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 三途河(Sanzu no Kawa),冥界的河名。又稱葬頭河、渡河、三瀨河、三涂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jù)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2 歷史淵源 依中日佛教界所傳,人死后,應(yīng)渡此河。據(jù)流傳于中日佛教界的《地藏菩薩發(fā)心因緣十王經(jīng)》所說(注:《地藏菩薩發(fā)心因緣十王經(jīng)》是宋人寫的一部偽經(jīng),并不出自佛教教義),此河位于第一秦廣王廳到第二楚江王廳的途中,有緩急不同的三瀨,即山水瀨、江深淵、有橋渡。人在死后七日至二七日間,隨罪業(yè)輕重而涉不同的瀨。官廳前有大樹,名衣領(lǐng)樹,樹上住有奪衣婆、懸衣翁二鬼,專門奪取死者的衣服而懸掛于樹枝上,由樹枝下垂的高低斷死者罪業(yè)的輕重,而后送至王廳。如該經(jīng)之頌文云(卍續(xù)150·770下)︰‘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萬隊涉江波,(中略)無衣寒苦逼自身,翁鬼惡眼出利牙。’ 三途河之說,始見于《十王經(jīng)》,他經(jīng)未見提及。唯《金光明經(jīng)》卷二〈四天王品〉載︰‘是經(jīng)能令地獄、餓鬼、畜生諸河焦干枯竭?!兜夭乇驹附?jīng)》亦謂地獄途中有三重大海。又,《正法念處經(jīng)》卷七說,地獄有河,名為鞞多羅尼,河極深,波濤涌迅,甚可怖畏,以善不善業(yè)為流水,心彌泥魚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獄、餓鬼、畜生;心彌泥魚在愛河中如是出入。 此外,印度教的地獄說中也有同名的河,河內(nèi)充滿血毛骨等,惡臭難堪,或在現(xiàn)世和地獄的中間,或為地獄的一部分。河旁有一老婦脫罪人衣服,一老翁取衣懸掛樹枝上,因罪的輕重大小而枝條垂下程度不一。此說與《十王經(jīng)》之說類似。 3 相關(guān)內(nèi)容 1 渡三途河 就像生與死只有輪回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fèi)的,沒有路費(fèi)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jìn)“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回欲望的驅(qū)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yuǎn)沒有上岸的機(jī)會了,只能變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遠(yuǎn)無法轉(zhuǎn)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回希望的靈魂產(chǎn)生了妒忌。只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 在日本《源氏物語》中介紹,當(dāng)時俗說,女人死后必渡三途川,川中有深淺不同的三途,視其人生前善惡指定一途。渡時由第一個男子援手。俗謂女子死后渡三途川(火途、血途、刀途)之前,由最初交歡之男人牽引。 據(jù)說渡三途河的船費(fèi)是6文錢,日本真田家的家徽既是這個,代表了真田家在戰(zhàn)場上拼死的決心。據(jù)說人死后把錢放在棺材里一起下葬,就可以在死后用來渡河了。 ![]() 2 三途河之花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傳說中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此花一名彼岸花,紅色花又名曼珠沙華,也稱為Red Spider Lily。人稱“草莫見花莫見”。在日本被稱作マンジュシャゲ,發(fā)音是曼珠沙華,花語是“分離/ 傷心/不吉祥/死亡之美”。 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傳說此花是冥界接引之花,花香有魔力,能喚起生前的記憶。相傳此花只開于黃泉,一般認(rèn)為是只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ㄈ缪粯咏k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fēng)景與色彩。當(dāng)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jīng)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 漫畫《偷星九月天》中,這是炎之十月的招式,曾用此招,干掉墮天使馬斯特馬。彼岸花同為炎之十月的招數(shù),曾用彼岸花干掉墮天使沙蚓,在異世界重傷九皇子。 與忘川河 3 傳說 “三涂河”與“忘川河”是同一條河,國外稱“三涂河”中國謂之“忘川(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