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云苓15克、女貞子12克、白芍12克、
柴胡10克、連翹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貫眾12克、
丹參18克、大青葉10克。
功效:健脾益腎,解毒化瘀。
主治: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攜帶者。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3次。
方解:乙型肝炎,特別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臨床癥狀較少,甚或無明顯不適,給辨證帶來一定的困難。究其病機(jī),多緣正氣不足,邪毒內(nèi)侵所致。邪毒久而不解,瘀阻經(jīng)絡(luò),阻礙氣機(jī),又每致氣滯血瘀。因此,其病機(jī)可概括為脾氣不足,肝膽濕熱,毒瘀互結(jié)。治宜扶正達(dá)邪。方中黨參、白術(shù)、云苓健脾益氣,脾健則運化正常,氣血生化有源,正氣強(qiáng)盛,自能抗邪外出。女貞子、白芍、柴胡滋陰柔肝,疏達(dá)氣機(jī),肝氣通達(dá),疏泄正常,則邪自去。連翹、白花蛇舌草、貫眾清熱解毒,合茯苓、白術(shù)則清熱利濕,使?jié)駸岬没?,邪毒得除。配柴胡則引藥入肝,直達(dá)病所。丹參養(yǎng)血活血,合柴胡則通肝絡(luò),合白芍則養(yǎng)肝血、柔肝體。全方標(biāo)本齊治,補(bǔ)泄兼施,寒溫并調(diào),疏散相合,故可治療肝之病變。
加減:若大便干燥者,加虎杖12~15克;脅痛,舌有瘀斑者,加三七3克沖服,郁金10克。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重柴胡用量,并加梔子10克。若口苦、苔膩等,濕熱較重者,加入茵陳、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