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雁門薩氏藏書世家福州雁門薩氏的始祖是薩拉布哈,因輔佐元世祖忽必烈打天下,累建功勛,深為忽必烈所倚重。其子敖拉齊(即阿魯赤),臂力過人,元英宗時受命鎮(zhèn)守云代,遂居雁門。阿魯赤有子三,長子薩都剌,是大詩人,官至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jīng)歷。薩都剌在朝時,英宗以其精于經(jīng)術(shù),賜姓薩,這是雁門薩氏受姓之始。薩都剌后人薩仲禮,元統(tǒng)元年(1333)進(jìn)士,授福建行中書省檢校,遂卜居于閩。薩仲禮為雁門薩氏入閩始祖。薩氏家族詩書傳家,其子孫皆好 藏書,為福州藏書世家中歷時最久之一。薩氏子孫中藏書比較出名者如下: 薩玉衡(1758-1822),字蔥如,號檀河,閩縣人。為入閩薩氏第三支12世。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嘉慶間為洵陽縣令。時白蓮教義軍由陜?nèi)氪?,搶渡嘉陵江,總督坐失?zhàn)機(jī),他當(dāng)連坐論死。同鄉(xiāng)龔景瀚時在戎幕,極力營救得免,后贖以歸。他終身以著述為事,尤長于詩,其詩作秀逸沉雄,深合敦厚溫柔之旨。一生著述甚多,著有《白華樓詩鈔》四卷、《經(jīng)史匯考》八卷、《小檀弓》十二卷等,并續(xù)成鄭方坤所著《全閩詩話》、《五代詩話》、《全淵詩話》等傳于世。 薩玉衡家多藏書,以購書為樂,有書癖,這點(diǎn)可從同時代人的往來書信中得知。林芳春撰《薩檀河先生五十壽序》云:“……今先生擁書萬卷,不啻南面百城……”,又陳若霖與陳壽祺書:“檀河在暑數(shù)月,又添購書籍百余種,支阝海端節(jié)到浙后,仍寓敝齋,以購書為樂,公余之暇,促膝談心,頗不寂寥?!弊阕C其好書之癖矣。陳上彤在《白華樓詩鈔》跋中載:“舅氏家藏書不下一萬余卷,窮日夜披閱,暇則著錄以為常?!辈貢∮小坝窈狻钡?。后藏書及其著作大部分都?xì)в诨?。《白華樓附錄跋》也載:“檀河公讀書破萬卷,交游遍海內(nèi),各種著作一毀于火,而傳世者僅為《白華樓》一集?!彼_龍光(1752-1816),字肇藻,號露蕭。為入閩薩氏第一支13世。乾隆四十五年(1780)舉人,次年進(jìn)士,翰林院庶吉士,戶部主事,工部營繕?biāo)締T外郎,授朝議大夫,贈忠憲大夫。乾隆五十三年(1788),丁父憂回閩,告病不出。居鄉(xiāng)期間,他一貫熱心地方公益事業(yè),諸如辦學(xué)校、修祠堂、興水利等,著有《雁門集箋注》八卷。薩龍光喜讀書藏書,《雁門集補(bǔ)遺跋》云:“曾伯祖露蕭公將雁門集系年編注,搜討載籍,用心良苦。其考核旁證,必稱見于某書,無或臆斷以滋疑誤。嘉曦嘗據(jù)其所引用書目,手為匯錄幾及三百種之多,間有珍秘之本,為世所罕見者。蓋公博極群書?!笨梢娖浜脮绱?。后書與書版水運(yùn)回閩時被淹沒,他仍不氣餒,加意訪求遺籍。 薩承鈺(1849-1908),字懷鍔,號又恒,晚號廉退。為入閩薩氏第二支15世。光緒元年(1875)舉人,受到李鴻章器重,入海軍界,任天津水師學(xué)堂教習(xí)。歷任山東武城、鄒平等縣知縣,平度知州加知府銜,授通議大夫、中憲大夫。將其先世著述薩玉衡《白華樓詩鈔》、《白華樓焚余稿》及薩大文、薩大年《荔影堂詩鈔》刊梓行世。四子分別為嘉曦、嘉榘、嘉徵、嘉燮。 薩嘉曦(1874-1959),字多禧,號寄農(nóng),又號寄廬居士。為入閩薩氏第二支16世。師從吳曾祺,為國學(xué)生,光緒末年任河南候補(bǔ)知縣,欽加同知升銜,賞戴翎,光緒二十九年(1903)入河南巡撫幕府。后辭官歸里,不問世事,勤于研讀,肆力于文章。所著有《寄廬文稿》一卷、《白華樓詩抄附錄》一卷、《楹聯(lián)類聚》四卷、《一硯齋楹語》二卷等。薩嘉曦與弟薩嘉榘承父志,家刻木板古籍近20種,以“敦孝堂叢刻”或“一硯齋”名之,所刊刻多先人著述。如薩玉衡《白華樓詩鈔》、薩察倫《珠光集》、薩龍?zhí)铩断婺弦鞑荨?、薩大年《荔影堂詩鈔》、薩大滋《望云精舍詩抄》等,還有嘉曦岳曾祖楊維屏的《云悅山房偶存稿》六卷、《紅樓夢戲詠》一卷。薩嘉曦藏書多為官時所搜集,他對書籍的搜集是有選擇的。他曾自云:“余以為藏書之道,須擇吾性之所近者先焉,則所求者約而易精而為益也。”他批判富家子弟家儲萬卷而目不識丁、寒士節(jié)衣縮食購得一書而束之高閣的做法,認(rèn)為“茍今日得一書,盡一書讀之,明日又得一書,則又盡一書讀之,日復(fù)一日,吾所得不既多矣乎?!惫饩w三十二年(1906),葺“一硯齋”精室三楹,藏書其中,嘉曦、嘉榘兄弟讀書于其中。薩嘉曦曾編有《一硯齋藏書目錄》,今未見,恐已佚,今從其《一硯齋藏書目錄·序》所載中可見一斑。他自敘:“余先世藏書無多,后經(jīng)過先大父手置若干種,余宦游南北,又購集若干種。近并庋之‘一硯齋’中,暇時手錄書目一通,置之案頭以便檢閱,且免散失之虞。閑有書為友人,投贈者并志其姓名,以示不諼,若謂所藏之書皆盡入吾腹,余實不敢以自欺者欺人,努力讀之,是則余之所深愿望也?!彼o官歸里后,不問世事,《寄廬居士墓志》載:“(嘉曦)杜門不出,家頗有藏書,暇輒發(fā)篋讀之?!睂τ诓貢z子孫,薩嘉曦比較開明,“至于弟子之能讀與否,他日所有者或十倍于吾今日之所藏或并舊之所藏悉舉而棄之,非吾今日之所敢知也,聽之可也。凡物有聚有散,今及其聚也,吾但求吾心無負(fù)此書而已?!彼_嘉曦藏書今多不見,恐早已散佚,只有一些稿本存于福建省圖書館古籍部。其藏書印有“薩嘉曦印”、“一硯齋印”、“寄廬”等。其弟薩嘉榘(1877-1961),字多氵柔,號逸樵,清國學(xué)生,歷任陸軍部主事、軍資司行走、景陸工程處監(jiān)修官,曾游學(xué)日本。1953年被福建省省長聘為文史館館員。薩嘉榘幼年隨父宦游,授讀經(jīng)史時多用坊刻本,字多訛,書要抄校過才能讀。因此薩嘉榘知抄本之不易,他“六十鄉(xiāng)居,見人間孤本者錄之,晨抄暝寫,自忘腕脫,積數(shù)十冊編其書目曰:《積積室抄本》?!彼凇斗e積室書目序》中表達(dá)了他的藏書志向:“余珍惜文獻(xiàn),遇有閩人著述,則庋藏之而已。”后薩嘉榘又繼續(xù)抄若干種,《積積室鈔本續(xù)目序》云:“《積積室抄本目》成編后,復(fù)續(xù)鈔若干種,名曰《積積室鈔本續(xù)目》,吉金樂石,夙好難蠲,斷簡殘篇,閑情聊遣,既蘊(yùn)藏而無意,亦貢獻(xiàn)之初心,尚望博雅君子,有以惠教也,搜遺未輟,手寫寧勞,濡墨以識之?!?/P> 從書目中可看出,積積室抄本共有152冊,續(xù)目52冊,其中多為舊抄本、未刊本、家藏本等,大多借抄各藏書家藏本。薩嘉榘抄本喜目錄之學(xué),中多希見目錄秘籍,如《云左山房書籍目錄》、《陳樸園藏書目錄》、《大通樓贈圖書館善本書目》等。這些是薩嘉榘“自寫自藏而自喜之,然非敢自私也,但愿公之于世耳。”可惜積積室抄本現(xiàn)今散佚無存。其藏書印有白方“積積室藏書”、白方“嘉榘之印”、朱方“舊聞雨齋”、朱方“積積室”、朱方“薩逸樵手抄書”、“樵叟”等。 薩嘉榘長子薩兆寅(1902-1967),字師虎,又字士武。圖書館學(xué)家。早年留學(xué)日本,回國后參與籌建烏山圖書館,任圖書館主任。1933年出任福建省圖書館館長?!伴}變”失敗后一度入獄,抗日戰(zhàn)爭期間復(fù)任福建省圖書館館長。1949年繼任該職務(wù),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協(xié)委員等。薩兆寅一生收集整理古籍和福建地方文獻(xiàn),為古籍的收藏保存作出重大貢獻(xiàn)。他著作甚多,有《福建地方志考略》、《臺灣方志考略》、《福建藏書家考略》、《士武文錄》、《海外零簡》等。 參考文獻(xiàn) 1 (清)林芳春.介石堂文抄[M].清道光5年(1825)刻本. 2 (清)薩玉衡.白華樓詩鈔[M].清嘉慶18年(1813)刻本. 3 薩嘉曦.寄廬文稿選錄[M].民國24年薩氏鉛印本. 4 薩嘉曦.寄廬文稿[M].稿本. 5 薩嘉榘編并藏.積積室鈔本目附續(xù)目[M].1952年油印本. 6 薩嘉榘.積積室文存[M].抄本. ( 作者 傅子情 福建省圖書館助理館員;方 挺 福建省圖書館助理館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