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詩文集》 朱良志 輯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6 月版 石濤作為明末清初的繪畫大家,影響甚大,近代畫家如張大千、陸儼少皆受其沾溉。對于石濤的研究一直也是美術史家的興趣所在,最近朱良志先生輯注的《石濤詩文集》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畫自元代文人畫興盛以來,詩書畫三者匯集于一體成為一種風尚,在畫上題詩、題記豐富了中國畫的內(nèi)涵,增強了中國畫的表現(xiàn)力。畫上的詩文或揮發(fā)畫意,或闡述藝術觀念,對于知人論世、理解繪畫作品乃至啟發(fā)后人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石濤的詩文包含了大量的石濤信息,其中表達其藝術觀念的內(nèi)容尤其值得重視,其藝術理論雖然集中于《石濤畫語錄》,但仍有大量有價值的真知灼見散落于他的各種詩文題跋乃至信札之中,有的可與《石濤畫語錄》互相發(fā)明,有的可為畫語錄的補充。 關于石濤的詩文整理,有清代早期汪繹辰的《大滌子題畫詩跋》、清代晚期汪研山的《清湘老人題記》、近現(xiàn)代程霖生的《石濤題畫錄》、鄧實和黃賓虹的《大滌子題畫詩跋》、當代汪世清的《石濤詩錄》等。朱良志先生此次輯注《石濤詩文集》可謂是后出轉(zhuǎn)精。約而言之,作者主要在三個方面表現(xiàn)出工作的價值: 詩文的搜集。在前人基礎上,作者借助今日信息發(fā)達的優(yōu)勢,從海內(nèi)外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了各種公私收藏的石濤書畫原作以及信札、題跋,從中錄出有價值的詩文。汪繹辰雖去石濤未遠,并且家中收藏大量石濤作品。但其過眼石濤作品的數(shù)量應該也沒有現(xiàn)代人多,況且彼此過眼的內(nèi)容不同,正可補充汪所未及。《石濤詩文集》中的詩部分也大約有三分之二由朱先生搜集自石濤的各種書畫作品中,“賦”“尺牘”“雜說”幾乎全部搜集自石濤的書畫作品,數(shù)量很大,皆標有出處。承平之際,寶物間出,私人收藏不時出現(xiàn)于藝術品拍賣會上,其中不乏精品,題跋文字中不乏精義,片羽吉光,彌足珍貴,收入集中,足為世用。如《題秋岡遠望圖》中提出“……與其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這段文字錄自《石濤畫集》影印的圖畫,又見于《藝苑掇英》。嘔血是借李賀嘔心瀝血的典故,指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認真,嚙雪是借蘇武的典故,在此指“澡雪精神”。作者認為:“其中表達的思想極為重要:畫之關鍵在人心,筆墨、賴筆墨而成的造型只是手段;筆墨的精熟、造型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究竟屬于技巧,胸中空空、見識淺短則不可能有好畫。” 石濤對于自己的詩有清醒的認識,在《致漲潮札》中說道:“山僧向來拙于言詞,又拙于詩,惟近體或能學作,余者皆不事,亦不敢附于名場,供他人話柄也。”石濤的詩在審美意義上的價值是不必夸大的,其主要的價值除了畫論上的意義之外,從中還可以考察他本人的行跡和交往。而對于研究當時其他文人、畫家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錄自于故宮博物院藏《石溪石濤行草書詩翰》中的《贈翁山》一詩對于屈大均研究,錄自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石濤《憶戴鷹阿山水》的《憶鷹阿》一詩對于戴本孝研究等等,作為第一手新發(fā)現(xiàn)的材料,自然值得重視。 詩文的辨?zhèn)?。對于前人搜集的石濤詩文,本書作者重新加以審視考校。剔除了不少誤被前人誤認為石濤的詩和偽作,有30多首。在書中附錄部分收入朱先生《四種石濤詩文輯錄著作中誤錄文字》一文,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作者的審慎。更有意義的是作者通過文字的辨?zhèn)?,延伸應用到石濤作品的辨?zhèn)我约笆瘽雄E的考證。汪研山《清湘老人題記》中收有一詩“云臥雪聲集,庭樹颯以秋。身同高飛鶴,心若不系舟……”這是從一幅繪畫作品中錄出的,詩的后面有題款:“廣陵仲秋于一枝閣下寫此,清湘大滌子石濤濟?!弊髡咧赋觯嗽娛谴鄹哪攮憽洞鹦炝挤颉芬皇锥?,刪去了倪瓚詩中“白發(fā)忽滿頭”——作偽者可能也認為這樣的句子對于作為僧人的石濤來說不合,還刪去了倪瓚詩中“居吳二十載”以求合于石濤晚年的行止。當然,除了對詩的辨?zhèn)?,作者還直接指出了作偽者的另一個漏洞:一枝閣被挪到了廣陵!一般來說,如果古人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抄錄前人的詩作,除了眾所熟知的名作之外,都要標注原作者的名字,不標他人名字的,就是自己的詩作。鄧實和黃賓虹整理的《大滌子題畫詩跋》中錄有一詩:“茂林石磴小亭邊,遙望云山隔澹煙。卻憶舊游何處似,翠蛟峰下看流泉?!笨睢扒逑娴廊恕?。作者指出,此詩是元代黃公望所作,見于明代張丑《清河書畫舫》中著錄的黃公望《松林秋爽小軸》,又見于《元詩別裁集》卷八。而香港虛白齋收藏石濤款名跡《翠蛟峰觀瀑圖》錄有此詩,自然也就是偽作。 詩文的辨析注釋。近些年一些古代的書畫家的詩文集紛紛被翻印,很多都是以叢書形式出版的。但往往都是簡單的再印,缺少認真的整理,更不用說箋注。作者對于石濤詩文的注釋基于他多年的研究,有著豐富而有深度的內(nèi)容??梢哉f這本輯注《石濤詩文集》和他的另外兩本著作《傳世石濤款作品真?zhèn)慰肌贰妒瘽芯俊废啾砝?。注釋部分除了注明作品來源,確認創(chuàng)作年代,注釋相關的人物地名,更能體現(xiàn)其深度意義的有兩個內(nèi)容,一個是由詩文進而延伸的考據(jù),如石濤《題隔江山色圖》錄自上海友誼商店舊藏的一幅畫,畫中除了這首詩之外有款題說明此詩作于丙子(1696年)冬日,作者認為詩中有“才結新茅屋,欣逢好友回”是證明石濤的大滌草堂建成的直接材料,此后石濤正式離開佛門,改成“大滌子”,不再用“苦瓜和尚”之號。這些為石濤作品真?zhèn)蔚谋嫖鎏峁┝酥匾罁?jù)。石濤當過和尚,佛教玄之又玄的一些詞語概念夾雜在他的文字里,有些難懂,朱良志先生是哲學系教授,解釋起來比較從容?!妒瘽嬚Z錄》是影響很大的一種畫論,但其中的一些概念“一畫”“蒙養(yǎng)”“尊受”“資任”都很難解,對此,他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專文。這次在《石濤畫語錄》的注釋中,化繁為簡,簡明扼要,為讀懂石濤的畫論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本文刊于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