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說了紅糖的營養(yǎng)之后,很多小伙伴都留言問我們,紅糖和黑糖,還有赤砂糖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在本期,我們就來說說,平時最常見的那些糖,都是怎么做出來的。
QC菌:馨馨,你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糖,都是從哪里來的嗎?
馨馨:這個... 我猜是從甜味的食物里來的,比如甘蔗?
QC菌:當然,你說的沒錯。但是,作為技術(shù)型吃貨,需要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因為不是所有的糖都來源于甘蔗,也不是所有的糖都是「榨」出來的哦。
食糖的加工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制糖原料是甘蔗或者甜菜。想制出糖來,首先要把原料中的糖分提取出來。這個過程我們成為提汁 (Juice Extraction) 。提汁的方法有兩種,壓榨法和浸出法。
壓榨法就是把原料(甘蔗或者甜菜)在壓榨機中壓成汁。其實方法就和自己在家里榨橙汁類似,但一般工廠里是要連續(xù)壓榨5次,才能保證甘蔗里的水分都壓出,這樣才能讓白糖產(chǎn)率達到最高!
甘蔗在壓榨機中被壓榨成汁
馨馨:天... 喜歡在街上買甘蔗汁喝的我已經(jīng)不敢想象究竟攝入了多少糖分...
QC菌:確實甘蔗汁比一般水果汁含糖量高不少。新鮮甘蔗汁含糖量達到了12%,相比起來,蘋果汁只有9%,橙汁是8%左右哦。
浸出法聽上去比較高大上,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原料放在水里泡,由于細胞膜內(nèi)外濃度差的關(guān)系,原料的糖分就會從細胞里擴散到水里。只要浸泡足夠時間,就能獲得跟榨汁效果相同的“糖水”啦。
馨馨:原來如此... 那在得到「糖水」了之后,是不是直接把水分蒸發(fā)掉,白花花的糖就可以結(jié)晶出來了?
QC菌:事情可沒有這么簡單哦~
這種剛提取出來的 “糖水” 中含有很多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都會影響到結(jié)晶的進行,因為,結(jié)晶需要純度非常高才行。所以,在濃縮之前,我們需要加上一步 “清凈”(clarification)的步驟。清凈主要用三種方法:亞硫酸法、石灰法和碳酸法。這些方法都是用化學手段讓雜質(zhì)絮凝并沉淀下來。目前后兩種方法應(yīng)用比較多。
清凈前的糖汁、加了石灰之后和絮凝后的糖汁
馨馨:等等... 石灰?亞硫酸?聽上去都有些...不安全呢... 這樣的加工方法能保證我們吃到的糖里面沒有石灰硫酸之類的嗎?
QC菌:這些添加進去的物質(zhì)都是作為加工助劑,絕大部分都直接和雜質(zhì)一起絮凝掉了,真正殘留下來的可以忽略不計。此外,在糖類出產(chǎn)時,二氧化硫也是一項必須要檢驗的指標,如果殘留過量的話,是不允許上市的。
清凈過后,糖汁就由渾濁變?yōu)槌吻謇玻@時我們就可以開始我們的蒸發(fā)(Evaporation)和結(jié)晶(Crystallization)步驟。在結(jié)晶過后,我們就獲得了白花花的糖,以及——剩下的部分。
馨馨:那剩下的是什么呢?
QC菌:是一種黑褐色,粘稠,類似糖漿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叫做糖蜜(Molasses),是制糖業(yè)的副產(chǎn)品
糖蜜匯集了甘蔗汁里除了蔗糖以外的全部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中包含很多深色物質(zhì),它們把糖蜜染成了這種深褐色。糖蜜雖然是副產(chǎn)品,也是有利用價值的。不管是制作甜美的朗姆酒,還是制作工業(yè)酒精,甚至是在面包、蛋糕里,都能看見糖蜜的身影!當然,今天的主角——紅糖,赤砂糖和黑糖的制作過程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

馨馨:感覺楊冪的粉絲應(yīng)該叫這個名字
如果是制作白糖,那么下一步就是分蜜(Centrifugaling)了。這一步就是利用離心機把液體的糖蜜和固體的白糖分開。具體怎么分開呢?很簡單,離心機上有小孔,在高速旋轉(zhuǎn)過程中,液體的糖蜜會被甩出,只有白糖晶體會留在離心機內(nèi)。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白糖晶體收集起來,晾干,包裝。這就是我們吃到的白砂糖啦。
赤砂糖、紅糖與黑糖
馨馨:那么,赤砂糖這種看上去紅紅的砂糖,是怎么做成的呢?
QC菌:哎,終于問到這篇文章的重點了!
相對于白砂糖,赤砂糖之所以顏色比較深,是因為它的外面裹上了一層糖蜜。那么,這層糖蜜是怎么裹上去的呢? 其實,在清凈以后,濃糖水往往不會只結(jié)晶、分蜜一次,這樣很浪費嘛。一般都會把結(jié)晶、分蜜的過程重復多次。每次結(jié)晶出來的固體白砂糖都會被取走,剩下的液體糖蜜再去重復一次結(jié)晶步驟。一般第一次結(jié)晶的是純度最高的白砂糖,而重復到第三次以后,由于液體糖蜜中蔗糖含量很低,結(jié)晶出來的固體白砂糖就會被液體糖蜜包裹,顏色變深,就得到赤砂糖啦!
馨馨:所以說,結(jié)晶分蜜次數(shù)越多,里面的糖蜜含量就越高,糖的顏色也就越深嗎?
QC菌:是這樣的。不過隨著糖蜜里糖含量越來越少,結(jié)晶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最后,可能就根本無法結(jié)晶了。所以這個步驟只能重復 3-5 次吧。

馨馨:那紅糖是怎么做出來的呢?看起來,紅糖的顏色要更深一些啊。
比起赤砂糖多次結(jié)晶和分蜜,紅糖的步驟其實更加簡單:只要把 “分蜜” 這個步驟去掉,讓濃糖水不經(jīng)分蜜,直接煮到干。這樣我們得到的就是普通白砂糖和糖蜜的混合物。這種糖我們通常就稱作紅糖(Brown Sugar)。
在目前食糖國家標準 GB13104-2014 中,“紅糖” 的定義是 “以甘蔗為原料,經(jīng)提取糖汁、清凈處理后、直接煮制不經(jīng)分蜜的棕紅色或黃褐色的糖”
QC菌:所以,從本質(zhì)上說,紅糖和赤砂糖都是不純的糖,是白糖和糖蜜的混合物。
馨馨:但赤砂糖和紅糖的制作工藝不一樣,對嗎?
QC菌:是的,相對于赤砂糖來說,紅糖沒有分蜜這個步驟。
馨馨:那沒有了分蜜這個步驟,糖蜜就不會被甩出,所以紅糖里面是不是含有了更多的糖蜜?
QC菌:是的,這就是紅糖的顏色更深的原因啦!
 和紅糖不同,黑糖(Mascovado Sugar)這個名稱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它和「紅糖」之間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分界線。一般來說,黑糖就是顏色比較深的紅糖。黑糖的顏色之所以更深,是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更高的糖蜜含量,第二是蒸發(fā)過程溫度更高,引起美拉德反應(yīng),導致了更深的褐變。
馨馨:什么是美拉德反應(yīng)?
QC菌:關(guān)注我們的吃貨們,應(yīng)該已經(jīng)聽到很多次這個名詞了。如果你還不熟悉,不要慌張,我們以后有機會會做一期文章,專門講講這個神奇的反應(yīng)~(好像又挖了個大坑...)
 還有些 “古法制作” 的塊狀紅糖/黑糖則直接省去了 “清凈” 的步驟,甘蔗汁直接蒸發(fā),因為雜質(zhì)較多,所以無法像普通糖一樣結(jié)晶,只能制成塊狀,這樣就制成了塊狀的 “古法制作黑糖/紅糖”。

馨馨:紅糖,黑糖,赤砂糖,原來一直傻傻分不清楚。原來…從成分來看,它們沒區(qū)別啊…
QC菌:對,區(qū)別是在顏色和質(zhì)地上的,主要成分并沒有區(qū)別。
方糖,冰糖和綿白糖
說了這些顏色比較深的糖,我們就重新回到那些「白花花」的糖上面吧。方糖、冰糖和綿白糖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糖種類。它們又都是怎么來的呢?
QC菌:其實,這些糖,都是以白砂糖為基礎(chǔ)制造的。
生產(chǎn)方糖時首先要把白砂糖「打濕」。將濃的糖液加入砂糖中,這樣變濕的砂糖就很容易被塑造成各種形狀啦。這時把砂糖通過「成型機」壓制成塊狀,再烘干,就得到了方糖啦!

 冰糖的制造過程也很簡單:將白糖用熱水溶解,然后慢慢蒸發(fā)掉水分,使糖液達到過飽和,這時再投入晶種進行「養(yǎng)晶」,等待結(jié)晶慢慢慢慢長大,最后我們就得到晶瑩剔透的冰糖啦。
馨馨:什么是晶種?
QC菌:一碗絕對純凈的濃糖水,就算過飽和了,也是無法結(jié)晶的。要使它結(jié)晶,就需要投進去一些「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就被稱為晶種。一般在冰糖生產(chǎn)過程中,會選擇用一些打碎的冰糖來做晶種。
 需要「養(yǎng)晶」的冰糖我們稱之為「單晶冰糖」。那種「黃冰糖」以及大塊的多晶冰糖則不用如此麻煩,直接把水分蒸發(fā)掉一些,放入結(jié)晶盆內(nèi)等待結(jié)晶慢慢生長,之后把大塊結(jié)晶打碎,就完成了。
 綿白糖制作過程就要稍微復雜一些,因為用到了「轉(zhuǎn)化糖漿」的工藝。轉(zhuǎn)化糖漿其實就是白糖在高溫條件下部分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產(chǎn)物。在制作棉白糖過程中,將轉(zhuǎn)化糖漿噴入,可以使成品更加細膩綿軟。棉白糖的含水量也比普通白糖要高。

馨馨:QC菌我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平時在烘焙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到糖粉。糖粉和綿白糖是同一個東西嗎?
QC菌:哈哈,這還真不是一種東西。
糖粉的制作過程就沒那么高端了,就是非常暴力地把白糖磨成粉,然后就搞定了。
馨馨:真的就是磨成粉就行嗎? QC菌:其實....還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步驟哦!
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將白糖直接磨成粉,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實際上,白糖一旦磨成粉之后,吸濕性就會大大增強,有時候甚至會吸收空氣和食物中的水分而直接化掉。
所以,市面上見到的糖粉,一般都會加 3% 到 5% 左右的玉米淀粉,這樣可以防止糖粉迅速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延長保存時間。
 看了這期的科普是不是對食糖有了更深的了解呢?關(guān)于食糖的加工過程,我們做了一張流程圖!如果前面的內(nèi)容把你繞暈了那就用這張圖來幫你梳理清楚吧!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