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lth 【爸媽營說】 本文是爸媽營【健康教育專題】的一篇好文 這篇說的可是老大難問題 每個娃都不同 但大多數(shù)娃都不!肯!吃!藥! 雖然下面9招未必每一招都對你家娃管用 不過只要你耐心嘗試,總有一招適合你家! 關(guān)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fù)“健康” 可查看150篇【健康教育專題】好文 孩子一生病,媽媽們可是操碎了心。 小時候我們都看過長輩們給小孩喂藥的情景吧,就是把小孩強按在大腿上,趁小孩哇哇大哭,嘴張開了,咕咚一口就給灌進去了,小孩接著哭得更厲害,再接著咕咚又一口…… 在這樣的架勢下,藥水從孩子的鼻子里嗆出來了都不足為奇,然而家里的老人一臉理所當(dāng)然地:'孩子不肯吃,這樣喂藥才快啊!' 只是,看著這么悲情一幕,媽媽們該需要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不科學(xué)的喂藥方法。 不僅毫不人道,對孩子也毫無尊重感、而且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后果: 藥液嗆到氣管里,可能會導(dǎo)致氣管受損甚至窒息,嗆咳嚴重時候,還可能使得藥液嗆入耳道,引發(fā)中耳炎。 給娃喂藥真的只有'霸王硬上弓'這一種方法嗎?當(dāng)然并不是! 給娃喂藥的確是一個斗智斗勇的工作,結(jié)合群里小伙伴的獻策獻計和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菲爺為各位神勇智慧的媽媽們奉上新技能get: 給娃喂藥的三十六計。 1)技能一:喂藥神器 首先,你需要一個喂藥神器。 喂藥器其實是一個類似針管的設(shè)計: 好處: 一是有精準的刻度,可以控制正確的藥量; 二是藥液吸進去之后不容易灑出來,可以跟娃進行比較長時間的斗智斗勇; 三是噴出的管口很小,比較容易以'見縫插針'的方式射進孩子的嘴里。 現(xiàn)在甚至還有一些喂藥器的頭上有帶奶嘴的設(shè)計,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菲爺曾經(jīng)買過某品牌的喂藥器,使用體驗是:體型偏大,在小孩面前容易暴露目標;刻度單位大,但一般小孩每次藥量才5ml;橡皮管比較松,用多幾回就掉了;針管口是個小勺的設(shè)計,號稱可以壓著孩子的舌頭把藥液直接噴到喉嚨,但這是個然并卵的設(shè)計,因為這么寬一個勺,你壓根沒可能放進孩子的嘴里。 更麻煩的是每次用完要清洗,到要用的時候翻箱倒柜找不著,或者臨時又要清洗消毒。 后來有一次在香港看病,醫(yī)生開藥之后就給了幾個喂藥針管(如下圖),密封包裝,直接用這個當(dāng)喂藥器方便多了。于是后來在廣州開藥之后,也會叫醫(yī)生開幾個喂藥針管,價格才0.2元一個,一拿一大把,而且都有無菌密封包裝。 每次用都拆新的出來,用開水燙一下就可以用了,再也不用翻箱倒柜找了,而且針管非常小巧,刻度小而精準,單手好操作,針口易入嘴,這才是真正的喂藥神器。 2)技能二:笑里藏刀法 有了這個喂藥神器之后,你就可以開始各種斗智斗勇的把戲了。 不得不承認這個'笑里藏刀'的喂藥法還是挺沒節(jié)操的,不過對于吃母乳的孩子,卻是特別管用的——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對母乳是來者不拒的; 然后趁她張嘴想來銜住RT的時候,就用針管biu一下對準,就能把藥液射到嘴里了。 當(dāng)然要注意的是一下不要射太多,防止嗆到,還有就是針管不要從嘴的正面,而是從嘴角把藥液射進去,這樣就不會嗆到。 這個方法適用于藥量比較少,騙一次就能解決的喂藥場景。 3)技能三:偷梁換柱法 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總是好奇的, 特別是當(dāng)孩子能聽懂大人說話的時候,就可以耍'偷梁換柱'的把戲了: 例如,先用針管吸一管配方奶給孩子喝,然后說'哎呀,用這個東西喝奶好好玩呀!',等她喝完一輪,然后換成一管藥液,再喂到孩子嘴里了,等ta反應(yīng)過來上了當(dāng),那藥已經(jīng)喝完了,當(dāng)然之后可以再給點牛奶或者水安撫一下。 這個方法同一時段內(nèi)次數(shù)不能多,試多幾回孩子就不上當(dāng)了。 4)技能四:角色扮演法 孩子也對'大人'用的東西特別有興趣,也會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那么,不妨給孩子用一個'角色扮演法'。(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例如,灣灣看見大人用吸管喝飲料,非常感興趣,那么就給她用吸管來喝奶瓶里的藥液,也能喝上幾口; 看著大人喝'盒裝'的牛奶,也伸手來搶,我們就把大人喝的盒裝牛奶喝光涮干凈,然后用喂藥針筒把藥液打進去,她便也裝模作樣地喝起來。 還有的時候也,會跟她玩'干杯'的游戲,給她用一個很小的杯子裝一點藥液,然后大人也拿著類似的杯子裝水,'干杯'之后一飲而盡,她便也喝掉了。 5)技能五:同甘共苦法 熊孩子有時候也是很狡猾的,'你不是想讓我喝藥嗎?那你先喝給我看看!' 1歲多的小灣灣,有時候我把插著吸管的中成藥遞到她跟前,她竟然用小手推到我嘴邊,示意我先吃。 對于清熱解毒這一類的中成藥,我一般也就'舍生取義',硬著頭皮就喝了,而且還要發(fā)揮'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的精神,將吸管吸得特別響,還有再咋咋嘴,回味無窮,扮出一副特別美味的樣子,娃也才學(xué)著我的樣子跟著喝了。 這種'同甘共苦'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演繹:可以你一瓶,我一瓶;也可以一碗藥湯,你一口,我一口;甚至還可以我用2根吸管,你也用2根吸管…… 6)技能六:誘惑獎勵法 等孩子再大一些,變成識貨的小吃貨,能聽懂道理,有思維邏輯了,就可以用'誘惑法'哄她吃藥了。 例如,'吃了這一口藥就給你吃一粒冰糖哦!',娃真的好容易被收買呢! 當(dāng)然,這個'冰糖'面對不同的小孩可以換成'泡芙餅干''奶酪條''青豆''山楂片''旺仔小饅頭',反正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心頭好啦! 7)技能七:歌頌吹捧法 除了好吃的,小小的娃也十分有自尊心和虛榮心,很容易被夸獎和吹捧收買呢! 例如: '灣灣吃了這一口藥,好乖,全世界最乖的就屬你了' '好勇敢,像獅子和老虎一樣勇敢!不要像小老鼠和小白兔一樣膽小' '你知道嗎?天上的月亮最喜歡乖乖吃藥的小孩了,如果你吃藥了,它晚上就回來陪你一起睡覺覺的哦!' 各種歌頌吹捧不能單一,腦洞大開到外太空的創(chuàng)意不可少哦! …… 8)技能八:恐怖訴求法 在麥兜故事里,有一個簡單粗暴卻母愛深沉的情節(jié),麥太講故事:'從前有個細路仔,佢唔食藥,后未,佢死佐……' 這種恐怖法有時候也是有用的,有一次帶灣灣在一個水池里看見了一條肚皮浮到水面的魚,我便告訴她:'這只魚生病死掉了',小人兒若有所思地聽著我的講述。 然后再到吃藥的時候,我告訴她:'你知道嗎?如果生病了不吃藥的話,就會像你之前看到的那條魚一樣,會死掉的!'小人兒馬上乖乖吃藥了! 不過,這種恐嚇要適度,不要過于夸大其詞,最好評估一下孩子事先承受的恐嚇程度。 9)技能九:繪本角色法 在所有技巧中,我認為最溫情、最有效的,應(yīng)該就是繪本角色法了! 當(dāng)孩子可以理解繪本的劇情了之后,用一些有趣的繪本故事,用形象生動的繪本主人公代入,便很容易向孩子解釋'身體里有了小病菌,需要藥物勇士來打敗它們'的故事情節(jié),明白吃藥可以治好生病的道理,而不害怕吃藥了! 相關(guān)的繪本有《您好,安東醫(yī)生》、《是時候該吃藥了》、《生病不害怕》、《麗莎生病了》、《打敗小病魔》、《鱷魚伯伯和牙醫(yī)怕怕》、《可愛的身體》…… 孩子總是在成長的,機智神勇的媽媽們也總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解鎖新策略,get新技能。 孩子就是這樣讓你的生命變得更豐富的,不是嗎? 以下再附上從國外文獻翻譯過來的《給孩子吃藥的九個誤區(qū)》 1)不使用精準的刻度來喂藥——吃多吃少都會有問題的! 2)亂猜你家孩子的體重——現(xiàn)在很多藥都是按照體重比例來開的,體重不準確會導(dǎo)致藥量的不準確! 3)忘記查看新藥品的劑量——雖然過去吃的也是這個藥,但現(xiàn)在吃的,和不同病癥下吃的,劑量可能已經(jīng)不同了哦! 4)多喂藥就能加速痊愈——是藥三分毒,而且身體機能恢復(fù)有一個過程,并不是多吃就能加速痊愈的! 5)不要嘗試把剩下的藥吃完——有很多藥品一旦打開,到下一次生病的時候如果過了幾個月,可能就已經(jīng)不能吃了! 6)使用過期的藥物——吃藥前一定要看藥品的保質(zhì)期,過期的藥品可能會導(dǎo)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7)忘記跟孩子的照顧者說吃藥的事了——大條到這種程度的媽也是少見吧! 8)當(dāng)你用錯藥時,沒有及時把這個情況告訴你的醫(yī)生——萬一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好讓醫(yī)生告訴你! 9)不要有吃了藥就一定會好轉(zhuǎn)的假想,一定要根據(jù)觀察實際情況,并及時復(fù)診,如果之前的藥過了幾天確實沒效果,就需要讓醫(yī)生重新開其他的藥了! 作者:菲爺,從通信業(yè)世界500強海外骨干,變身回國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從科學(xué)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微信號:辣媽菲也(spicymom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