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際,為展示曾經(jīng)入貯盛京的南遷文物;讓那些經(jīng)過顛沛流離、疏散在各處的文物有機會回到“老家”盛京“省親”,沈陽故宮博物院聯(lián)合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鎮(zhèn)江博物館等舉辦的“曾在盛京--沈陽故宮南遷文物特展”2016年11月16日如期拉開帷幕。 下面,就讓我們介紹幾件回家“省親”的寶貝吧。 1、 青玉魚龍花插 花插為魚龍造型,龍頭魚身,一條小龍附于其上,呈親昵之態(tài),魚鰭上刻篆書“乾隆年制”款。魚尾難以自立,下承紫檀雕根瘤式木座。清代一般以魚龍造型做花插較多,有單一的,也有成雙的,但類似此件帶一條小龍的還頗為少見。此花插雕工精細,造型獨特,不但可以做插花用,即便單獨陳設(shè)也堪稱一件絕佳的藝術(shù)品?,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2、 青玉五蝠流云紋象耳銜活環(huán)葫蘆式蓋瓶 青玉質(zhì),葫蘆式造型,雙象耳,銜活環(huán),象耳變形,夸張,呈橋形伏在瓶頸部。蓋鈕部呈蓮蓬式。瓶身兩面浮雕靈芝式流云,一面在流云中有五只蝙蝠飛翔期間,一面于流云環(huán)繞中央處陰刻隸書詩句:“貞素標瓊質(zhì),良工精琢之。冰心欣可在,文架置無欹。雅是清供具,珍惟溫潤資。滴酥成吉字,福履萬年綏。”字口內(nèi)原有填金,已磨沒。此詩為乾隆時期大臣劉秉恬恭集,就是將乾隆皇帝不同時期的御制詩摘錄,再集成一首詩,故詩文后有“臣恭集”之句,另有陰刻方章“臣恬”。葫蘆瓶配嵌銀絲紫檀木座,制作精致,與蓋瓶相得益彰?,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3、乾隆款青白玉龍鳳雙孔水丞 青白玉,玉質(zhì)溫潤。圓雕一龍一鳳立于一方琮形器兩旁,龍雙角,身有飛翼,口銜一橢圓形杯,背上有一圓孔,腹中掏空,做盛水器用。龍身腹下有一小龍,低首卷身伏于大龍身下。大龍頭部站立一只小鳳鳥,尾羽連著琮形器,靈巧俏麗。琮形器旁佇立一鳳,勾喙長羽。琮形器內(nèi)部掏雕,可貯水,器邊棱浮雕三橫道,造型仿古代玉琮。玉琮中部陰刻篆書“乾隆年制”款。玉器以龍、鳳、琮組合,各部分均有仿古紋飾,但組合有所創(chuàng)新且不失古意,雕工精致細膩,顯示了乾隆玉雕的獨特魅力?,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4、碧玉靈竹仙鶴松椿圖臂擱 臂擱雕為一段松樹樹干造型,下發(fā)出一松枝附于主干上,松下一鶴信步其間;臂擱背面雕刻蘭花、竹、靈芝等花草。整體較為短小,雕工極佳,下配紫檀鏤雕松竹梅木座,雕工亦佳,與臂擱相配頗為合適。臂擱為文房用具。一般為片狀,背面內(nèi)空,寫字時可置于肘下,以免將寫過的字弄臟。宋代文獻中已有臂擱使用的記載,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古代臂擱多為竹、木、牙、玉制?,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5、乾隆款茶葉末釉花澆 花澆圓口前出尖流,矮直頸接圓腹,柄呈蟠螭形,獸首對口沿,身呈曲折形,接腹部處出卷折尾部。通體施灰綠色釉,多布滿灰褐色斑點,釉面薄厚不均,薄處呈棕褐色。圈足尖部平圓、無釉、露白胎,外底戳印陰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6、雍正款黃釉暗刻并蒂蓮紋瓷盤 黃釉瓷器是以鐵為呈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低溫釉。明代弘治黃釉在歷史上最負盛名。明晚期黃釉曾一度停燒,直到清順治時期,才又恢復(fù)燒制??滴跤赫∪狞S釉瓷在沿襲明代黃釉的基礎(chǔ)上,把暗刻、劃、印、雕等各種裝飾工藝以及釉上彩繪共同運用到黃釉瓷器上,豐富了黃釉瓷器的品種上,一改單色黃釉瓷以素取勝的面貌。這件雍正黃釉盤,內(nèi)外兼施黃釉,外腹壁暗刻并蒂蓮花紋。盤型規(guī)矩,雍容華貴?,F(xiàn)藏南京博物院。 7、康熙款青花云鶴海水紋碗 碗敞口,弧壁,深腹,圈足。內(nèi)底雙圈內(nèi),以青花留白手法繪落花江崖海水紋為裝飾,內(nèi)壁口沿繪花卉錦地紋一周,外壁主體繪云鶴、八卦紋,構(gòu)圖疏朗,下腹繪江崖海水紋,波濤洶涌。外底中心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F(xiàn)藏鎮(zhèn)江博物館。 8、黑漆描金龍鳳紋葫蘆式餐具盒 盒做葫蘆式,器表為黑漆描金的裝飾。上下兩半均做對稱開光,開光內(nèi)上層為云鳳牡丹紋,下層是云龍海水江崖紋。盒可縱向打開,內(nèi)滿置疊放的各式餐具,大大小小,共七十八件,其中有大碗四個、盤子四個、小菜碟八個、盞匙碟八個、中碗四個、全盤一付(大小九個)、羹匙八個、酒壺一把、湯碗八個、蓋盅八個、羹食碟八個、酒盅八個。餐具均為紅漆描金花卉紋的裝飾。宋代有一種器物叫“游山器”,即出游時用來總裝諸般用具的提匣,葫蘆式餐具盒的創(chuàng)意可能由此而來,這種組合裝套盒在眾多貴州漆器中最具妙趣和著名。貴州漆器有著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以皮革為胎體,輕巧靈便,經(jīng)久不裂。工藝品種以描金漆和描彩漆為主。裝飾內(nèi)容大都是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和人們喜聞樂見的名花蕙草。器物制作以組合套裝的形式別具一格。在歷史上,貴州漆器由于地域性強,民俗特色顯著,在漆工藝領(lǐng)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清代,貴州漆器作為地方漆器,以方物進貢和受命制造的兩種方式大量進入到宮廷中來,成為皇家宮廷中的用品和收藏品。根據(jù)文物的參考號得知,該套餐具盒是在古物陳列所成立時,從沈陽調(diào)集而來。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9、高宗用紅皮畫琺瑯銅釘櫜鞬 清高宗乾隆皇帝御用櫜鞬,盛裝弓箭用之,是展示清朝統(tǒng)治者重視騎射之威的重要的實物例證。其櫜裝箭,鞬盛弓,以黃絲面襯紅片金緞里絳帶相連屬,使用時系掛于腰間,分列于左右,其右為櫜,即箭壺;左為鞬,即弓袋。櫜鞬以紅皮制成,綠革緣邊。于其周沿密布等距之小銅釘加固之。其面有描金大花葉紋,又鑲嵌畫琺瑯嵌件、銅環(huán)等作裝飾。整體制作精良,裝飾考究,富麗華美。附白羊皮條一,上滿漢文墨書:“高宗純皇帝御用琺瑯鑲嵌壓花櫜鞬一副乾隆十九年恭貯”?,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版權(quán)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 沈陽故宮博物院 采集 由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同行轉(zhuǎn)載請聲明版權(quán)及古玩元素網(wǎng)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