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您可能會以為我是某些黑心盜版書商手下的悲催小編,每天瞄著市面上的暢銷書,一旦有看上的,就立刻找?guī)讉€寫手抄一抄、改一改,三天攢一本,十天出一套,專門負責圖書的批量生產(chǎn)與流水作業(yè)。 非也,非也! 咱可是正經(jīng)迪士尼授權,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小熊維尼》雜志的編輯! 以下是小熊維尼形象的官方介紹:
言歸正傳,回到做書。 雖說根正苗紅,有迪士尼這棵大樹可以依靠,但是我做書依然靠“攢”。與圖書編輯不同,我所面臨的是一堆主題性比較松散的雜志素材:雙語故事、自護故事、連環(huán)畫故事、益智游戲、美食、手工欄目……它們靠小熊維尼的形象和雜志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聯(lián)系起來,充分體現(xiàn)了“雜”的特點。要把這些故事、游戲和欄目做成一本主題突出、寓意鮮明的圖書,那就得靠編輯的“攢”功了。 想必會有人問我,為什么雜志編輯放著好好的刊不做,要去做書,和圖書編輯搶飯碗呢?這里就要提到兒童雜志的生命力了。許多人認為雜志的生命力取決于它的刊期,以此類推,周刊、半月刊和月刊的生命力分別為一周、半個月和一個月。對于以信息傳播和引領時尚潮流為主的雜志而言,這個認識是沒有錯的。但是兒童雜志的生命力絕不是以周或者月來計算的。兒童雜志里好的故事,有趣的游戲永遠都不會過時,只要為它們挑選出合適的呈現(xiàn)方式,這些故事和游戲可以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所熟知。這也是雜志編輯做書的原因所在——延續(xù)雜志的生命力。 下面就以《小熊維尼 寶寶的第一套“自己讀”圖畫書》為例,與各位分享我的“攢”書經(jīng)歷。 “攢”書第一步——素材選擇 用雜志的素材做書要堅守一個原則:非精品不出。也就是說,編輯在“攢”書之前,一定要選出雜志中最賣座、最獨特、最受歡迎的內(nèi)容,這樣才有做成書的價值。 在《小熊維尼》雜志眾多形式的故事中,我選擇了連環(huán)畫故事,就是看中了它的獨特性。挑選素材之前我曾搜遍全網(wǎng),找到了各種版本的維尼故事,無論是情商故事、雙語故事還是繪本故事,它們的風格都大同小異,一張大的圖片配一段文字,講述維尼和伙伴們在百畝林里發(fā)生的溫馨小故事,一片和諧之聲。 但是在《小熊維尼》雜志的連環(huán)畫故事里,故事的設計風格由市面上最常見到的繪本風格變成了漫畫的形式,而且內(nèi)容上也與常見的“溫馨體”有所區(qū)別,維尼和伙伴們開啟了“搞笑”模式,百畝林中不斷傳出笑料,“反面角色”層出不窮,維尼和伙伴們逐漸暴露出的小缺點也為故事帶來了更多富有戲劇性的轉(zhuǎn)折……而這些故事素材,只存在于《小熊維尼》雜志里,國內(nèi)的圖書市場還沒有類似的產(chǎn)品問世。也就是說,這素材獨一份兒,就咱有。那還等什么?趕緊出書呀! 呃……還是得等一下! 大家都知道,在圖書這個行業(yè),編輯說好不是真的好,好不好,讀者說了算!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讀者對雜志中連環(huán)畫故事的評價很一般。雖然編輯們都非常喜歡連環(huán)畫故事,經(jīng)常一邊做一邊笑,但是連續(xù)數(shù)年的讀者調(diào)查問卷顯示,這個欄目的評分在所有故事類的欄目中是最低的。作為編輯,我們感到迷茫,為什么這么好玩兒的故事,讀者就是不買賬呢? 一怒之下,我們決定——做讀者訪談,問出個準信兒來! 于是,在2012年那個炎熱的夏天里,我們走遍了四九城的N大溜娃勝地,做了N輪讀者訪談,調(diào)查了N位知情人士,終于問出了一個準信兒:這個連環(huán)畫故事不好講?。?/span> 是的,真理往往很簡單。 《小熊維尼》雜志的受眾主要是學齡前兒童,他們“讀”書基本靠“聽”。 2012年之前,維尼連環(huán)畫是這樣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 作為編輯,我們讀起來毫無困難,這就是簡單的連環(huán)畫故事呀!好有意思,好有意思…… 但是要講給孩子聽,作為編輯……我們也毫無困難。多年的職業(yè)生涯練就了我們強大的編故事本領,別說這有字的,就是沒字的,我們也能編出字來! 可是,廣大的家長朋友做不到?。。ㄟ@里我沒有任何小瞧家長朋友的意思,你們都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只是大家術業(yè)有專攻。) 長期的以己度人造成了編輯和讀者之間的一個盲點,以下言論節(jié)選自《2012年小熊維尼雜志讀者訪談報告》:
在一年一度的期刊工作總結大會上,面對這樣的調(diào)研結果,領導和發(fā)行同事們得出了一個并不令人驚訝的結論——欄目取消!多情的編輯們當然不會接受這個冷冰冰的提議,我們的結論是——改! 于是,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思考與磨合,終于有一天,我們想到了一個天才的解決方案,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維尼連環(huán)畫故事: 在每一幅圖畫之前加入一句導語,改變了“前言不搭后語”的連環(huán)畫敘事方式,方便家長給孩子講;由原先的豎版閱讀改為橫版閱讀,放大圖片與文字,改善閱讀體驗。 就這樣輕輕一改,原先最不受歡迎的連環(huán)畫故事?lián)u身一變,在2013~2014年的讀者調(diào)研中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故事欄目,甚至有讀者打電話來問我們,可不可以多增加一些連環(huán)畫故事。 終于,這個欄目,編輯覺得好,讀者覺得好,可以出書了。 在確定素材類型之后,我遍讀了2008~2014年出版的84期《小熊維尼》雜志中的所有連環(huán)畫故事,挑出了其中最精華的33個作品。 現(xiàn)在,素材的挑選暫時告一段落。 “攢”書第二步——內(nèi)容包裝 如今素材有了,而且有好多,要怎么把它們做成一本書呢? 當然是“攢”啦!最簡單省事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搞笑的連環(huán)畫故事編在一起,出一本《小熊維尼連環(huán)畫故事》唄! 非也!非也! 作為一本學齡前兒童讀物,多數(shù)中國家長是不會為“搞笑”買單的。歷年讀者調(diào)研的結果告訴我們,在為孩子選擇雜志和圖書的時候,“教育性”永遠是家長關注的重中之重!因此,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對這些連環(huán)畫進行內(nèi)容上的包裝,讓它們?nèi)菀妆患议L和孩子所接受。 于是,我搜腸刮肚,在腦海中尋找殘存的,為數(shù)不多的教育學理論(請導師原諒我),或者某位牛人的觀點…… 終于,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想起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在他的代表作《幸福的種子》里說過極為精辟的一句話:
維尼的連環(huán)畫故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用圖畫講故事,畫面之間的連續(xù)性極強,孩子不用識字太多,只要看圖,就可以完整地理解每一個故事的內(nèi)容。哈哈,這不就是松居直先生口中“好的圖畫書”嗎?一拍大腿,我決定這本書的主體思路就是做成讓孩子自己看圖就能讀懂,培養(yǎng)孩子自主閱讀能力的圖畫書,并且義無反顧地讓松居直老先生為我做了一回“背書”。 主體思路已定,我松了一口氣,接著,我把挑選出來的33篇故事進行分類,確定了6個我認為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為它們起了6個我認為很押韻、很好聽的名字。接著,在后續(xù)與領導和發(fā)行同事們的數(shù)次開會討論后,6個主題變成了8個主題,名字也幾經(jīng)變遷,最終確定為呈現(xiàn)在封面上的:分享合作、自主自省、友愛交際、自我激勵、團結互助、解決問題、環(huán)保有責和探索求知。 對教育內(nèi)容的挖掘還沒有結束,為了迎合家長們對 “教育性”的重視,在領導和發(fā)行同事的鞭策下,我還在書中加入了描紅的內(nèi)容。盡管多年的教育學學習經(jīng)歷告訴我,不要讓孩子在學齡前階段過早地學習寫字、算術這些東西,我在做雜志的過程中也努力傳達這一教育理念,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既然為書買單的家長認這個,那我忍了,描紅,加!做書也是一門妥協(xié)的藝術嘛! 至此,素材敲定,內(nèi)容包裝已經(jīng)完成。 “攢”書第三步——形式呈現(xiàn) 內(nèi)容確定以后,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把它們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開本的選擇和版式設計直接決定了讀者對這套書的第一印象,是重中之重! 于是,我?guī)е鴿M腦子的想法去找美編姐姐商議,告訴她我要出一套“這樣那樣”的書。提及開本時,我信心滿滿地說:“就20開吧,那種方方的小開本,很多給孩子看的圖畫書都用這個開本,很可愛,拿著也輕便。” 在20開的思路指引下,我得到了這套書的第一版樣張: 對于這個樣張,我只能說——不是人家想要的感覺!沒有體現(xiàn)出畫面的連續(xù)性與動感,圖片似乎是被直接堆砌到了紙上,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歸根結底,開本的選擇限制了美編的發(fā)揮。 之后,我們又嘗試了常見的12開,大16開,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開本……依然沒有心動。 深受打擊的我并沒有放棄。在一個風輕云淡的下午,我和美編姐姐來到國貿(mào)高大上的PAGE ONE書店,在一堆中外混合的童書中,終于找到了一個讓我們怦然心動的開本。在花大價錢把這本外版書買回去以后,我們擁有了一套新的樣張: 187*140mm,這簡直就是為小熊維尼連環(huán)畫量身定制的尺寸!圖片排出來錯落有致,干凈大方,漢字描紅的植入也不顯突兀。至此,我終于看到了一絲成書的曙光。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利啦!我拿著這個國內(nèi)很不常見的尺寸去找了生產(chǎn)部的同事,他們非常支持我的選擇,為我做假書、打樣張,還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運過來許多噸我需要的紙張。 再接下來,我就可以盡情地“攢”書了。 再一次對33篇作品進行篩選,挑出其中最貼合主題的16個,對它們進行合理的編輯加工;排出一個像模像樣的版式表;找靠譜的美編進行內(nèi)文排版和封面設計;想幾十個書名,挑出最棒的一個;請美編設計出十來版封面,挑一版多數(shù)人喜歡的;填幾十張單子,經(jīng)歷數(shù)次審校,把它們發(fā)出去;和發(fā)行、生產(chǎn)部門的同事進行幾十次愉快地溝通與會面…… 一番折騰下來,就有了這套《小熊維尼 寶寶的第一套“自己讀”圖畫書》。 嘻嘻哈哈說了這么多,其實作為《小熊維尼》雜志的編輯,做書對我而言,就像漫步在百畝林中,在千千萬萬的花草樹木中挑選最美、最茁壯的花朵和枝條,用心把它們編成花環(huán),靜待知音的出現(xiàn)。當然,初出茅廬的我不敢在眾位高手面前妄稱要寫“指南”,對做書更是懷有敬畏之心,不敢信手“攢”之,取下這個標題只是為了博君一笑。如果您笑了,就請為我“攢”的書動“扌”點“贊”吧!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