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停滯在日本神戶 漫步榮町感受清新http://travel.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14:37 《穿越》
某位閨蜜曾說,如有機會選擇,她最想定居的日本城市是神戶,不能免俗,這和不少日本年輕人想到一塊兒去了;問過身邊不少人,和東京的超級摩登與過度豐富相比,大小和人口(150 多萬)都“恰到好處”的神戶似乎更讓人動心。借地利之便,我多了些機會往來于神戶與大阪之間,喜歡坐在阪急電車(Hankyu)的特急第一列車廂向前望,一路風景迎面撲來,鐵軌在緩落的小坡上延伸,一面望海,一面觀山,20 分鐘過后的終點是不會讓人失望的那座城,神戶。 縱然第一次在神戶中心區(qū)榮町晃蕩的時候覺得有趣,但這種以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和雜貨鋪為主的形態(tài)卻不陌生。若論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神戶本身的特別讓榮町成為好去處。和大多日本港口城市一樣,神戶的“大都會”背景與其“開港”的因緣際會關系密切,而依山傍海的地理優(yōu)勢與隨處可感的“國際性”算得上是加分——漫步街頭,無論是料理的譜系、對歐洲雜貨的信手拈來、博物館偶然瞥到的本地人親族小歷史抑或街頭風貌,都讓你明白神戶的“都會主義”充滿了柔軟的橋段和別致的小清新,搭配碧海藍天,再合適不過,縱使這僅是外來者一廂情愿的念想。 ![]() 故事的開始不外如是:神戶(Kobe) 舊名“兵庫”(Hyogo),本為面臨瀨戶內(nèi)海背倚六甲山的小漁村,因地理之便與朝鮮、中國海上貿(mào)易頻仍,遂發(fā)展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海上交通門戶,并于1867 年被辟為通商口岸,至今神戶港在本國的港口貿(mào)易仍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神戶人見過世面。自開埠至今,除亞洲各國商人,歐美人士(彼時被稱為“異人”)亦喜駐留神戶……從市中心的主要交通節(jié)點“三宮”步行,不用太久,就能抵達在山坡上錯落有致并被標識為“異人館”的西式建筑群落(全稱“北野異人館街”),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治時代,全盛時有兩百多棟建筑物,目前存留有60 棟左右,多經(jīng)營餐館、紀念館、酒店以婚紗館。 ![]() 歐洲人或許覺得參觀這地帶未免多余,因為這些建筑實在“不夠日本”,但這才是地道的神戶風貌,商鋪熱鬧但并不喧囂,并非對歐陸景觀的拙劣挪用,本地人在此依然保有自己安靜的生活。日落時分步行其間,見到這一帶的住戶從容地爬坡、轉彎,消失在某個院落一角,賣飲料小食行車貨攤(不是日式的篷車,又是歐風十足!)開始招呼生意,出雙入對的情侶紛紛到來,我站在山坡的某一角遠眺,人們說海灣對面就是大阪。這一刻,因為反觀客居的城市而暫時忘記了自己身在異鄉(xiā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