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戰(zhàn)斗隊形有五排。重騎兵組成頭兩排,旨在進行主要的打擊。這些馬穿著裝甲。兵士們頭戴鐵盔,身穿牛皮胸甲,胸甲上面帶有鐵制鱗片,拿著12英尺長矛、弓和短彎刀、戰(zhàn)斧或狼牙棒。身穿輕盔甲或根本不穿盔甲;攜帶短劍、投槍和弓箭的輕騎兵組成最后三排。
輕裝部隊分成三個小分隊——即先鋒和兩翼——在主力部隊前邊很遠的位置分散開來開展小規(guī)模戰(zhàn)斗。假如敵人攻其一翼,與他相遇的輕騎兵便自動成為先鋒,其他散兵部隊轉向兩翼,主力部隊正面迎敵。 一俟先鋒與敵人交戰(zhàn),主力部隊后三排中的輕騎兵便穿過重騎兵行列來參加戰(zhàn)斗。假如蒙古人正在挺進,輕裝部隊便把箭和投槍雨點般地射向敵人。倘若敵人正在挺進,輕裝部隊便趕在他前面一邊撤退,一邊向后放箭。在這兩種情況下,目的都是打亂敵人的陣腳,不論它是騎兵還是步兵。當敵人陣營果然亂了時,輕騎兵便脫離戰(zhàn)斗,轉移到兩翼,從而給重騎兵留出暢通的道路,以便其沖上來進行決定性的打擊。 倘若輕騎兵未能在敵人防線上造成必要的空隙,指揮官便會命令一翼上的輕騎兵從側面攻擊敵人的側翼。與此同時,重騎兵包抄到這一側翼后面,從其后方發(fā)動決定性攻擊。 蒙古人最喜歡運用的戰(zhàn)術是動用“曼古歹”(mangudai),即一支單獨向敵人進攻的、經過特別挑選的部隊。 “曼古歹”在發(fā)動一場令人畏懼的攻擊之后,分散并逃跑,以誘使敵人窮追不舍。這一招通常十分有效。敵人騎兵奮勇追擊逃跑的蒙古軍隊,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勝利了。在后方看不到的地方,蒙古弓箭手設下埋伏。敵人騎兵在來到弓箭手們面前時,便被驅散,其中許多人被擊中倒下馬來。陷入混亂和遭受嚴重傷亡的敵人對此時發(fā)動攻擊的重騎兵毫無抵御力。 蒙古人的戰(zhàn)略是一種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和施展詭計的演練。它使敵人大惑不解,將蒙古軍隊置于敵人最沒有料到的決勝位置。 成吉思汗將其主力集中在巴爾喀什湖以東的額爾齊斯河畔。他選中速布臺來計劃這場入侵。 速布臺想要保護會師的蒙古軍隊免遭穆罕默德的突然進攻,他還想掩蓋他的準備工作并確保秘密。1219年春夏兩季,在速布臺建議下,成吉思汗派遣他的長子術赤率領一支強大的蒙古軍隊向錫爾河下游(北段)進軍。術赤大肆破壞了巴爾喀什湖以西直到兀答刺兒附近的鄉(xiāng)村。到札蘭丁率一支強大的花剌子模軍隊前來應付這場入侵時,術赤已經完成任務,將所有馬匹和劫掠來的物資運送回去,焚燒了城市和田野,留下一片無力養(yǎng)活軍隊的荒涼土地。在與札蘭丁進行一場后衛(wèi)戰(zhàn)斗之后,蒙古人點燃了平原上的干草,然后消失在濃煙和火焰后面。 蒙古人在數月中毫無動靜。到1220年春天,哲別率兩個有一萬人的師(萬戶)從喀什出發(fā)向西前進。他從1.3萬英尺高的、埋在深雪之中的泰萊克要塞穿過帕米爾高原。雖然蒙古人失去了絕大部分給養(yǎng),吃了許多苦,但是他們到達了費爾干納谷地,向浩罕挺進。浩罕保護著藥殺水防線的南端。這樣一來,哲別便直接威脅著穆罕默德的右翼和他的兩個實力中心:薩馬爾干和更西面的不花刺。 術赤前一年夏天在藥殺水北段地區(qū)發(fā)動的焦土攻勢使穆罕默德相信,蒙古人不會再次襲擊那里;與此同時,哲別出現在費爾干納谷地,使這位國王的注意力集中在錫爾河南段。穆罕默德加強了那一地區(qū)的河上防線,并把4萬大軍集中在不花刺,將另外一些兵力駐扎在薩馬爾干。 此時,成吉思汗正在謀劃在別的地方進行主要的打擊。 他已經把他的主要攻擊力量分成三支部隊。他把其中一支有三個萬人師的部隊交由術赤指揮,另外一支也是由三個萬人師組成的部隊由另外兩個兒子窩闊臺和察合臺率領。第三支由三個萬人師組成的部隊和精銳的皇家禁衛(wèi)軍仍由成吉思汗指揮;速布臺任先鋒。 這三支部隊加在一起,人數超過10萬;現在,它們攜帶著全部糧秣,沿著敵人最沒有料到的路線前進,即直接穿過被術赤變成不毛之地的那片土地。1220年2月,他們出其不意地前出兀答刺兒,到達藥殺水防線的左側。在奪取這座城市之后,他們抓獲了殺害蒙古使團的地方官員,并將其處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