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今天,就來紀念一下,這條一去不返的小馬路吧。
清光緒六年(1880年),公共租界向區(qū)境擴張前,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面辟筑一條小型碎石子道路,名為斜橋路,這就是今天的吳江路一帶。
斜橋路原是一條幽靜的小馬路,其西面與同孚路(今石門一路)相交叉,是條小河浜,名為石家浜(又稱石浜),浜上有座橋,稱之為斜橋。當時,這條河浜里的水清流緩,岸樹成蔭,幽靜古樸,景色宜人。
(圖:在斜橋弄有菲律賓樂隊伴奏的圣安舞廳喝威士忌,這是上海灘進入20世紀20年代后,流行的夜生活方式。)
開埠后,常有外僑情侶來此憩游,并稱此地為“Love Lane”(譯為“愛情弄”)。至19世紀末,興起填浜筑路,石家浜亦被公共租界以市政建設(shè)之需,填筑馬路,便以橋名命路,從此稱之為斜橋路,又稱斜橋弄。
1925年,馬路向西延伸,辟筑至“麥特赫司脫路”(今泰興路)。1936年,又筑至“慕爾鳴路”(今茂名北路),馬路甚至還改名為“納物巷”(即英文路名Love Lane之譯音)。1943年10月,道路網(wǎng)已基本形成,起止位置和現(xiàn)在的馬路相近,正式更名為“吳江路”。
當年公租界的時候,這里就有“英國鄉(xiāng)村俱樂部”,具體位置就靠近現(xiàn)在的上海電視臺這里,當年這里不僅是外國人常來往的地方,聽說,上海灘的三大家族均在此有置業(yè):盛懷宣的后人、李鴻章的族人、以及邵友濂的族人。
(圖:當年在斜橋的英國人俱樂部)
后來,石門一路以西至茂名北路,設(shè)有吳江路菜場和集貿(mào)市場;而在泰興路北側(cè),有一座吳江路大型冷藏倉庫,今已改建為十二層高樓,其底下三層為京泰大酒店。
這些都是過去的歷史,斷開的傳統(tǒng),吳江路美食街真正的形成,卻是得益于地鐵二號線的通車。
1997年6月19日,地鐵二號線石門一路站舉行開工典禮;2000年5月,石門一路站作為二號線試通車期間,首批5座站中之一,開始試營業(yè);同年9月22日晚,人們以熱烈的形式慶?!办o安都市風情周”開幕,“吳江路美食休閑街”也就在那個時候正式開街——人氣最旺的時候,有92家商店和飯店。
鄭健老師前陣子在回憶吳青餐廳的文章中,也曾提到這段歷史:
“當年只有掰著手指數(shù)得過來的幾家飲食攤點。西面,只有“留香苑”,賣面條的;后來糧票取消,斜對過的米店關(guān)門了,開過一家“酒神閣”。中段,阿臨還在步高里弄堂口賣“柴爿餛飩”呢,和對面的“小楊生煎”一樣,只是臨時攤點,上頭檢查團來了,還要來煞弗及關(guān)門落栓避風頭呢?!傲粝阍贰备舯谂美锏?號,也賣過排骨年糕煎餛飩,好象也一直是無證營業(yè)。東面,一家叫“靜島”,還有一家就是“吳青”?!?/span>
“靜島”的老板娘姓施,是當年吳江路個體戶協(xié)會分會的主席,據(jù)她介紹,“吳青”的名字,就是“吳江路待業(yè)青年”的縮寫(注:又有“吳江路、青海路路口”一說)。吳青跟吳江路上所有飯店一樣,特點之一就是小——樓上有三層閣,樓下還有一個半地下室。
當年,電視臺很多人喜歡去吳青,價格實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為這里吃飯比較“隨意”,“小樂惠”。吳青的菜,說實話,完全談不上精致,但是人氣旺到要排隊,就餐者可以隨心所欲,甚至把吳江路上任意一家店的菜點端來,都不會遭白眼。
記得有次兄弟道里去吃飯,老板娘一看阿拉這陣勢,就直接安排到了三層閣,跟樓下隔開;“今朝吃啥老酒?”“黃酒熱一熱?加點姜絲?”;等到酒足飯飽,走下樓梯才發(fā)覺老板娘的用心良苦,吃相難看如我們,還好沒在樓下,必是會影響到別的熟客,只好借著酒一路下來跟人打招呼——一切都像在自家屋里廂吃飯的感覺。
只要說起吳江路,小楊生煎總是不得不舊物重提的。
因為開了不少分店,當年吳江路上20米長隊的景象,已經(jīng)很難再現(xiàn)了,而且,生煎的價錢也是日漲夜高——物價漲也好,生意好也罷,只要這質(zhì)量不變,老百姓還是歡喜去光顧。
說來也有意思,最早小楊生煎的對面,就是上海灘過去著名的弄堂,“天樂坊”,這是解放前很有特色的新式弄堂,后來電視劇《長恨歌》就是在這里取景的——可見,過去的吳江路,鼻子里是聞不到什么油香味的。
在這里,倒是常能聽到吹拉彈唱的聲音——因為天樂坊里面,有個不是票房勝似票房的人家——天樂坊40號。半個世紀期間,凡是喜歡言派京劇的,沒有不到這兒來“磨蹭”的,實際上,這里成了言派藝術(shù)在南方的大本營。“盟主”就是著名言派藝術(shù)家李家載先生,他是李鴻章的五弟李鳳章的后代,上海灘有名的“小開”。
當年和吳青一樣實惠的飯店,在這條小路上還有不少,“阿臨飯店”、“華華川菜”各有特色,尤其“阿臨”門口,招攬生意的“老板娘”;要是儂喜歡粗獷點、口味重點的,這里有“西北郎”和“小黑蠔情”;清淡點的有“荔苑”和“甜蜜蜜”;不知道從哪天起,著名的“吳字坊”臭豆腐,也開到了吳江路上,生意火爆——這里就是低端消費的平民美食聚集地,似乎一切氣質(zhì)不符的,都不會踏足這里。
如果是中午時分光顧,時常能看到些熟悉的面孔。再往每張桌上看看,一眼望去,清一色的獅子頭套餐,象是他家只賣獅子頭一般。但是,老板有規(guī)矩:“每天限量200份”。
一碗米飯,配上兩只獅子頭,墊菜自己選,上海人么,很多會選擇卷心菜跟雞毛菜兩種,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第一口咬下去,肉質(zhì)酥嫩多汁,就連米飯也被肉湯染紅了一半,再細細的品嘗一口,肉圓的表皮充滿了焦香,肉圓的里面則是細膩肥美。盡管對于吃慣甜味的上海人來說偏咸了一點點,但卻非常下飯。
據(jù)說這“東方快車”的獅子頭背后還有故事:老板娘以前是在吳江路上開美容店的,而老板娘的姐姐,從小到大就對烹飪很有天賦,她做的獅子頭更是別具風味。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電視臺的記者到這兒來,嘗到了獅子頭的味道,就極力建議老板娘開一個專門做獅子頭的飲食店。
于是老板娘請來了姐姐,在店里也不管其它事,專門負責做獅子頭。從選料、配料到制作、烹調(diào)都由她一個人掌握。據(jù)說,她做獅子頭配料的時候,是不讓別人看的,因為其中有她的獨家秘方。凡每個光顧過這里的客人都有一個美麗的心愿,就是能一睹獅子頭背后的“神秘人物”。
吳江路上很多飯店的命運,都和“東方快車”相似,而如今的吳江路美食街,或許要改叫新吳江路了,新的讓人無暇駐足。在上海諸多“美食街”中,吳江路已經(jīng)不再有特色,它和很多商業(yè)區(qū)中的美食城沒有啥區(qū)別,和云南路、黃河路,甚至是乍浦路這些相比,顯然少了過去的草根氣。
資深食評家莊雅婷曾發(fā)出過這樣的感嘆:“那些經(jīng)常去的臟飯館,一旦重新裝修,你發(fā)現(xiàn)丫出現(xiàn)了水晶燈和紅色紗簾之后,基本上就廢了......”
是的,吳江路至此,基本就廢了。
來自: 真友書屋 > 《記憶》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上海這條最負盛名的美食街,前世居然那么壕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吳江路小吃街東段(在石門一路到青海路之間),開始鬧猛起來了。吳江路小吃街最有名的招牌是“小楊生煎”。于是,上海...
“小楊生煎”發(fā)跡的吳江路為何曾稱斜橋路?
“小楊生煎”發(fā)跡的吳江路為何曾稱斜橋路?吳江路最初叫斜橋路。昔日吳江路東段街景。其實,東段的吳江路比西段的吳江路更有市井韻味,S...
吳江路待業(yè)青年毛毛
吳江路待業(yè)青年毛毛。也是,吳江路,不光對我,對許多上海人來講,記憶最多。我順便問了一句,離開吳江路后,她現(xiàn)在在哪里做,還開飯店嗎?老早吳江路上有爿飯店叫“吳青”, 老板娘姓啥,我到現(xiàn)在也弄...
南京“曹記一品面”的生煎包
南京“曹記一品面”的生煎包。...晚飯時間品嘗"曹記一品面"的...在南京西路818廣場逛街,無意中聞到一股熟悉的生煎味。"...
上海的吳江路與吳江有沒有關(guān)系?
1946年8月,吳江旅滬同鄉(xiāng)會召開抗戰(zhàn)勝利后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同里人楊千里為理事長,同時將同鄉(xiāng)會名稱定為“吳江縣旅滬同鄉(xiāng)會”。吳江旅滬同鄉(xiāng)會以維持同鄉(xiāng)公益,發(fā)揮合作精神并贊助同鄉(xiāng)在上海之發(fā)展...
【小楊時間】你可知道“小楊”是何許人也!
【小楊時間】你可知道“小楊”是何許人也!關(guān)于小楊生煎經(jīng)典的。是吳江路上姆媽拿鍋子去排隊的焦灼,你知道“小楊”是誰嗎?小楊生煎看...
#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4)
#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4)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4)35:1917年,南匯人金鴻翔(圖二)于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張家花園,創(chuàng)立滬上...
#老壽帶你兜馬路#南京西路
#老壽帶你兜馬路#南京西路。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政府接收上海市,將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南京西路延安西路交匯處。關(guān)于上海...
尋訪吳江路上的斜橋遺跡
尋訪吳江路上的斜橋遺跡。上海地名“斜橋”有兩處,一處在南市陸家浜路、肇周路、制造局路、徐家匯路交會處一帶(屬黃浦區(qū)境內(nèi)),另一處...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