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花瘡
薛己治判宮張承恩內股患癰,將愈,翻出一肉如菌,薛曰:此屬肝經風熱血燥,當清肝熱,養(yǎng)肝血。彼不信,乃內用降火,外用追蝕,蝕而復翻,翻而復蝕,其肉益大,元氣益虛。始信薛言,治之而痊。
一男背瘡斂如豆許,翻出肉一寸余,恪用消蝕藥,并系法,屢去屢大,三寸計矣。用加味逍遙散三十余劑,外涂藜蘆膏而消。瘡口將斂,乃用八珍散,倍用參、芪、歸、術,峻補而斂。 一婦人,素善怒,臂患癰,瘡口出肉長二寸許,用加味逍遙散、藜蘆膏而愈。后因怒,患處脹悶,遍身汗如雨,此肝經風熱,風能散氣而然耳。仍用前散,并八珍湯而愈。 一儒者,頂患腫硬,乃用散堅行氣,化痰破血之劑,腫硬愈甚,喘氣發(fā)熱,自汗盜汗,形體倦怠,飲食少思。薛曰:此屬足三陰虧損,當滋化源。彼惑眾論,乃用追蝕,患處開翻六寸許,巉巖色赤,日出鮮血,三月余矣。肝脈弦洪緊實。薛用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五十余劑,諸癥稍得,血止三四。復因怒,飲食頓少,血自涌出。此肝傷不能藏血,脾傷不能攝血,乃用補中益氣為主,加五味、麥冬,飲食漸進,其血頓止,再以六味丸加五味常服,瘡口漸斂。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名醫(yī)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