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之際,很多人容易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狀,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兒童,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虛脫的現(xiàn)象。 入秋后氣溫漸涼,和夏天相比,人的食欲大增,但由于剛剛過完炎熱的夏季,人們還習慣于食用生冷、低溫的食物,秋季食用后很容易造成胃腸功能失調。 除此之外,飲食不節(jié)制,生食沒有洗干凈的瓜果蔬菜等都會造成腹瀉。 《黃帝內經》中認為,秋季陽氣漸收,陰氣逐漸生長,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 秋季養(yǎng)生不能離開“收養(yǎng)”這一原則,即一定要保養(yǎng)體內的陰氣。秋季宜少食辛辣煎炸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茴香、炸雞等食物,以免刺激腸胃,助燥傷陰。 中醫(yī)里腸胃炎屬“泄瀉”“腹瀉”范疇,認為是夏秋季因進食刺激性食物或腐敗食物、暴飲暴食、腹部受涼而引起的,主要分為腸胃濕熱、寒濕阻滯、食滯腸胃、脾胃虛弱四種類型。 腸胃濕熱型一般表現(xiàn)為病來得很快,惡心嘔吐,腹痛,泄瀉,口渴心煩,尿赤短少。治療時要采取清熱化濕、理氣止瀉的方法。 寒濕阻滯型表現(xiàn)為嘔吐清水,腹瀉如水,腹痛腸鳴,畏寒發(fā)熱,頸項或全身關節(jié)酸痛。治療時要注意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食滯腸胃型則表現(xiàn)為惡心厭食,腹痛但瀉后痛減,大便味臭??梢圆扇∠郴瘻?、和胃降逆的方法來治療。 脾胃虛弱型表現(xiàn)為脾胃虛弱,飲食稍不注意就會上吐下瀉,面色不華,易疲乏倦怠。治療這種類型的腸胃炎,宜采取健脾理氣、和胃止瀉的方法。 如何防治腹瀉,《黃帝內經》中的6步簡單的穴位按摩法幫你輕松解決。 以中脘穴為中心,掌根在上腹部畫圈推摩約3 分鐘。 拇指指端從中脘穴推至關元穴,來回10 次。 手指指端漸漸用力點按中脘穴、天樞穴,每穴點按2~3 分鐘。 來回推背部膀胱經1~2 分鐘。 按壓背部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每個穴位按壓1~2 分鐘。 手指指腹按揉內關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每個穴位按揉1 分鐘。 深奧難懂的穴位按摩,不需要專業(yè)的中醫(yī)知識做基礎也能學會?!秷D解黃帝內經》讓你輕松成為自己的家庭醫(yī)生。 以上內容整理自《圖解黃帝內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