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國武林十大宗師(圖)![]() 0 張策(資料圖) “臂圣”張策 (1866-1934年) 武功:通臂拳太極拳 影響:比武時曾一招就撂飛張作霖的警衛(wèi),張作霖最倚重的貼身保鏢,張學良的恩師,太極五行通臂拳之祖。 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qū))。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后機緣巧合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余載。壯年后又得“祁家門”傳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占春去世后,張策又得一韓姓老道指點練功,悟徹通臂和太極奧秘,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將太極拳融于通臂之中,為創(chuàng)造“太極通臂”拳種之第一人,一改太極拳柔化剛出、沾衣發(fā)力的技擊特點,使通臂拳的技擊變成了硬化柔出,沾衣發(fā)力的嶄新風格。 張策成名前異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鐵坎肩,穿每只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成名后被武術界譽為“臂圣”和“鐵鞋”,分別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厲害。他和孫祿堂交情甚好,張策對孫總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孫也對其武功很是欣賞,經(jīng)常與其切磋拳理。張策曾于1924年被張作霖請到沈陽做保鏢并教其兩個兒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死后,張策便任奉天國術館任副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國術館。1933年夏,中央國術館在南京籌備第二屆國術考,主辦者誠邀張策赴南京任副總裁判長,張策到任并于考試后即留中央國術館任教。 張策除了精技擊,更精刀法。著名武術家吳圖南在他的《國術概論》中稱贊到:“…山、陜、燕、趙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與之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國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暢談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見之晚也。于是由吳鑒泉介紹,而拜先生之門。只因時間倉促,僅學刀法之應用,未暇及于拳、劍、槍。至今憶及之,未嘗不五中悵然也?!?/p> (責任編輯:唐悅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