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治泄瀉資料 泄瀉是指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清稀,甚至如水樣,或便下完谷不化之物?!靶埂敝复蟊沅绫《鴦菥?,“瀉”為大便清稀而直下,統(tǒng)稱“泄瀉”。 泄瀉證分為如下幾種類型:寒濕困脾型、濕熱內(nèi)蘊型、食傷脾胃型、食傷脾胃型、脾胃虛弱型、肝氣乘脾型、胃陽虛衰型。 1、寒濕困脾型泄瀉證的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發(fā)病急暴,大便清稀或甚如水樣,泄瀉陣作,腸鳴漉漉,多伴有惡寒發(fā)熱,頭重體倦,舌苔薄白,脈濡緩。此乃外感寒濕之邪,客于腸胃,或過食生冷,粘膩及不潔之物,損傷脾胃,清濁不分,而成泄瀉。宜解表散寒,化濁利濕法治療 。 首選藥:藿香正氣丸。 參考藥:六合定中丸。 鑒別用藥:兩藥功效基本相同,均可治療寒濕泄瀉之證。也可治療暑濕感冒。藿香正氣丸解表化濕止瀉能力較強。六合定中丸理氣消食健胃作用較強。 醫(yī)囑: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溲腐變質(zhì)食物,不喝生水,生吃水果要洗凈,要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泄瀉病人宜吃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以清淡、少油脂、少纖維、易于消化為原則 ,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以上醫(yī)囑適用于各種泄瀉患者。 2、濕熱內(nèi)蘊型泄瀉證的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腹痛即瀉,瀉下急迫,或瀉而不暢,糞色黃喝,質(zhì)地粘稠,氣味臭穢,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此乃夏秋之間暑濕較盛,或因恣食肥甘厚味,濕熱蘊積,傷于腸胃,傳導失常而成泄瀉。宜清熱燥濕,行氣化滯法治療。 首選藥:香連丸。 參考藥:加味香連丸、香連化滯丸、葛根芩連片。 鑒別用藥:四藥均可治療濕熱泄瀉之證。加味香連丸和香連化滯丸是由香連化滯丸化裁而來,三藥基本上功效相同。葛根芩連片兼有解表之功,還可用于治療濕熱泄瀉兼有表證者。 醫(yī)囑:同寒濕困脾型。 3、食傷脾胃型泄瀉證的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腹痛即瀉,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脘腹痞滿,噯腐倒飽,舌苔黃膩垢濁,脈象滑。此乃飲食不節(jié),宿食內(nèi)仃,損傷脾胃,傳導失常而成泄瀉。宜消食導滯法治療。 首選藥:保和丸。 參考藥:加味保和丸。 鑒別用藥:三藥均具有消食導滯之功,均可治療傷食泄瀉之證。保和丸和加味保和丸藥效較緩,藥物組成大致相同,兩藥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其中保和丸兼有清熱作用。沉香化滯丸以行氣攻積滯為主,藥效較峻。 醫(yī)囑: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4、脾胃虛弱型泄瀉證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大便不實,時溏時瀉,每因稍進油膩或勞累之后則便次增多,伴有體胖,面色萎黃,納食不香,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脈細弱。此乃久病體弱,或久瀉傷正,中氣虛弱,運化無權(quán),清氣下陷,水谷不化,清濁不分,而成泄瀉。宜健脾益氣,和胃滲濕法治療 。 首選藥:參苓白術(shù)丸。 參考藥:人參健脾丸、胃苓丸。 鑒別用藥:參苓白術(shù)丸適用于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而引起的泄瀉之證。人參健脾丸適用于脾胃虛弱的泄瀉之證伴有飲食不化者。胃苓丸適用于寒濕困擾脾胃,脾不得運化而引起的泄瀉之證。 醫(yī)囑:同寒濕困脾型。 5、肝氣乘脾型泄瀉證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每因情緒波動時即發(fā)生腹痛泄瀉,便后腹痛略減,再痛再瀉,患者平素多愁善感,易于激動或緊張,兩脅脹悶,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此乃情志不遂肝氣不舒,橫逆犯脾,脾虛運化無權(quán),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而成泄瀉。宜抑肝扶脾法治療 。 首選藥:加味逍遙丸。 醫(yī)囑:注意調(diào)攝情志,保持心情舒暢,減少不良情緒刺激。 5、腎陽虛衰型泄瀉證(五更瀉)理法方中成藥治療: 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體胖,舌苔白水滑,脈沉遲。此乃久病失養(yǎng) ,或年老體衰,導致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土以助運化,陰寒內(nèi)生,水濕下注則生泄瀉。宜溫腎健脾,澀腸止瀉法治療 。 首選藥:四神丸。 參考藥:附子理中丸。 鑒別用藥:兩藥均具有溫腎補脾之功,。四神丸偏于溫補腎陽,固澀之性較強,附子理中丸補益之性較顯著。 醫(yī)囑:同寒濕困脾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