說相當有效,值得國內(nèi)很多景區(qū)借鑒。

      盡管是免費景區(qū)而且游人如眾,但是這里的沙灘依然干凈得令人驚嘆。

      在途徑一個不知名小鎮(zhèn)時,我們居然在路邊看到了潛艇!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本來我認為想要去看潛艇至少得去海邊。潛艇邊上是個小學,很多孩子在潛艇上跳來奔去,鉆進鉆出。

      這艘名為“HMAS OTWAY”的潛艇是6艘奧比?。∣BERON)級柴電動力攻擊潛艇的第二艘,于1979年從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中退役,之后便被政府置于此處并以其為核心建造主題公園。當然,這也無需門票——這如果換在國內(nèi),簡直是不可想象。


      之后就沒什么興奮點了,除了一次走錯路,讓我們多開了200多公里。那次走錯路也是因為我們GPS忽然錯失了道路造成的。這種情況在國外其實經(jīng)常遇到的。只不過在澳洲公路狀況相對較好的地段也能差這么多,讓我們有點郁悶

      我們一開始還沒有什么問題,但路況越來越差。使我們感覺有問題,開了近1個小時之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GPS出錯了,我們被GPS引到了一個不該走的岔道。開錯路的事情,我們已經(jīng)有很久沒有碰到了,只有一開始在歐洲的時候偶爾遇到過幾次。我們這次確實有點頭大,連忙研究起了目前應該走的行車路線,以免越開離目的地越遠,但也確實越看越糊涂。加上所剩不多的汽油,我們也不敢原路返回,出門在外最擔心的就是半路沒有油。

      正在發(fā)愁的時候,從我們這后靠上來一輛黑色霍頓,是兩個當?shù)匦∏嗄?。他們問我們是不是遇到什么狀況了,需不需要幫忙。我們看到了他們,就像看到了救星,我們派遣幾人之中英語最好的波波上去溝通。波波回來告訴我們,現(xiàn)在這條奧林匹克路也是可以抵達悉尼的,我也就稍微定下了心。謝過好心人之后,我們就順著路往悉尼行駛。

      又到了一處岔口,我們停下來問了當?shù)氐囊晃焕先思遥诘玫剿麛蒯斀罔F的指路之后,我們終于放下心的向前進

      在國內(nèi)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在歐美發(fā)達馬路總是比較好的,但是今天我們遇到的這條通往澳洲特大城市悉尼的道路卻是有窄又顛,就像國內(nèi)鄉(xiāng)間小道似的。

      天漸漸的暗下來,雨下不知不覺的開始越下越大了。晚上我們頂著暴雨趕到悉尼機場附近的旅館。一天下來大家都累爬下來了,我卻還在熬夜編寫日志,看著他們在一邊呼呼大睡,真有掐醒他們的沖動。

      Tag: 最游記 澳大利亞 自駕 墨爾本   分享這篇文章,或留下你的觀點

      我們猜你還喜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