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謠言止于智者”是一種忽悠
這已經(jīng)是A股市場的老套路了。對于A股市場來說,遭遇謠言的襲擊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中國股市已經(jīng)成為謠言的溫床,中國股市伴隨著謠言而成長。 當然,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qū)的股市來說,都是會有謠言滋生的。畢竟謠言有可能給造謠者帶來利益,而股市又是利益爭奪的場所。所以任何一個股市都難以避免謠言的產(chǎn)生。只是象中國股市這樣謠言頻傳,這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很少見的。 這存在一個對待謠言的態(tài)度問題。每當謠言產(chǎn)生之后,輿論方面總有一種宣傳稱“謠言止于智者”,包括這一次“IPO重啟”的謠言產(chǎn)生之后,輿論方面仍然還在重復這樣的言論。就連中證協(xié)的有關人士也強調(diào):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謠言真能止于智者嗎?這種說法或多或少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忽悠,一種欺騙。是以“智者”之名來忽悠投資者,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說法,同時也有為監(jiān)管者推卸責任之意。實際上,謠言根本就不可能止于智者。 當然,作為投資者來說,需要成熟一些,這是勿容置疑的。正如中證協(xié)所表示的一樣: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但如此,就真的能夠中止謠言的產(chǎn)生與傳播了嗎?就能夠中止謠言給股市造成的危害了嗎?顯然不能。 一方面是股市有形形色色的造謠者存在,畢竟在造謠的背后是一種利益的爭奪。所以造謠者總是前赴后繼。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的參與者(不限于投資者)也不都是智者,實際上在整個中國社會,真正的智者終歸是少數(shù)人,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要求每一個進入股市的參與者(包括投資者)都是“智者”。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有少數(shù)投資者能做到可以識別謠言,進而不信謠,不傳謠,但在目前這個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里,很難真正阻止謠言的傳播。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哪怕就是真正的智者,也很難避免被謠言所傷害。因為即便投資者知道某則消息是謠言,但你一樣改變不了謠言襲擊市場的事實。如上周五“IPO重啟”的謠言來襲,這則消息的真實性有多大,相信很多投資者還是清楚的。相信有絕大多數(shù)的市場參與者是不相信這則謠言的,也根本沒有參與到謠言的傳播中去。但當天的股市不一樣還是下跌了50點嗎?不是很多沒有傳謠的投資者他們手持的股票也都下跌了8%、9%甚至跌停了嗎? 所以,對于股市謠言的態(tài)度,僅僅只是倡導“謠言止于智者”是遠遠不夠的,這并不能真正地治謠。它既不能阻止謠言的產(chǎn)生與傳播,更阻止不了謠言給市場帶來的危害。因此,對于謠言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加強監(jiān)管,這才是治謠之本。一方面是依法辦事,比如《證券法》明令禁止國家工作人員、傳播媒介從業(yè)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同時明確規(guī)定,對違反該項規(guī)定的,由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的,處以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另一方面是通過修法來加大對造謠者的懲處力度,讓情節(jié)嚴重者賠償投資者損失,并把牢底坐穿。 因此,在治謠的問題上,關鍵是要監(jiān)管者有所作為,而不是把責任推到投資者頭上,來責怪投資者不是智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本末倒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