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和給予是女人的天性 有人說,最毒不過婦人心。其實,我認為,大多數(shù)女人天生慈善,付出和給予是她們的天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女人的身上都具有深刻的母性,不管她自己是否做過母親。在小孩三、四歲的時候,為什么男孩子喜歡舞刀弄槍、女孩子喜歡照顧洋娃娃呢?因為,女孩子從小的天性里就有一種以付出為快樂的本能,這是女性骨子中的一種幸?;?。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寓言:造物主向人世間投放小生命的時候,跟孩子們說,你們?nèi)グ?,這個世界多美好啊,等你們到了這個世界,就會有特別好的前途,就會遇見很多美好的事情。要去人間的小生命問造物主,我們聽說這個世界還有黑暗,還有丑惡,還有傷害,我們遇到這些怎么辦呢?造物主跟他們說,你們放心吧,在你們到人間之前,我給你們每個人都配了一個天使,她這一輩子都會豁出命去保護你。孩子們問,那我們怎么才能找到她?造物主說,只要你叫媽媽,她就會出現(xiàn)。 女性沒有辜負造物主的期望,她們用愛創(chuàng)造著奇跡。一個女人,無論她現(xiàn)在的職業(yè)是教師、作家,還是工人、農(nóng)民,那都是她的階段性職業(yè),惟獨只有“媽媽”,這才是終身的。因為,這是一種血緣的托付,這是一種愛,而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責任。所以,愛是一種信仰,愛是一種行動,愛也是一種奇跡。 媽媽為孩子做成了什么事,我想大家都會記得,去年評選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位暴走媽媽——陳玉蓉,一個55歲、重度脂肪肝的母親,她成了一個奇跡——捐肝救子。為了割肝救子,連續(xù)七個多月日行 其實,慈善不應只是女人的天性,更應成為所有公民的一種習慣。所謂慈善,就是慈悲之心決定的善良之舉,即慈悲心決定善良舉。好的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人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會感到當自己成為弱勢群體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扶持。愿意幫助別人的人,就會體會到一種生命的尊嚴和幸福。 今天,我們社會的財富在急劇地增加,但在富貴者的階層中,我們會看到一種現(xiàn)象,就是富而不貴。也就是說,財富只是一個數(shù)字,只有那些真正有生命尊嚴,有內(nèi)心悲憫,對弱勢群體承擔責任,對社會公眾表示關注,并且把它作為自己擔當?shù)娜?,才是真正有貴氣和尊嚴的人。因為一個生命能夠持續(xù)地給予他人的關愛和支撐,這個生命的尊嚴就會讓自己獲得其它的東西都無法比擬的光榮與幸福。 |
|
來自: 鄉(xiāng)下老太 >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