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部敘述在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幫助下,云南劍川沙溪古鎮(zhèn)怎樣進行恢復原狀修建的紀錄片,我就對沙溪產(chǎn)生興趣,加上它處在大理到麗江的中間位置,附近還有南詔石窟所在地的石寶山,我的云南旅游計劃就有了它。 沙溪古鎮(zhèn)的舊區(qū)保存很好,一走進就有穿越時空回到舊時的感覺,視野里沒有新的礙眼物擾亂,因為游客不多,它沉浸在時光停滯的安靜里。千年茶馬古道繁華喧囂褪去,但遺留下的商鋪馬店的黑黢黢門板、蒙上灰土的屋瓦墻壁,成為不會消失的余音。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再也不會響起馬幫走動的蹄聲,而我走在上面喚醒兒時走過的彈咯路的感覺。商鋪馬店旁的小巷里,一間間土坯房更象深藏歷史的倉庫,是當之無愧入選世界瀕危建筑遺產(chǎn)名錄的證據(jù)。雖然它仍有拆舊房建新房的情況存在,但是在建的房屋都是夯土筑壁的,褐色泥土會把時間牢牢停留在過去。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石寶山下來搭車往沙溪途中,看見農(nóng)村許多在建房屋都夯土作泥墻,疑惑地問司機,為什么不造牢固的鋼筋水泥作框架、砌磚作墻的房屋?司機回答說,云南地震多,這里經(jīng)常有地震,磚墻房屋一震就開裂,土坯房屋不倒不開裂,而且保溫好,所以當?shù)厝讼矚g造土坯房,外面用涂料一粉刷,挺漂亮。沙溪的新房好在不刷涂料,一眼望去是土里土氣的褐色城堡,就把現(xiàn)代化拒之門外。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jpg 沙溪古鎮(zhèn)的精華在寺登街和寺登四方街,標志性建筑就是飛檐翹角的古戲臺,與興教寺隔著四方街廣場相望。古鎮(zhèn)的街道都是用紅砂石板鋪成的,廣場也是,顯示出當年作為茶馬古道重鎮(zhèn)的財大氣粗,可以追溯兩千多年的繁榮,興教寺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 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幫助修復的東寨門,是修繕復原舊貌的典范之作,象剛掃去灰土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文物,碰它怕碰倒歷史的脆弱性,走過怕寨門的灰土會落到身上。古物在概念里就是修復好后放進博物館玻璃罩里的寶貝,而東寨門用巨資修復后,仍然把它放在風吹雨打中,人來人往中,挑擔的農(nóng)婦擦門進出,牽牛的農(nóng)夫跨過門檻進出,似乎它是很普通的農(nóng)村一物。我若不是看過紀錄片,就不會把它放進眼里。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jpg 沙溪鎮(zhèn)外橫著黑惠河,新綠的柳條織出長長帷幕晾曬在鎮(zhèn)與河之間,河水靜靜地流淌,河上架著著名的玉津橋,鐮刀狀的倒影漂浮在水面。生活就象來來往往踏著凹凸橋石而過的人,人去無影無蹤,橋則用它被踩踏的傷痕記錄歲月,這就是歷史啊,茶馬古道的商隊在哪里?站在橋上看沙溪鎮(zhèn),綠瑩瑩的迷蒙中它的土房土墻就是歷史的殘留,它有幸被完整保留,包括風塵仆仆的氣息。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2.jpg 這些吸引我回到四方街,買壺茶,坐在店外,目送夕陽光暉從戲臺半腰慢慢爬上屋頂,最后消失;看三三兩兩拿著長槍短炮的游客走來走去拍照,其中有老外,對古老的懷念是人類的通感。 第二天早上(三月十日),我又在古鎮(zhèn)里轉(zhuǎn)了一圈,九點多背著包到乘車地方,正巧車上已坐了六個人,我一上車,司機就開車了,飛速行駛四十分鐘到劍川客運站。買下午一點半到麗江車票,20元一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