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商代玉馬 (圖)西周玉馬 玉馬始見于殷商,數量級少,它的特點是:造型多呈扁平狀,“臣”字眼。 (圖)戰(zhàn)國玉馬,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 到戰(zhàn)國時,玉馬出現了圓雕,線條遒勁有力、轉折自然,使馬的造型開始逐步立體化。 (圖)漢代玉馬 陜西咸陽博物館館藏 (圖)漢代玉馬首 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館藏 秦代未見玉馬,但秦兵馬俑出土了一件銅馬車,馬的造型威武,是優(yōu)良駿馬。到了漢代,在造型上,注重整體效果,玉馬造型準確、雕琢線條剛勁有力、行刀急速,是典型的“漢八刀”。 以馬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玉器,在魏晉至南北朝間未見有完整的實物,唯南京東晉墓曾出土一件玉馬頭形器頗突出。該器只琢出馬頭和一部分頸,圓雕,呈閉口,橄欖式目,三角形耳,四方倭角形頸,隨耳形布雙線陰刻云紋飾。此物可作漢代至唐宋時玉馬的過渡期標準器。 (圖)唐代玉馬 (圖)宋代玉馬 唐宋時期,以寫實為主,雕刻圓潤,多以回頭臥馬常見,元代玉馬的造型是長鬃小耳,雕刻線條粗獷有力。 (圖)明代玉馬 明代玉馬,雕琢比例失調,線條粗糙,多以民間喜聞樂見見長,代有吉祥的寓意。 (圖)清代玉馬 到了清代,玉馬的雕工細膩、線條柔和、剛勁不足、柔和有余,具有清代琢玉的明顯特征。 (圖)清代玉雙馬 古人對馬的偏愛,可以從很多作品上得到證實。唐代以前的玉馬形象都比較抽象,造型以靜態(tài)為主,不求生動。唐代以后,玉器制作開始向世俗化、生活化轉變,馬的形象也逐漸活潑生動起來。在傳世的玉雕作品中,臥馬的造型相對較多,古人巧借這種造型的諧音,表達“馬到成功”之意。明清兩代,臥馬的造型尤其受到文人的喜愛,成為了他們書房幾案上的陳設品。明代的玉馬傳世較多,造型也比較統(tǒng)一。到了清乾隆時期,出現了用和田籽料制作的玉馬,馬的造型也更加注重寫實。 (圖)當代玉雕,閆桂明仿唐碧玉馬 |
|
來自: 老劉tdrhg > 《4、瓷器/玉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