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玉雕賞析——《福壽雙全》 此玉雕作品材質為新疆和田籽玉。此玉石塊大料足,完整厚實,玉質細膩溫潤,精光內蘊;玉色潔白素凈,熒光閃耀;玉性冰清爽滑,油光淺照,可謂是和田籽玉中難得的珍稀之精品。而作者量體裁衣,隨形施藝,運用寫實的藝術手法,采用圓雕的玉雕技藝,雕琢出這布袋和尚與壽星乘云降世,散福增壽的唯美景象,是將玉石增添一層藝術的氣韻,豐富一層文化的內涵,寄托一層世人的愿景,從而玉石非玉石了,升華為一個視覺載體,人文情懷和精神念想,而這其中蘊含的價值,恰恰應證了“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句話,是不能用物質來衡量的。 中華文化是一個把多種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交匯融合的大熔爐,才使得其能夠博大精深,燦爛輝煌。中國的福壽文化源自道家思想中的陰陽協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的是平安康泰,子孫滿堂,延年益壽,突出的是“和為貴”的思想,所謂“國和天下順,家和萬事興”,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向往渴望的最樸素的心愿。布袋和尚本來自佛教中人物,為彌勒菩薩之化身,其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更是脫離生死,涅槃重生。其云游四海,廣布善福,是民間推崇的具有喜氣臨門,福貴滿盈之象征的佛家神仙。壽星則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長壽之神,是自古以來崇老敬老之思想的體現,亦是對長壽延年,生命繼續(xù)的美好情懷的寄托,其又稱南極仙翁,和福、祿、壽三神為一體,被歸于道家神仙體系。布袋和尚與壽星融合一起,乘云降世,廣布福壽安康,這正是中國千百年來儒釋道思想相融為一之后形成的思想上的大統(tǒng)一,民間既能通過布袋和尚祈求福如東海,又能通過壽星祈禱壽比南山,兩者沒有絲毫沖突,這正是中華民族包容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懷的體現,更是對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求,使得能夠寄托于不同的宗教思想,達到共同的目的,更說明了中華民族至始至終的對善良與虔誠。 理解了該《福壽雙全》蘊含的深刻寓意,再欣賞這幅玉雕作品,就不難發(fā)現其中蘊藏著的濃厚的中華文化。作者在玉雕過程中,重形神,局部刻畫尤其出彩,造型簡潔,輪廓圓潤,特別是擅長對線條的運用,或彎卷如行云流水,或筆直短促顯得蒼勁,給人不同的視覺美感。布袋和尚身寬體胖,大肚便便,衣袖寬闊,手執(zhí)佛珠,笑容滿面,背部雕刻有布袋,如祥云翻卷,如海浪奔涌,象征布袋和尚載滿了福貴,灑向人間,為人世添加無上的幸福榮光;壽星則是蒼老消瘦,但是體格健壯,身骨像松石一樣蒼勁有力,其笑容使得面部皺紋嶙峋,卻不失憨態(tài)可掬,肩上扛著一只如意,一邊掛著錦囊,一邊靈芝頭上掛著串有方孔錢的“中國結”,寓意著吉祥普照,瑞年永壽。福壽羅漢身前有靈獅一只,翹尾昂頭,嬉戲玩耍,活潑可愛,其有鎮(zhèn)宅辟邪,招財進寶之寓意。布袋和尚、壽星與靈獅皆是笑容燦爛,抬首仰望,乘云降世,將這福瑞壽喜、祥運美意灑滿人間,使得天下太平安康。所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布袋和尚,壽星與靈獅將這些美好降于世間,看到世人能夠幸福安康,自然也就笑容滿面,樂得其所了。而這正是作者嫻熟的技藝和精深的造詣,才讓此玉雕作品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百看不厭,增添一份對福壽,對美好生活的樂觀與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