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徐剛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yè)后就徑直進入中央芭蕾舞團,2002年前往英國倫敦進修學習,2003年回國后創(chuàng)作了中芭版的《天鵝湖》。他說自己現(xiàn)在一直致力于如何把中國文化和芭蕾舞這種形式完美的融合。 “我想過立著腳尖扭秧歌,把中國的民族舞和芭蕾舞結(jié)合,這是一種結(jié)合方法。但是這種結(jié)合方法不是它的最高境界,一開始你可以這樣做,但是最終要掌握芭蕾舞語匯的特點,既要按芭蕾的特點,也要熟通中國舞的特點,然后找一個切入點,讓他們的動作賦予中國特色,并不是說純粹的扭秧歌,而是要把舞蹈動作和芭蕾舞動作結(jié)合,為你的主題服務(wù)”。 5月27日,徐剛帶著他的創(chuàng)作團隊攜芭蕾舞劇《堂·吉訶德》來到福州,為榕城觀眾獻上了一場盛大的視聽盛宴。紐里耶夫版的《堂·吉訶德》經(jīng)過徐剛團隊的改編,在融合了俄羅斯學派熱情洋溢的風格與西方芭蕾的表演技藝下,使演員的技巧得到充分發(fā)揮,不僅賦予了該劇鮮明的時代特征,舞美,布景,演員的服裝都被重新設(shè)計制作。 中國特色的芭蕾舞之路要怎么去走?徐剛表示,從一個小作品開始,再到大作品,努力探索出一條古典與現(xiàn)代、民族與世界完美融合的中國芭蕾藝術(shù)發(fā)展創(chuàng)作之路。然后才能一步一步做出中國特色的芭蕾舞劇舞劇,讓世界承認還有一個中國的芭蕾舞流派。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這條路要走很久。 藝術(shù)現(xiàn)場 舞劇雖然以“堂·吉訶德”命名,但故事更多是以他的離奇冒險穿針引線,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一波三折的愛情。 愛情、冒險、勇敢,當這些字眼組合在一起的時候,腦中浮現(xiàn)出一個人,他就是堂·吉訶德…… 男主角馬曉東和女主角邱蕓庭 1985年,時任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團長和首席編導的紐里耶夫應(yīng)中央芭蕾舞團首任團長戴愛蓮之邀來到北京,無償將這版《堂·吉訶德》帶到了中芭,并成為了中芭的經(jīng)典保留劇目。 眼花繚亂的高難度舞段、熱鬧非凡的巴塞羅那街景、荒誕歡樂的喜劇色彩、熱情豐富的西班牙韻味、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劇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當堂·吉訶德向新婚夫婦祝福時,他又感到杜西尼婭的幻影在召喚他。于是他又在桑丘的陪伴下,重新踏上了征途,決心為他的情人去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徐剛: 中央芭蕾舞團芭蕾大師,總排練者,國家一級演員,曾主演舞劇《無益的謹慎》、《天鵝湖》、《堂吉訶德》、《羅密歐與朱麗葉》、《吉賽爾》、《海盜》、《仙女》、《紅色娘子軍》、《蘭花花》、《大足石魂》、《睡美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