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南唐詞的篇幅較長,尤其是李后主詞要著重解析,因此南唐詞這個篇幅,將用上下兩篇講述。 正文: 上回我們說到溫庭筠、韋莊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引領(lǐng)了詞文化的初期發(fā)展。但我個人也認為他們作品風(fēng)格的局限性,在詞的發(fā)展初期,也限制了詞文化的題材壯大,致使在之后很長的歷史時期,都是以“婉約”為正宗的。而在“花間派”稍晚之后,南唐詞開始興起。 南唐詞派的三位詞人:南唐宰相馮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南唐后主李煜。他們的詞風(fēng)延續(xù)了“花間詞派”男女情事的詩詞內(nèi)容,傷春悲秋的情緒表達,依然保持柔婉深約的格調(diào)。但由于這三位作者的文化修養(yǎng)更高,藝術(shù)趣味也隨之有所提升,因此,較之“花間詞”而言,“南唐詞”的眼界更大,感慨更深,也開始自覺的融入深沉的人生體驗,有了明確的寄托。這樣的作品表現(xiàn)力更強,整體的美感上升了一個層次。
鵲踏枝 馮延巳
馮延巳的詞,王國維點評為“深美閎約”,就是有深厚的美感,有豐富的質(zhì)感卻言語簡練。這首《鵲踏枝》盡管整體的傷感情調(diào)是一致的,但讀起來依然能夠引人心情起伏。這種意境的創(chuàng)造有其獨到之處,后世很多著名詞人以此為典范。柳永詞云:“佇立危樓風(fēng)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自己也有詞云“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逼纷x之下,既有對馮正中詞的轉(zhuǎn)引,也是對這種意境的沿襲。意境也有深淺,以此詞較之溫韋詞,的確上了一個臺階。 謁金門 馮延巳
注:挼(ruó)揉搓的意思。 “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首詞描繪了一個婦人在春天里百無聊賴思念夫君的畫面。下筆處全在細節(jié)描寫,細致,生動,委婉,簡練。結(jié)尾處“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倍嗝锤挥挟嬅娓?,“喜鵲叫,好事到”,同時也給予了讀者后續(xù)的想象空間。這首《謁金門》用詞下筆極淺,還引入了一些民歌的用語,讓人感覺既“接地氣”,又意蘊悠長。另外,盡管題材是怨婦思歸,但作品中開始有了清新,秀麗的味道,我們未來會講到北宋初期的晏殊,歐陽修詞,這種清新之氣,正是來源于馮延巳的開拓。再進一步而言,這首詞表現(xiàn)的是女子為懷人所苦而不勝怨悵的心理,卻又不限于此。于作者而言,于讀者而言,這種心境是可以感發(fā)的,可以“傳染”并感悟于其他事物。這些正是南唐詞優(yōu)于花間詞的地方,也對后世的詞創(chuàng)作找到了新方向。 攤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是荷花的別稱,江南的讀者一定見過即將枯萎的荷葉,呈逐漸卷曲發(fā)黃的姿態(tài)。詩人正是抓住了這個細節(jié):荷花凋零,花香逐漸消散,碧綠的荷葉也卷曲殘枯了,而在西風(fēng)殘照的湖面之上,湖水泛起的波光與枯萎的荷葉相互襯托,讓人不忍矚目。下闕中引入主題,邊塞遙遠,征夫難歸,婦人獨自守候,孤單寂寞冷,“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這兩句既對仗工整,又把整體的沉郁悲涼氣氛烘托起來。王國維評價其為“大有美人遲暮,眾芳蕪穢之感”。其中的意境實在是令人回味悠長,實在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