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學會給別人鼓掌 兒子這幾天正在進行國旗手訓練,據說,一個班四個人當中必須有一個人落選,小家伙對這件事特別的重視,每次回家都是酣暢淋漓,問其故,天太熱,可為了不至于落選,只能默默忍受。 我這個人,喜歡讓孩子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鍛煉自己,自然也會給以一定的指點。四個孩子中選三個,這對于訓練的孩子而言,無疑是最大的挑戰(zhàn),他們不僅要關注自己怎么樣,同時還要關注別人有沒有超過自己。 接連三天,都在訓練,這不,一大早,兒子又說起了這件事,我的大腦突然出現了這樣的偽命題,那就是萬一兒子落選了怎么辦?事實上,天下沒有常勝的將軍,人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取得完全的勝利,有成功自然也會有失敗。對于孩子而言,大腦里肯定會初生牛犢不怕虎,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了。 我把這個命題很快拋給了兒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看看兒子有什么反應。沒想到,話一出口,兒子有些疑惑,憋足了勁兒說道,我才不可能失敗呢。我知道,失敗在兒子面前往往是蒼白的,畢竟現在還在一個小小的圈子里,一直走在前頭也就不奇怪了??扇松皇侨绱?,至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還有人呢,沒有哪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往往這樣的命題許多人靠自我進行調節(jié)完成的。調節(jié)得好的會馬上總結,爭取在其他方面干出成績,調節(jié)不到位的,要么嫉妒別人,要么自暴自棄,要么自我認命,似乎失敗是別人的過錯。 小孩子如果這個問題不給以重視,在成長的過程中,那種折磨也是讓人難以想象的,說不定一些孩子就此沉淪,只能成為一個循規(guī)蹈矩,默默無聞之人,這樣的孩子在班級里占大多數,也往往是老師忽略的對象。 我接著兒子的話茬說道,為什么不給人家鼓掌。兒子似懂非懂,我只能詳加解釋。人在競爭過程中,不可能永遠都是優(yōu)勝者,面對自己的失敗,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是嫉妒別人,恨別人,還是給別人鼓掌,這是人活著的心態(tài)問題,也是一個人之所以活得快樂的原因所在。 我相信白天鵝飛翔一定不會嫉妒天空的廣袤,大鯊魚暢游一定不會責罵大海的無邊無際,就算《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縱然能飛十萬八千里,能耐再怎么超強,不也是飛不過如來佛祖的五指山嗎? 我覺得孫悟空成為斗戰(zhàn)勝佛之時一定已經沒有了怨恨佛祖之心,原因很簡單,佛祖佛法無邊,非天地萬物所能看透,孫悟空肯定已經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否則也不會遇到強有力的對手,要么找觀音,要么都請佛祖幫忙。 人只有承認了自己的渺小,才能夠更好地看清自己。佛祖在菩提樹下,指天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句話并不是說,佛祖比誰都偉大,而是認為,人活在世上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老是把別人放在心上,否則,一點心魔誕生,自己也就永無寧日了。佛祖從來沒有怨恨魔的存在,而是視折磨自己的人為好朋友,并第一個就是讓這些人成佛,可見佛祖的胸襟之廣闊。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物,彌勒佛的大肚皮里的春秋又是那些庸俗之輩所能理解的。 我覺得人只有學會為別人鼓掌,這樣就會在世上多許多朋友,自然成功離自己也不太遠。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誰都懂,就是許多人看不破。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不可一世的項羽,我看這與他的處世哲學有關系。他沒有項羽的自戀,更不會自卑,而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比自己強的人。他承認在謀略上不如張良,在管理財務方面不如蕭何,在帶兵打仗方面不如韓信,正因為自己認清自己,這些能力超強的人都愿意為之服務,這是許多人難以想象的。事實也是如此,一個不可一世的人又怎么會把別人的話當回事,導致一個個有能力的人離自己而去,相反,只有學會尊重別人,給別人搭建取得成功的舞臺,這樣的人常常會叱咤風云,成為一代雄主。 張良說的話,只有劉邦能夠聽得懂,蕭何提的建議只有劉邦能夠接受,韓信這樣的落魄者,劉邦卻能夠恭恭敬敬地設臺拜將,如此廣闊的胸襟自然可比日月。不知三國時期的英雄是不是得到了劉邦的啟示,只要是站住腳跟的人,無論內心怎么想的,都會對世間有能力的人特別的尊敬,曹孟德屢屢發(fā)布告示,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哪怕在道德上有缺點,只要有超強的能力,一切都行,劉玄德為了得到諸葛亮不惜三顧茅廬,至于孫權,那更是對人才敬之又敬,縱然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用之不疑。正因為有容納人的胸襟,他們才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里成為佼佼者。 《三國演義》里有這樣的場景,曹操帶兵攻打孫吳,猛然間看到孫權瀟灑而來,不免生出羨慕之意,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話來。人一旦尊重自己的對手,也就會在競爭中看得高,否則,諸葛亮也不會讓關云長去守華容道。有人說,為啥不在那個時候就讓曹操見閻王,只有聽了諸葛亮的分析,才知道先生知天懂地,善于分析天下形勢,隆中對,我們可以想象,劉玄德肯定已經認定了先生就是自己需要找的人才。這一點上,曹操也是如此,只要發(fā)現人才,才不管自己怎么樣呢,許攸的到來,自己連鞋子都忘了穿,赤壁之敗沒有唉聲嘆氣而是思念郭嘉,可以肯定,先生對人才是多么的渴望。曹操知道,天下之大,自己能耐在強,也會有生疏的盲區(qū),只有用人得當,自己才能夠超越一切。在張繡的問題上,曹操就顯示出超人一籌的氣度,誰看了不會為之感動?就像劉備一樣,屢次命人砍去樹木,就是為了能夠看到遠處的賢人。人只有學會為別人鼓掌,從心底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真誠幫助。 我們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表現自己的超能力,這幾乎是骨子里的,可要想在社會上有大作為,沒有別人的幫助,一切都會變成泡影。正如一位企業(yè)家,他讀到《愚公移山》這篇寓言故事,就沒有盲目地崇拜愚公,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完全可以發(fā)動更多的人來處理問題,相信這樣的山一定會搬走。我們的人生之路有許多坎坷,問題是你有沒有想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處理,如果一味地蠻干,是沒有什么好的成績的。 這個世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如何達到這種契合的氛圍,自然要設置一個個成功的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性,這樣你的事業(yè)才可能愈做愈大,而不是躲進小樓自以為春夏秋冬盡收囊中,殊不知,四季的運行往往應和了宇宙的節(jié)奏,你沒有相應的節(jié)拍,又怎么能夠采日月之靈氣,集天地之精華呢? 人類的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只有認清自我,懂得世間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才能夠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成就非凡的事業(yè)。李清照曾說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惜的是,項羽一直到死都沒有弄清楚自己是怎么失敗的,只知道把罪過扔給老天爺,說什么非戰(zhàn)之罪,他哪里知道,一個出色的范增都沒有用好,又怎么會不自刎烏江呢? 兒子最近在讀《三國演義》,我嘮叨了這么多,就算現在不怎么理解,但是,隨著自己的閱歷加深,總有一天會明白,人為什么要學會為別人鼓掌,一旦把為別人鼓掌形成習慣,自己也會跟著前進,世界也會為你打開一扇扇奇異的大門,這樣的人生才值得欣賞,值得奮斗。(錢永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