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失陷之后,李隆基果真也是驚愕! 胡兒會反,這是他未曾想到的;大唐軍隊如此不堪一擊,也是意料之外。 遙想當年,少年李隆基起奇兵,襲皇宮,誅殺韋后一黨,大唐江山一夜易主,何等厲害! 煌煌大唐,光耀萬邦,沒有李隆基,哪里會有開元盛世?開元盛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倍鸥Φ脑婋m然來得過于平白,但也卻是開元盛世的真實寫照。 憶昔開元十三年十月,再造大唐帝國的李隆基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四方諸侯,莫不來慶”,參加者有“文武百僚,二王后,孔子后,諸方朝集使,岳牧舉賢良及儒生、文士上賦頌者,戎狄夷蠻羌胡朝獻之國,突厥頡利發(fā),契丹、奚等王,大食、……昆侖、日本、新羅、靺鞨之侍子及使,內臣之番,高麗朝鮮王,百濟帶方王,十姓摩阿史那興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賢王,日南、西竺、鑿齒、雕題、牂牁、烏滸之酋長”。 封禪 開元盛世,正如李隆基自己在《紀泰山銘》中所寫:“四海會同,五典敷暢,歲云嘉熟,人用大和?!?/p>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的不止霓裳羽衣曲,更是大唐盛世的安寧富庶。 安祿山,一個胡兒,怎么會反呢?“胡兒”一詞在李隆基口中囁嚅出來,些許輕蔑,些許愛憐······ 一手再造李唐盛世的玄宗皇帝其實是個很孤獨的人,倘若不孤獨,他也不會對胡兒如此愛憐。胡兒安祿山 景龍四年的那場唐隆之變,還是臨淄王的他雖披堅執(zhí)銳,誅殺諸韋,快意恩仇,但倘若沒有姑姑太平公主,他和父親李旦不過是太平女皇夢途中的幫手而已。 一貫仁弱的睿宗李旦或許更滿意做個相王,對野心不亞于母親的妹妹,他無可奈何!面對一心重現(xiàn)李唐輝煌的兒子隆基,他也毫無助益。 睿宗唯一能做的就是退位,讓李隆基走到前臺;李旦的長子李成器,按理說是法理上最合適的太子人選。 唐睿宗 李成器是個淡泊權力的人,更是能超脫世俗看透大局的人。高祖、太宗締造的大唐帝國,在經(jīng)歷武后、韋氏大亂之后,急需一個撥亂反正,重建李氏社稷的英雄! 父親是君子,不是英雄;成器自己也不是,李氏子弟中,也只有三弟隆基才堪大任。作為長子的成器,主動讓出太子之位,并且力薦三弟隆基為大唐皇儲。 不久,李隆基被冊立為太子,成為大唐的繼承者。睿宗李旦知道太平會效法母親,重走女皇之路。兄妹情深,但捍衛(wèi)江山社稷更是李姓子孫的責任。 李旦知道,只有讓隆基上位,大唐才保得住,太平或許會斷了念想。太平公主 景云二年(711年)二月,睿宗李旦命太子李隆基監(jiān)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處分。 先天元年(712年)七月,李旦正式禪讓于李隆基。 皇權的誘惑遠遠勝過親情的暖意,能如李旦與李成器父子那樣的人并不多。 太平并未斷了念想,她聯(lián)絡朝中內外各方力量,準備發(fā)動政變,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閃襲大內,將侄兒皇帝斬首! 皇權面前無父子,當然更無姑侄!李隆基得到情報,只能先下手為強! 先天二年(713年)三月,李隆基命龍武將軍王毛仲領家兵三百人。隆基自帶親兵十余人,襲殺太平黨羽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而后又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仆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 李隆基 隆基雖為皇帝,但宮中御林軍皆為太平掌控,此番竟能以家丁建奇功,非曠世英主不能為也! 三日后,太平被賜自盡! 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隆基以為斬草必須除根! 這就是皇家、皇權的殘酷,但也冷峻真實。 誅殺太平一黨之后,玄宗才成為真正的大唐皇帝,這一年大唐改元“開元”,這是注定要與“貞觀”齊名的一個詞匯。 含元殿的龍椅光芒萬丈,但也是孤獨的,隆基不會相信任何人!大明宮 幼年的隆基活在祖母可怕的威嚴中,作為孫輩的隆基眼睜睜看著嫡親的祖母除掉了一個又一個李氏子孫,哪怕其中有祖母的親子、自己的叔伯······ 太平已死,但滿朝文武泰半出于這位公主門下,玄宗能盡殺之?盡逐之?抑或擺出海納百川模樣,信而用之? 疑而用之,這才是王者用人之道,玄宗不能信任任何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