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時,你會預(yù)想自己的人生高度嗎? 曹操二十歲的時候,被舉薦為孝廉,就為自己制定了人生高度:郡守。五十六歲的時候,曹操寫了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開篇回憶了他在二十歲時的人生規(guī)劃:“我剛被舉薦為孝廉時,年紀很輕,以為自己不是隱居山林的名士,恐怕會被人看做平庸之輩,就想當一郡守,好好地做好行政和教化,使世人都能正確地看待我?!?/p> 強盛的家庭,讓他輕而易舉地就擁有了很多人奮斗一生也得不到的東西。與他同一年被舉薦為孝廉的,很多都已經(jīng)是四十多歲的半截老頭子了。三十歲的時候,就能與天下最有威望的宿將皇甫嵩并肩戰(zhàn)斗,這怎能不讓人驕傲呢?三十而立,曹操當了濟南國相,達到了二十歲時確定的做郡守的人生高度。 濟南國隸屬青州,轄境相當于今山東濟南市、章丘、濟陽、鄒平等十余縣市,漢代濟南國的縣,有時是十個,有時是十四個,中等偏下的規(guī)模。一聽說三十歲的曹操來擔任相國,濟南王劉康很失望:來了一個新手,即使勝了他,也不過癮啊。劉康與那十二個縣官勾結(jié)在一起,又與朝中的當權(quán)宦官保持聯(lián)系,組成了一個實力強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歷任相國來濟南上任,只有兩個結(jié)局:要么加入劉康的關(guān)系網(wǎng),淪為同類;要么處處被劉康的關(guān)系網(wǎng)掣肘,最后灰溜溜地離開。 曹操來了,選擇了第三種結(jié)局:打破這一關(guān)系網(wǎng)。 曹操要燒上任后第一把火的消息很快傳了出來:曹相國要整頓吏治!大家笑了:呵呵,果真是新手,不知輕重,難道把所有的縣官都罷免了不成!前幾任相國,明知地方官為非作歹,但是也不敢處置,甚至還會充當他們的保護傘,評論起濟南國的縣官,人們總是說:“濟南國里沒好人?!?/p> 不怕黑社會,就怕社會黑,哼,姓曹的要整頓吏治,莫非他要換掉濟南國所有的縣官?別忘了,一個官員背后就是一個關(guān)系網(wǎng),要是沒有過硬的后臺,也當不上縣令、縣長了,姓曹的敢得罪這么多人嗎? 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姓曹的這犢子能翻了天不成!濟南國的縣官,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后路,反而替曹操擔心起來:這么沖的性子,以后咋在官場混? 可是,很快他們就沒時間為曹操擔心了,因為他們被罷免了。曹操明察暗訪,掌握證據(jù),上報朝廷,罷免了八個縣令、縣長。 天啊,一共才十幾個縣官,曹操一下子就拿掉了八個,習慣于溫良恭儉讓的人們無不倒吸一口涼氣,再看到曹操時,都把看怪物的眼光悄悄地投向他。 曹操的吏治風暴縱深處延伸,繼而查處各級大小官吏,該殺的殺,該關(guān)的關(guān),一時間,那些作奸犯科之輩,無不震恐,紛紛逃到外郡避難。 濟南國的人沒想到自己也能看到青天,當年,濟南國成為最適合百姓生活的郡國。 可是,官場人士卻暗暗嘲笑曹操:小子啊,打擊人誰不會呢,籠絡(luò)人心才是生存之道呢!是呀,曹操做的這一些,前幾任相國難道做不到嗎?只不過是人家不想得罪人而已。 你砸人家的飯碗,奪人家的位子,殺人家的頭,關(guān)人家的牢房,人家會饒過你嗎?你以為你得罪的只是濟南國的人?誰做官不找個靠山呢,那些被曹操整治的人,都跑到京城里找人哭訴去了:爺,打狗還看主人面,姓曹的這小子整我也就罷了,可是他這是打您老的臉啊!京城里的高官皺著眉說:“混賬東西,曹操整治吏治,何過之有!但是,他要是有違法事實,朝廷就饒不了他了!哭訴的人會意地笑了:哦,看來需要給曹操找毛病了。于是,針對曹操的檢舉信,雪花一樣地飛到朝廷高官手里去。 在青州地區(qū),立祠廟祭祖敬神的風氣很盛,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好經(jīng)往往被念歪,一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往往超越禮制建立祠廟,是為淫祠,然后超越禮制祭祀,是為淫祀。他們借助淫祠淫祀自抬身價,宣揚祠祀應(yīng)驗神明,可定禍福,于是,到祠廟里進香上貢的人越來越多,祠廟也越來越多,曹操上任前,濟南國的祠廟竟然達到六百多座。這些祠廟是當?shù)貦?quán)貴的搖錢樹,皇宮里的宦官見有利可圖,也紛紛入股修建祠廟。淫祠淫祀不僅僅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擾亂了治安,而且那些把控祠廟的人,打著祈福、穰災(zāi)、驅(qū)邪的幌子,把控人心,使得濟南國百姓但知有祠廟,而不知有官府。 在濟南國站穩(wěn)腳跟之后,曹操開始對這一社會痼瘤開刀,下令嚴禁官民再搞淫祠淫祀。濟南國已經(jīng)領(lǐng)教了這個敢說敢做的小個子,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于服從曹操,于是淫祠淫祀禁絕了。 曹操,算你狠!濟南國的人又找到朝廷高官那里去,這些高官有的是皇帝信任的宦官。 大鴻臚卿曹嵩知道兒子得罪了人,并且打聽出有人準備對兒子下手,甚至要把他也牽扯進去。 狗小子,老子費盡心機給你謀了相國之位,是讓你升官發(fā)財?shù)模墒悄悻F(xiàn)在闖下了滅門大禍! 曹嵩讓曹操懸崖勒馬,抓緊讓出濟南國相的位子,這樣才能保全全家性命。 真地錯了嗎?哪兒錯了?曹操想不通,可是為全家著想,他還是主動提出辭去濟南相,請求留在京城做宮禁保衛(wèi)方面的差事。要求這樣的差事,是因為喜歡看到壞人被懲處。 哼,你做洛陽北部尉,棒殺蹇碩的叔叔,做濟南相,你攪得雞犬不寧,要是讓你參與宮禁保衛(wèi),大家在京城還能活下去嗎? 曹操被任命為議郎,六百石的官員,早在二十三歲時曹操就已被征召為議郎,現(xiàn)在他三十多歲了,打黃巾軍立過功,當濟南國相有過輝煌,怎么到了今天又成了一個小議郎? 議郎是個光說不練的虛職,這樣曹操就妨礙不了大家的好日子。要是沒有父親曹嵩在里面斡旋,說不定曹操就被他們搞進監(jiān)獄里去了,被弄死也是可能的。 心冷了。打狗不成,被塞了一嘴狗毛,曹操明白了,天下不是他想怎樣就怎樣,因為有人想天下怎樣就怎樣。 做議郎又能怎么樣?曹操想起二十多歲時做議郎的情景,一次次煞費苦心的上奏,道理那么明顯,皇帝偏偏不理不睬!與其朝堂上擔任皇帝愚弄臣民的木偶,不如家里睡大覺,曹操開始泡病號,連朝也懶得上了。 長子如此心灰意冷,曹嵩急了,托關(guān)系,告門子,然后到西邸按標價交錢,給曹操討來一頂官帽兒:東郡太守。你交錢,我給官帽兒,靈帝的賣官頗講商業(yè)規(guī)則。 擔任了東郡太守,又能做什么?延續(xù)在濟南國的做法,會遭到打擊報復(fù),甚至會給全家?guī)頊珥斨疄?zāi)。同流合污,淪為奸邪小人的同類,豈是曹操所為! 不如歸去,歸去何妨。曹操沒去東郡赴任,稱疾歸鄉(xiāng)。 這一年是中平四年(187年),曹操三十三歲,風華正茂,正當大展宏圖,曹操卻要做一名散淡的隱士了。 本文節(jié)選自《三國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陳瓷,被稱為“人性解讀三國第一人”,其著作在大陸、臺灣、香港、韓國均有出版發(fā)行,主要作品有《三國那些人那些事》《三國:五張面孔的局》《最彪悍的三國史》等。 |
|
來自: 宏圖藏經(jīng)閣 > 《三國/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