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天到了,身體也會發(fā)霉?!是的!身體潮濕就會“發(fā)霉”!關(guān)節(jié)疼、冠心病都可能是身體里濕氣重而引起的,這些你都知道嗎?今天讓專家給我們講一講如何祛濕。
外因: 淋雨下水、居處潮濕、冒受霧露等而形成,如過早晨練,長期夜晚洗澡游泳,長期水中作業(yè),久居地下室等,此為外濕。 內(nèi)因: 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導致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入而化為濕濁,或多食油膩、甜膩,嗜酒飲冷等而濕濁內(nèi)生,此為內(nèi)濕。 1、頭重、體沉甚至渾身酸疼 2、臉上愛泛油光、眼屎等分泌物多 3、口里發(fā)黏或者發(fā)甜 4、胸悶、食欲不振、胃不舒服 5、小便渾濁、短澀,大便溏泄、粘滯 6、水腫、腹水 7、舌苔厚膩 外濕和內(nèi)濕又相互影響。外濕發(fā)病,必傷及脾,脾失健運,則濕濁內(nèi)生;而內(nèi)濕由于脾虛,脾陽虛損,水濕不化,又易于感受外濕。 中醫(yī)認為很多病都與濕邪有關(guān): 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脂肪肝、肥胖等代謝性疾?。幌到y(tǒng):慢性胃炎、腸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一些婦科疾病,婦科的帶下癥,陰道炎等;還有濕疹;關(guān)節(jié)炎等。 1、通過運動排汗:適度的運動可增強體質(zhì),還能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防止內(nèi)濕的產(chǎn)生;出汗是好的排濕的方法。但是運動當中不主張游泳,以防外濕入侵肌表進而在體內(nèi)形成濕邪。 2、保持健康心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樂觀積極,不可過分的壓抑自己。 3、避免呆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等。 4、濕氣重的飲食注意 為防內(nèi)濕,脾虛的人尤其要注意不可過量食用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濕氣重的人不能吃甜食太多(甜少吃益脾、多吃駐濕),包括零食中都會含有甜的所以零食得少吃。 建議多吃蔬菜、瓜果,冬瓜、苦瓜都比較好,可以用生米仁(薏苡仁)煮粥有利于去除濕熱。可適量吃些辣椒發(fā)汗,脾最忌濕,所以可選擇薏米,茯苓,澤瀉,芡實祛濕健脾。 除此之外,下列食物也有祛濕的作用:扁豆、山藥、赤小豆;冬瓜皮,綠豆、荷葉、西瓜翠衣、茴香、花椒等。 人身體里的濕想要祛除是有些困難的,如果只是單單靠吃,是非常緩慢。今天,專家教我們通過按摩幾個穴位,可以排除身體里的濕氣,不過想要祛除身體里的濕氣,一定記得要堅持哦。 陰陵泉穴 是脾經(jīng)的穴位,也叫祛濕的“開關(guān)”。位于小腿的內(nèi)側(cè),脛骨內(nèi)側(cè)下緣與脛骨內(nèi)側(cè)緣之間的凹陷中。 每次按壓3-5分鐘,一天2到3次,持續(xù)7-10天。 豐隆穴 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cè),外踝尖上八寸。 每次按壓3-5分鐘,一天2到3次。 中脘穴 該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中脘穴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對改善消化也有所幫助。 每次按壓3-5分鐘,一天2到3次。 電視互動有獎競答結(jié)果公布 上周四的有獎問答題目: A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正確答案:C 獎品:野餐墊一張 中獎會員(微信昵稱):嘟嘟外婆、東方明珠、春暖花開、巧妹、老黃牛 恭喜以上5名會員,我們的獎品將以快遞的方式寄送給您,請您注意查收! 退休俱樂部 專注于服務中老年退休群體 提供最貼心、最實用、最及時的 生活、健康、政策、娛樂及會員資訊 歡迎您加入退休俱樂部! 讓您的退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