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爾斯泰說過,要研究小小說的結(jié)構(gòu),“使作品成為一個完整的東西”。著名作家茹志鵑指出:小小說“需要比短篇小說更加精巧的結(jié)構(gòu)。人、事鋪排簡明、扼要,結(jié)尾包袱一打開,又能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進展和見解。這見解又能寓意雋永,令人回味無窮,值得深思,耐人咀嚼?!保ā栋l(fā)展中的微型小說》1980年第二期《小說界》)
小小說由于篇幅的限制,它的情節(jié)不能像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那樣,由一系列具體事件組成,它的情節(jié)比較單一和簡單,因而,它必須突破一般小說的展現(xiàn)矛盾——發(fā)展矛盾——解決矛盾的三段式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去以新的構(gòu)思,尋求新的表現(xiàn)形式。
小小說的構(gòu)思,有的通過小景物、小場面的描寫去透視社會的本質(zhì);有的通過日常生活小故事來烘托社會的大背景;有的用象征手法,以物喻理或以事喻理,揭示生活的主題;有的用夸張手法乃至荒誕的手法,把人物的特征放大,從而折射現(xiàn)實,針砭現(xiàn)實,為讀者提供辛辣的喜劇美。這一切精巧的構(gòu)思,都是為了取得以少勝多、以短見長、平中見奇、著微顯著的藝術效果。小小說的結(jié)構(gòu)形式是多樣化的,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是以下幾種。
一、場面式。
寫主要人物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場景中的活動。這種形式以人物的活動為中心,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言行,刻畫人物;脈絡清楚,結(jié)構(gòu)完整。請看房樹民的《泥活》:
泥 活
馮蘭瑞老頭,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繃緊,眼神像錐子似地注視著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這里抹一抹,那里旋一旋,對這么精巧生動的“武松打虎”,你還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鎮(zhèn)住大蟲的花脊,傾全身之力向大蟲身上壓去:右手揪住大蟲的耳朵,反手掄拳,那大蟲拱起半條身子,懸口吊牙,眼眶眥裂。這會兒,馮老漢雙眼擠在一起,只見他那窄細的瞳仁中有兩個香火頭般的亮點閃動著,直視自己的這件創(chuàng)作,搖了搖了頭。片刻之后,似有所悟,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點紫泥,朝著武松拳背上三剔兩刮,頓時,那拳背上便鼓起幾條彎曲的虬筋。至此,馮老漢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絲兒不易覺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著兩手,輕輕地從案邊站起。
孫子馮大剛好趕集回來。這個墩墩的小伙子進了屋,便從大竹籃里提出一瓶通洲大曲,一包用荷葉托著的熟驢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額的汗,說:“爺爺,這酒這肉您就敞開吃!今兒頭一天到集上去開張,您猜怎么著?這宗買賣別提多快!”
“怎么個快法?“馮蘭瑞問。
“我把‘芮莊泥人馮的幌子打出來,籃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擺到地攤上,眨眼之間,趕集的人就圍了個里外不透風,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賣個精光,好些人都說,泥人馮的手藝二十多年沒見了!
哈哈哈哈!馮蘭瑞老頭開懷地笑起來。
馮大一眼瞧見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過去,一會蹲下,一會直起,反反復復看了又看,樂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爺爺,這是怎么捏出來的,我壓根兒沒見過這么好的活!”他拉著爺爺兩只粗糙的大手,說:“爺爺,下回趕大集,我得把這個也帶去。”
“帶去唄!”馮老漢答應了:“擺在地攤上,先讓大伙看個夠,收攤時隨便賣掉就成?!?/font>
“爺,武松難道不肯幫咱一個忙?”馮大神秘地靠近爺爺?shù)亩渌骸敖駛€兒,管理市場的胖老劉蹲在地攤旁,捧起這個瞧瞧,抓起那個看看,愛得簡直沒治!我把‘武松打虎’帶到集上送給他,說不定他能讓咱把泥活價往高里提!”
馮蘭瑞眼里一閃一閃的亮光熄滅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滯的眼神盯著孫子馮大,張開粗糙的巴掌,放在《武松大虎》上面,狠恨地向下壓去。
(原載《小說界》1983年第一期)
這篇小小說的整條情節(jié)鏈處在同一的藝術時空中,也就是故事發(fā)生在同一個場面里
,因此,《泥活》是一篇典型的場面式結(jié)構(gòu)的作品。在小小說的結(jié)構(gòu)形式中,最常見的就是這種場面式。有人據(jù)此而稱小小說是“場面小說”,是“瞬間藝術”。
《泥活》的情節(jié),基本上是由兩大細節(jié)單元構(gòu)成的兩個鏡頭:第一個細節(jié)單元即第一個鏡頭,即馮蘭瑞老漢坐在桑木案前注視著案上的泥活;然后手持竹刀加工泥活,精心創(chuàng)作出泥塑珍品《武松打虎》。這個小小的鏡頭,傾刻閃現(xiàn)的一幕,把泥人高手的精湛的技藝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心神飛越,嘆為觀止。第二個細節(jié)單元即個鏡頭是孫子馮大趕集而歸,他以大曲、驢肉慰勞爺爺,因為“‘芮莊泥人馮’的布幌子打出來”五十件泥人一下子賣個精光。當孫子看到案子上的《武松打虎》時,“樂得眼淚流出來”,他要把這件傾注著老藝人心血的泥活精品,送給管理市場的胖老劉,讓他把泥活價往高里提。小說寫到這里,情節(jié)突然發(fā)生了轉(zhuǎn)折,“馮蘭瑞眼里一閃閃的亮光熄滅了,木滯的眼神盯著孫子。”至此,緩緩的水流里激起一股逆行的波浪,馮老頭“張大粗糙的巴掌……狠狠地向下壓去。”隨著泥塑武松被壓碎,泥人馮的形象也隨之完成。
小小說《泥活》以簡單明晰的情節(ji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親切感人的藝術形象,同時強烈地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主題思想。泥人馮身懷絕技,令人贊嘆,然而更可貴的是在他“亮光熄滅”的眼神里迸射出的美好靈魂的異彩。他的精致的泥人不是或高或低的金錢砝碼,他張開的巴掌,狠狠向一切為謀不義之財?shù)某髳红`魂砸去,從而顯示出他的高尚人格,并引導讀者在片刻的藝術享受中,得到有益的啟迪。
二、蒙太奇式。
或叫“鏡頭組合式”,運用電影蒙太奇組接法,把幾個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鏡頭連接起來,構(gòu)成一個有機完整的結(jié)構(gòu)。幾個鏡頭的銜接
,能造成一種意境,表達出一種思想和愿望。這種形式富有立體感,同時可以省去冗長的交代和過渡。
請看宋光明的《小大夫》:
小大夫
內(nèi)科診室里這個小大夫也就是二十七八歲,腳上鱷魚牌黑皮鞋,下身穿皮爾卡丹牌藍牛仔褲,上身穿夢特嬌牌紫T恤衫,小臉擦得粉白噴香,像發(fā)了財?shù)男±习澹?/font>
診室里進來個病人,女的,30多歲,長得標致,穿戴入時,小大夫看了看她,問:“哪兒不舒服?”
“咳嗽幾天了?”
“3天?!?/font>
“發(fā)燒多少度?”
“38度?!?/font>
“來,讓我聽聽。”小大夫把掛在脖子上的聽診器戴到耳朵上,左手撩起病人的上衣,右手拿著聽診器貼在在病人的前胸上,左聽聽,右聽聽,說:“病得不輕,打點滴吧。”
“您是大夫,您看著辦吧
“殺菌明星,目前最好的抗生素,每天兩支,連用5天?!?/font>
病人拿著開好的藥方走了。
診室里又進來一個病人,男,40多歲,臉色憔悴,衣衫不整,小大夫看了看他的掛號證,問:“哪兒不舒服?”
“跑肚拉稀?!?/font>
“什么樣的大便?”
“水樣。”
“一天幾次?”
“10多次?!?/font>
“來,靠近點,我摸摸。“小大夫把手放在病人的小腹上按了幾下,說:“急性腸炎,打點滴吧?”
“大夫,吃藥行不?”
“別小看跑肚拉稀,拉得脫了水,引起電解質(zhì)紊亂可不得了?!?/font>
“俺錢少,打不起點滴?!?/font>
“帶了多少錢?”
“一百來塊錢,還是借的?!?/font>
“正好買兩支殺菌明星,先打一天,明天再說。”
病人無可奈何地拿著開好的藥方走了。
一個護士領著個老太太走了進來,后面跟著兩個土頭土腦的男人。護士說:“大山,你媽病了,你大哥二哥把她送來了。你給她看看吧。“
被叫作大山的小大夫忙站起來,把老太太安頓在診桌前的凳子上,說:“娘,你哪兒不舒服?”
“心口痛,吐酸水,不想吃飯。”
“是不是吃得不對?”
“可不,前天晚上吃了塊涼地瓜?!?/font>
“歲數(shù)大了,生冷東西不好消化,得少吃,打個點滴吧?”
“還用打點滴?”
“用點好好藥好得快。3天就行。”
小大夫開好藥方,遞給跟著老的一個男人,說:“大哥,你先墊上錢拿出藥來,回頭我把我應攤的那一份還給你?!?/font>
兩個男人扶著老太太走了。
護士沒好氣地對小大夫說:“你娘大不了是胃炎,還用得著滴殺菌明星?”
小大夫說:“你懂啥?300塊錢,兄弟三個平攤,我那一份,6支藥的回扣就夠了?!?/font>
護士指著小大夫的鼻子,說:“大山,你可真夠黑的了,連你哥也不放過。”
(原載2007年2月1日《齊魯晚報》)
這篇小小說構(gòu)思獨具匠心,它描述了三個基本相同的畫面,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將其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回環(huán)重復的結(jié)構(gòu)。這些場面的重復出現(xiàn),蘊含著具有積極現(xiàn)實意義的主題,極具諷刺效果。小大夫大山利用職務之便,大撈外快,利欲熏心,連自己的家人也不放過,其扭曲的靈魂暴露無遺。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只要被金錢迷住了心竅,道德就會淪喪,良知就會泯滅.
電影蒙太奇理論告訴我們:不同鏡頭或相同鏡頭的組接,可以產(chǎn)生單個鏡頭所不具備的內(nèi)涵。但是相同畫面的組接,往往會使讀者感到情節(jié)單調(diào)乏味,然而由于作者運用了“犯中見避”的藝術手法,從而避免了文章內(nèi)容的重復雷同,所謂“犯”,就是指小說情節(jié)必要的重復;所謂“避”,就是同中見異。簡言之,就是重復中不重復,重復中見變化?!缎〈蠓颉啡吻楣?jié)的重復中,富有變化:人物的性別、外貌以及身份有差別;病情也不同;因而,小大夫的動作、語言也不盡相同,但最后開的藥方是一樣的:打點滴用的同是殺菌明星。小說的結(jié)尾處才借小護士之口點出小大夫大山這么做的原因,原來的吃回扣。
這篇小說的主題蘊含在三個幾乎相同的畫面中,畫面的重復出現(xiàn),深刻地揭露了某些醫(yī)務工作者利用職務之便,大飽私囊的丑惡行經(jīng),很有現(xiàn)實意義。
三、對話式。
以人物在特定場景中的幾句富有個性化的對話,構(gòu)成作品的主體。言為心聲,這種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結(jié)構(gòu)簡潔明快。
請看下面一篇小小說《變》(張金超):
變
馬市長吃罷午飯,在客廳中悠閑的品著茶,女兒笑盈盈地走過來,“爸,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薄坝惺裁词戮驼f吧。”“我們單位有個剛分配來的大學生,放著清閑的工作不干,偏要到農(nóng)村高什么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您說她是不是太傻了?”
馬市長放下手里的茶杯,望著自己的女兒說道:“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條件的確挺差,有些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農(nóng)村去,而這個女大學生敢于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敢于舍棄自己的利益,她這種精神很值得表揚,我們一定大力支持?!?/font>
女兒詭秘地笑了笑,“不過,我認為應該表揚的是她爸爸,因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誰?”馬市長問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馬市長頓時收斂了笑容,“你怎么能這樣,這絕對不行!”
(《寫作》1989年第11期)
這篇小小說采用對話的文學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橫斷面,尋找時代的脈搏,透視人物的精神世界,將他們各自所持生活態(tài)度的差異顯示出來,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較豐富的思想能量。
小說的構(gòu)思頗具匠心。它描寫一位大學畢業(yè)的女大學生,想去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趕一番事業(yè),但是身為市長的父親是否會贊同女兒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呢?于是,在一場父女二人“情感錯位”的妙趣對話中,展現(xiàn)出各自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tài)度。
所謂“情感錯位”,是指人物之間情感距離。在一定的距離內(nèi),容納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小小說《變》尤需如此。傳統(tǒng)觀念的阻隔,父女之間雖“貌合”而“神離”,這是“情感錯位”的基因。這就不可避免地使父女二人各自循環(huán)在“逆向”的軌道上運行而導致相互“錯位”。例如,女兒為了試探父親的態(tài)度,先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假托他人之口說出,且用反激法提出是否“太傻了”的設問(以表面的假象掩飾本質(zhì)的真相)。意味深長的是,父親的態(tài)度從“大力支持”突然逆轉(zhuǎn)到“絕對不行”,這一
感情流向的“逆轉(zhuǎn)”,產(chǎn)生出絕妙的藝術效果,令人發(fā)出會心的笑。雖然這種“突變”只發(fā)生在一瞬之間,但它是符合人物發(fā)展脈絡的,在父親身上既有被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一面,又有對女兒溺愛的一面。這“絕對不行”四個字,它的份量是沉重的,感情是復雜的。這便是“錯位”蘊蓄的豐富內(nèi)容和產(chǎn)生的藝術光澤。
四、歐·亨利式。
結(jié)尾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這是歐·亨利式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主要特征和構(gòu)思要求。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是將生活的矛盾紐結(jié)成凝聚、集中、尖銳、強烈的沖突,然后又筆力凝集在劇變的關鍵上,以合乎邏輯的陡變實現(xiàn)矛盾轉(zhuǎn)化的戲劇性效果,以典型場面的爆發(fā)創(chuàng)造出一個小小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劇。小小說《公交車上》的構(gòu)思布局就很有特色。作品寫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去看守所看望哥哥后,坐公共汽車回家,在車上她看到一個小偷偷錢包的情景。小女孩在內(nèi)心經(jīng)過一番矛盾斗爭,終于想出來一個好注意。
“阿姨,你的鉛包掉了!”車上的“目擊者”都這個小女孩捏一把汗。有人小聲嘀咕:“這小女孩,真膽大?!?/font>
那位“失主”拼命地摸著全身的口袋,站在身后的那位,臉由紅變白,大汗淋漓?!笆е鳌币矟M頭大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小女駭。
小女孩又開口說話了:“是身后的那位大哥哥撿了你的錢包。”那個小伙子連忙附和道:“剛才車顛了一下,給忘了。對不起。”“失主”趕忙千恩萬謝,乘客又都為小女孩擔心。
小女孩走到那位小伙子跟前,甜甜地喊道:“大哥哥,你真的很像我哥哥,但他卻在看守所里,我剛剛看罷他回來。”那位小伙子笑了笑。
車上的人都會心地笑了。
小小說高潮和結(jié)尾的情節(jié)設計,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小女孩這一人物形象細致鮮明。
請看美國作家大衛(wèi)·柯魯克的一篇小小說《人質(zhì)》:
人 質(zhì)
電話鈴響了,羅伯特博士趕緊走了過去。
“喂,你是誰?”
“聽著,你女兒瑪麗正在這里。如果你愿意的話,請將三萬美元送至××街二十六號。我想你是不會吝嗇的,否則……”
羅伯特博士聽不下去了。昨天他去紐約大學作學術報告,想不到回來時,瑪麗已成人質(zhì)。
“喂,瑪麗真的在你那里?我不相信。你能否扭一下他的耳朵,讓我聽一聽她的叫聲。”
“當然可以?!?/font>
隨后,傳來一陣爆炸聲。 原來瑪麗是博士設計制造的機器人,而耳朵則是引爆開關。
這篇小說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不計標點,總共167字。它妙在一個意想不到的結(jié)尾。
如果去掉了這個結(jié)尾,那么這篇小說就只能算是一篇小學生作文。這篇小說的結(jié)尾的寫法,是典型的歐·亨利筆法,既“出人意外”,又在
“情理之中”。這種結(jié)構(gòu),也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再請看下面李海榮的小小說《 乞丐》:
乞 丐
“這該死的雨,怎么下個沒完沒了,真煩人!”我緊皺著眉,站在北太平莊愛民亭下等一個朋友,伸長脖子巴望著車來的方向。
等車的人都擠在亭下,越聚越多。
“大姐,行行好吧??蓱z可憐我,行行好吧。”忽然,一個含混的聲音在背后響起,同時有人在拽我的書包。我轉(zhuǎn)過身,才發(fā)現(xiàn)身后站著一個乞丐打扮的老人:襤褸的衣衫,骯臟的面容,一雙渾濁的眼睛,背微微有些駝,手里拄著一根拐杖。
我皺了皺眉,扭過頭去??墒巧砗蟮臅€在動,那個聲音還在哀求。唉!拿這種人真沒有辦法。我掏出塊錢扔給他,一半是動了惻隱之心,一半是為了快點把他打發(fā)走。乞丐接過錢,如同捧著圣旨般地千恩萬謝,渾濁的眼睛中閃著點點激動的淚花。
老頭轉(zhuǎn)身走開了,于是不遠處“大哥”、“小姐”的乞求聲重又響起。人群中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互不相識的人們馬上自發(fā)地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
“要什么要什么!人家的錢也不是白來的,哪有多余的給你?
“就是,自己長著手,干嘛不去找點活干,又不是干不了。其實就是懶得賣力氣!“
“可不是嘛,現(xiàn)在靠什么發(fā)的都有,說不定他還是靠這個發(fā)起來的萬元戶呢!”
老人站在一旁,不住地申辯著:
“我真的不是騙錢的,我實在是有難處??!”說著說著,兩行老淚在面頰上延伸,“我是從河南來北京看兒子的,誰知……”)
“我知道”,沒等老人說完,站在我身旁的一個穿牛仔服的青年就打斷了他的話,“你來看你兒子,你兒子不但不認你,還把你轟出家門,弄得你現(xiàn)在進退兩難,連回去的車錢也沒有了,是不是?你呀,少跟我來這一套,你們那兩把刷子我還不知道?”
“牛仔服”連珠炮似的“揭露”并未中止老人的哀求?!拔艺娴氖腔夭蝗チ?,我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干嘛要蒙你們,我知道你們的錢來得不易,我可實在是沒有辦法呀!”說著,又是兩行老淚。“牛仔服”不屑地“哼”了一聲。
“咳,我認出來了。你前幾天不是在西單那兒求過援嗎?你好象是說你的錢包讓人掏了,現(xiàn)在又跑到這兒哭窮來了?!迸赃呉晃淮┪餮b的人指著老人嚷道。
人群立刻沸騰起來。矛頭直指向老人。
“太不像話了,跑這兒演戲來了。“
“現(xiàn)在是好心人沒好報,心軟就得讓他們這樣的人蒙了!“
……
我站在一邊,深深地為自己的好心和經(jīng)驗不足懊悔。
老人尷尬地站在那兒,不再哀求什么,指斥聲早已將懇求淹沒。
“牛仔服”站在一旁悄聲問“黑西裝”:“哎,哥們兒,你真的在西單見過那老頭?”“黑西裝”得意地搖了搖頭:“不這么說,能激起民憤嗎?”“牛仔服”嘆了口氣:“說實在的,現(xiàn)在大把大把撈錢的有的是,誰管得了?他,算老幾?”“黑西裝”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也是。”
正說著,“牛仔服”一抬頭,“哥們兒,車來了!”
一群人蜂擁而上,我等的人卻未從車上下來,沒辦法,還得等。
這時,車站上只留下我和那個孤零零的老乞丐,他的手里還捏著那可憐的本屬于我現(xiàn)歸他所有的兩元錢。我望著他駝背彎腰的可憐兮兮的樣子,忽然覺得剛才那些人對待他過于殘忍了,也許他真的遇到難事了呢。
老乞丐并沒有注意我的存在。望著車遠去的方向,他直起身,捶了捶腰,憤憤地“呸”了一聲:“這時候的人真他媽的摸不透,一群摳門兒!”
說完,老頭轉(zhuǎn)身走了,留給我一個驚愕。
雨,正在下著……
(原載《寫作》)
小小說的體裁特點,給它自身帶來局限,而在短小中求變化,在單一中求豐富,則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镀蜇ぁ愤@篇小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在一千多字的篇幅中,寫出了跌宕多姿而又合情合理的情節(jié)變化.
《乞丐》的情節(jié)共有三個轉(zhuǎn)折:第一、衣衫襤褸、面容骯臟的乞丐向“我”乞討時,引起“我”的反感,但還是給了他兩塊錢。這時,“我”對乞丐的身份沒有任何懷疑。接下來,眾人對乞丐的連聲斥責,特別的“牛仔服”和“黑西裝”的“有力揭發(fā)”,使我對乞丐的行為
產(chǎn)生懷疑,否定了開始的印象,從而對自己的施舍感到懊悔,到這里作品完成了第一個轉(zhuǎn)折。第二、接著,寫了“牛仔服”和“黑西裝”的一段“悄悄話”,點明了他倆的“揭發(fā)”完全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這就使“我”的頭腦中剛剛產(chǎn)生的乞丐行騙的判斷發(fā)生動搖,直至眾人上車后,“我”看到老乞丐“可憐兮兮”的樣子,同情心重新產(chǎn)生,于是完成了情節(jié)的第二個轉(zhuǎn)折。最后,筆鋒陡轉(zhuǎn),通過老乞丐的幾個簡單的動作和一句話亮出了事情的真相:老乞丐的可憐相和凄慘狀都是裝出來的。這最后的一個轉(zhuǎn)折干脆利落,令人瞠目結(jié)舌。
作品不僅在短短的篇幅內(nèi)做到了一波三折,而且每次轉(zhuǎn)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然合理,不露斧鑿痕跡。顯然,作者為此做了精心地設計。作者在第一次轉(zhuǎn)折上化的筆墨最多,“我”在聽了人們的各種議論后才漸漸消除了同情心,這樣寫是符合人們的心理變化的規(guī)律的。同時,前邊這些描述也為第二次轉(zhuǎn)折埋下了伏筆。你看,老乞丐有那樣一副可憐的外表,他在接受“我”的兩塊錢時是那樣感激涕零;在眾人斥責他時,他又是那樣誠懇地流著老淚辯解。這一切,足以使“我”在聽到“牛仔服”和“黑西裝”那段坦白的對話后,恢復對老乞丐的最初印象和同情心,從而輕而易舉地完成第二個轉(zhuǎn)折。第三個轉(zhuǎn)折來得很突然。前邊在直接寫到老乞丐時,都是寫他可憐而誠懇的樣子,他騙錢的可能性只是出現(xiàn)在他人的指責中,后來又寫明其中兩人的揭發(fā)是編造的,這樣就使人相信老乞丐的真誠。但恰在此時,作品用短短的幾句話描寫了言談舉止判若兩人的老乞丐,情節(jié)急轉(zhuǎn)直下,原來老乞丐真的是個騙錢的老手。這就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意外效果,從而形成了一個“爆發(fā)”式的結(jié)尾。
乞丐騙錢的事并不鮮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一場面寫得如此變化多端,而且在曲折多變之中寄寓了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和人生的比較深入的思考:在這真假難辨之處顯示了一種人情世故,在真真假假的反復變化中反映了一種人生的哲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是多么不易。正是由于作者在這個小小的鬧劇背后寄寓了人生的思考,才使這篇作品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它體現(xiàn)出小小說以小見大的特點。
作者是大學一年級學生,這篇作品是她的一次小說作業(yè)。作為初學寫作者,其寫作技巧和語言尚有不成熟之處。比如作品開頭寫雨,顯得虛浮,與后文情節(jié)發(fā)展沒有緊密的關聯(lián),于行文不利,可改為:“雨,下個沒完沒了”。這樣平平起筆,簡略點出了環(huán)境特點,也顯露出一絲不耐煩的情緒。
“歐·亨利式”的“出乎意料”的結(jié)尾,是小小說常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其實,這形式本身也就是內(nèi)容。而刻意追求這種形式的效果,往往弄巧成拙?,F(xiàn)實生活是是豐富多彩的,五光十色的。生活中的“出乎意外”,常常使作家的想象力顯得相形見絀。
五、梗概式。
一般說來,小小說因篇幅所限,因此在寫作上特別講究情節(jié)的提煉,細節(jié)的精當。它要求作者以獨有的敏銳,抓住生活中能出奇制勝的某個瞬間,巧妙地表達出來??墒?,有些小小說作者刻意創(chuàng)新,采用一種梗概式的寫法,撇開具體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借用書籍內(nèi)容提要的形式,以速寫式的粗線條,刀削斧砍般粗略地寫出故事梗概,使得小小說在咫尺之幅顯現(xiàn)出幽深與沉重。
小小說的梗概式寫法和一本書的內(nèi)容提要的寫法,有不同的要求。具體說來,大致有兩點:一是對生活的提煉,作者所選取的諸多歷史事件,都需要高度提煉,要具有典型性;二是歷史場景和現(xiàn)實生活的結(jié)合。與一波、一鱗、一枝、一葉的寫法相比,梗概式寫法有更大的容量,它可以上下縱橫,馳騁自如,但這種馳騁應站在歷史的高度上,鳥瞰現(xiàn)實,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用一個個歷史畫面來與現(xiàn)實對照,使人讀后警覺,從而得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小小說《乏味的故事》(載《萌芽》1991年1月號,作者王國煥),較成功地運用了梗概式寫作手法。《乏味的故事》說的是某個家庭三代女性的愛情悲劇。倘縱筆細寫,至少,可以寫為短篇或中篇。然而作者沒有枝枝蔓蔓,甚至有意避免過于具體的敘述,他擯棄了三代女性愛情悲劇的具體細節(jié),大刀闊斧,粗線條地將愛情悲劇的背景勾勒出來。小說開頭僅用幾十個字,就講述了人人知曉的“小姐愛長工而不能成眷屬終于雙雙徇情”的乏味的故事。這故事,姥姥講給媽媽,媽媽講給我,我講給女兒,然而,各人聽后的感想?yún)s不盡相同。何故?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敘述了姥姥、媽媽和我的愛情經(jīng)歷。在這里,作者惜墨如金,每個人的愛情經(jīng)歷僅用三句話來交代。作者是這樣寫的:
姥姥和小姐差不多時,嫁給了60歲的外爺當三房。她說她媽愿意,要不得凍死餓死。二年后,外爺留給她一個女兒一頂?shù)刂髅弊尤ナ懒?。媽媽和小姐差不多大時,跟了我爸爸。爸爸是個工作隊隊員貧農(nóng)團團長,媽媽是地主婆的女兒成了條美女蛇腐蝕了爸爸,爸爸受到清洗回老家了,留下了媽媽和未出生的我。我和小姐差不多時,嫁給了一個下鄉(xiāng)知青,他爸爸是“反對權威”。他曾淚珠滾滾對我說:我愛你到死!我就嫁給了他,后來,他爸爸又成了大官,他回城了扔給我一紙離婚書和一個不滿周歲的女兒……
看看,這樣三個哀婉的愛情故事悲劇,就以如此吝嗇的筆墨將其完成了,作者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讓讀者去聯(lián)想、深思。
(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