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視頻之前,允許主頁君給大家隆重介紹一個公眾賬號:一條(微信號:yitiaotv),他們每天一條原創(chuàng)視頻:生活、潮流、文藝。值得一提的是,一條還有專門的建筑類專題:【中國建筑新浪潮】,喜歡的非友可以關注他們。 | 點擊播放 | 追求超清完美畫質的人, 可點擊微信底部的“閱讀原文” 現(xiàn)代建筑如何與自然共處,是值得建筑師思考的問題。華鑫展示中心通過結構和空間的組織,讓建筑和基地內(nèi)的六棵大樹交織在一起,共同實現(xiàn)了時空交匯的環(huán)境體驗,這是一件由建筑和自然合作完成的作品。 祝曉峰第一次看到這六棵樹時,感覺它們有一種被城市包裹住的孤獨沒落感;但是當他走到樹下面仰望的時候,感受到了它們玉樹臨風的強大。 作為這片土地的入侵者,祝曉峰不希望這個建筑破壞了作為原住民的樹的本來面貌。所以將建筑抬升起來,這樣,人類不但可以獲得一個跟樹親密接觸的機會,還可以在二層自由行走。 十片混凝土墻支撐起四個獨立的鋼桁架單元,它們以Y形的姿態(tài)自由伸展在大樹之間。建筑盡可能少地觸碰大地,結構與空間也因此而相互成就。 雖然這個建筑可能是繞來繞去的,跟這個樹交織在一起,但是仍然會產(chǎn)生一種非常占有性的感受。 一棵樹的大小跟一個單元體的差不多,這種建筑學里的“尺度”關聯(lián)性,會讓整個建筑顯得比較親切。 二層,在幾棵樹之間的空間里用了一個水面的庭院,水面可以把樹的倒影以及樹葉的動態(tài)投射上去。 建筑外表使用了扭拉的鋁條,這種材質就像枝葉一樣,能夠與自然呼吸,讓陽光、雨露、空氣和風景穿過。 為了盡量不影響樹根的健康生長,建筑使用了淺埋深,這樣勢必就要把底板做得更大,為了透水,底板埋了很多PVC水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