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你打開瀏覽器搜索遂川雙橋,彈出的一些簡介大致是這般描述。 ![]() 雙橋鄉(xiāng)位于遂川縣東北邊陲,東毗萬安縣(東垓村與萬安潞田鎮(zhèn)交界,馬埠村與萬安縣高陂鎮(zhèn)交界),西鄰新江鄉(xiāng),南連衙前鎮(zhèn),北接泰和(潭溪村與泰和橋頭鄉(xiāng)交界)。鄉(xiāng)政府駐地距縣城54公里,全鄉(xiāng)土地總面積97.22平方公里,主要屬贛江流域的蜀水水系。 ![]() 有水必有源,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在蜀水明珠——雙橋,這塊綠野山嶺間,生活著一群勤勞質(zhì)樸的山里人。他們不論是客家還是本地,早已融為一體,群聚一方,形成了雙橋、雙溪、潭溪、灣洲、東垓、馬埠這六個村落。生活在此的七千多人,他們默默地堅守,辛勤地耕耘,守候著這方熱土。他們用心編織著綠色生態(tài)夢,讓東北邊陲這隅土地的自然生態(tài),得到了有效保護。 ![]() ![]() ![]() 走進這蜀水明珠,仿佛就像是走進了一座天然氧吧,空氣清新亮麗。為此,雙橋也收獲了幾張靚麗的名片。諸如,雙橋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近幾年更是又獲得了“江西省十大魅力鄉(xiāng)鎮(zhèn)”、“中國綠色名鎮(zhèn)”、“全國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等殊榮。 ![]() ![]() 透過這些靚麗的名片來看雙橋的美,更多的是它的生態(tài)優(yōu)美,風(fēng)光旖旎。住在這里的人們,一年四季里,可享受山清水秀的獨特風(fēng)光,味美清甜的瓜果飄香。 ![]() ![]() 如此美的雙橋,如若要從它的得名開始算起,是沒有多少年的歷史的。據(jù)《遂川縣志》記載,雙橋1983年9月16日,為避免與泰和縣橋頭公社同名,即改名雙橋公社。次年3月18日,實行政社分開,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為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也就是說,從那時起才有了如今的雙橋鄉(xiāng)之稱。不過直到如今,大都數(shù)的人還是習(xí)慣性地喜歡叫橋頭,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們,或許是因為他們對“橋頭”這個名字愛得深沉吧! ![]() 提到雙橋,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美的讓人流連的地方。它的美在于它的故事,在于它的風(fēng)光,在于它的民風(fēng)。 美在于動人故事。流傳于雙橋的故事有很多,有關(guān)于地名由來;有關(guān)于歷史人物;有關(guān)于民間傳說。比如,據(jù)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行至馬埠,在一古廟前見廟神顯靈,但廟神卻只肯以背相對。這下可把皇帝惹怒了,叱聲大怒道:“何以背向?”廟神答曰:“吾臉黑難看,恐驚圣安,吾生前為官,本為紅面,只因一日上蒼動怒,施毒于天下,為救眾生,將所投之毒一人服下,卒,故臉呈黑色?!鼻÷牶筠D(zhuǎn)怒為驚,不禁感慨贊曰:“民之父母也!”故封此廟神為“天平一字王”,并下鑾轎親扶廟神。至此,此地便得名“下鑾”沿用至今。除此,還有岐山洲漩渦潭現(xiàn)金珠等動人故事。 美在于風(fēng)光旖旎。故事再美,都美不過境內(nèi)的風(fēng)景。雙橋境內(nèi)風(fēng)光秀麗,不論走到那里,都是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尤其是流經(jīng)該地的蜀水河兩岸的風(fēng)光更是奇特、迷人。那“蜀水”自左江、右江2條河在雙橋鄉(xiāng)江口合流后,便有了此名稱。蜀水經(jīng)東垓,出山壩,入萬安縣境,過上宏,抵泰和蜀口洲入贛江,縣境江口至山壩16公里。 這一段的河道,河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河水也時常變換調(diào)子。那一座座高低錯落的房屋鱗次櫛比,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左右。再看看那河水清澈明凈,河底沙石清晰可見。多想快點捧一捧蜀水,掩面清洗,那該是多么的清涼提神,沁人心脾??!還有那掩映兩岸的樹木倒映其中,此刻如若撐一只竹筏,順流而下,任由思緒飄蕩,仿佛就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之中,真是“舟行蜀水上,人在畫中游!” ![]() ![]() 此景可待成追憶,望著這綿延的河流,奔流不息地奔向遠(yuǎn)處。站在東垓大橋上靜靜地遠(yuǎn)望,眼前靜頓地河流瞬間好像流淌起來。我仿佛置身于木排運輸?shù)年犖橹?。早在小時候,就常聽長一輩的大人們說:“過去這邊陸路交通不便,橋頭這一片(含新江、五江、衙前)木材又多,運輸就全靠這一條河流!他們把一根根的木材編在一起,做成木排順流而下,經(jīng)萬安高陂再經(jīng)泰和馬市(馬家洲)入贛江,最后流入全國各地的市場中,一根根木材至此也都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了棟梁。” ![]() ![]() 如今,蜀水河畔兩岸還能尋到那斑駁的足跡。沿著前輩們的足跡慢慢地尋覓,我仿佛看見那排頭上威武的男子正唱著嘹亮的客家山歌,河兩岸未出閣的女子,聽著歌聲也都一一踏聲而來,好一睹男子的英俊。不遠(yuǎn)處,一位剛?cè)腴T不過一年的年輕媳婦,手捧著剛滿月的孩子,巴望著河的遠(yuǎn)處。我似乎看到了她眼角飽含的淚水,傾聽到了她的呼喚。她盼望著自己的男人早日歸來,好把這喜訊同他分享。 ![]() ![]() 這便是大自然給予蜀水河的力量,滋生了兩岸的風(fēng)光,涵養(yǎng)了質(zhì)樸的人們。 如今,蜀水河上架起了一座座的水泥拱橋。諸如灣洲橋,東垓橋等橋的建成,讓這天塹變成了通途。悠悠河水再也無法阻擋人們的出行,但那竹筏木舟為主的出行再也難以遇到了。如若有幸,而今再讓你坐一次竹筏小舟,這該是件多么愜意的事啊! 倚靠大山的雙橋人民,并沒有一味地“靠山吃山,坐享其成!”而是秉承著“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信念。他們始終牢記自己的生態(tài)夢,這幾年家鄉(xiāng)人工造林的速度飛快?,F(xiàn)如今不論走到哪個村落,都能望見滿山的翠綠。這是再為子孫后代謀福,同時我想這也是雙橋能夠獲得“全國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的原因吧!也因此造就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讓風(fēng)光旖旎的雙橋更加獨特、迷人。 美在于淳樸民風(fēng)。走進村落里,家家戶戶大多是大門敞開,即便外出干活沒人在家也是如此。不禁想用這樣一段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來加以印證。 除此,雙橋人民自古勤勞質(zhì)樸,她們用雙手,用智慧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生活。家家戶戶都會種些稻谷雜糧,摘些小蔬瓜果,最迫切解決的生計問題都可自行解決。這一點大概也是雙橋至今沒有圩場的原因吧!因為大家都自給自足了,便沒有了物物交換的場面,沒有了貨品的流通,何來市場呢? 此外,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左鄰右舍之間早已達成了互幫互助的共識,誰家有點活兒,今兒她來,明兒她幫;做點什么吃的,種點什么小菜都是互相分享交換著吃。正是這淳樸的民風(fēng),加上地理位置形成的獨特沙洲、日照條件讓勤勞的雙橋人民種出的西瓜,蜜橘,椪柑在當(dāng)?shù)仡H有名氣,這也讓“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更加殷實。 走進雙橋街道,店鋪兩旁的樹木參天,街道干凈整潔,狹長綿延,規(guī)劃地整整齊齊。一排排的房屋錯落有序,加上統(tǒng)一的廬陵風(fēng)格裝飾,添上些各具特色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讓這座潔凈的小鎮(zhèn)更加靚麗多彩! 如今走進雙橋,更像是去看望一位養(yǎng)在深閨里的美女。她有碧綠清新的容顏;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有深邃靈巧的睿智。 如果可以,記得一定要來雙橋小住幾日,相信你一定會有不一般的收獲,因為蜀水明珠雙橋,那么美?。?/span>二〇一七年 四月廿九 書于大汾中心小學(xué)) 作者簡介:邱良清,筆名桃李年華。江西遂川雙橋人,小學(xué)語文教師。閑暇時喜歡歸于筆尖,記錄生活的點滴。尤其喜歡寫散文隨筆,故鄉(xiāng)的山水,風(fēng)土,人情都是常敘的對象。文章見于《今日遂川》、《井岡山報》、《吉安晚報》、《四川人文》等報刊雜志媒體,同時也為微信公眾平臺撰稿,創(chuàng)立經(jīng)營個人微信公眾平臺“桃李藝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