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鷹(Aquila audax)體長81~120厘米,翼展1.8~2.7米,體重3~6公斤,雌性比雄性略大,是澳大利亞僅有的三種猛禽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外形酷似金雕,全身黑褐色,肩頸部羽色偏淺,爪、喙淡黃色,最明顯的特征莫過于它楔形的尾羽。
楔尾鷹(Wedge-tailed eagle)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草原、林地、沼澤地區(qū),不喜沙漠、雨林、海岸環(huán)境;單獨或成對生活,有時會集群狩獵,每群可能多達15只,占據(jù)9~100平方公里的領地;日行性,白天大多數(shù)時間翱翔于2000米高的天空中搜尋獵物。 楔尾鷹的食物包括各種嚙齒類、蛙類、蜥蜴類、鳥類、魚類以及小型有袋類,其中兔子占其日常飲食的很大比例,高達70%~92%,有時它們還會團結起來攻擊袋鼠、羊等大型獵物,找不到活物就吃死尸;楔尾鷹食量很大,一次可以吃下自身體重一半的肉。 楔尾鷹每年4~9月交配繁殖,大多數(shù)選擇在7月間,婚姻方式為一夫一妻制,但關系不固定,如果一只死了另一只會毫不猶豫地另覓新歡;雌雄二鳥在10~30米高的樹上筑巢,巢寬達1.8米,深逾3米,多年使用;雌鷹每次產(chǎn)下1~4枚卵,多為2枚,孵化期約42~48天,雙親共同哺育后代,但僅有一只雛鳥可以成活,這個幸運兒3個月大時可以離巢活動,但還要跟隨父母生活4個月左右,3歲性成熟,6歲才能長成與親鳥一樣的體型和羽色,壽命20~25年,圈養(yǎng)條件下最高紀錄為60年。 楔尾鷹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塔斯馬尼亞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南洋島國。 過去楔尾鷹曾被認為捕食綿羊而被農(nóng)場主當作眼中釘肉中刺,但研究表明羊肉在楔尾鷹的食譜中所占比例不足3%,而且其中99%以上是死羊的腐肉,這說明楔尾鷹基本上對家畜無害,但多年來的捕殺已使得這一物種的生存現(xiàn)狀岌岌可危,目前已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護與貿(mào)易公約附錄Ⅱ。 5 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