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者:劉根順 人生凡事要有"度"。虛心過頭就成為虛偽;自信過頭就成為傲慢;誠實過頭就成為愚蠢;熱情過頭就成為獻媚;原則過頭就成為僵化;開放過頭就成為放縱。眀知道辦不成的事卻硬著頭皮去辦叫逞強,明知自己的能力達不到卻要逞強叫自不量力,本來自已不比別人差卻退縮不前是自卑,年少時輕狂不知進退,盲目追求卓越叫楞頭青,年輕時逞強不看時勢,過份用力叫冒進,年老時不顧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而一味過度的保健叫老不知死,這些都是失"度"的具體表現(xiàn)。 凡事當有度,一味用力向前,不但會白費力氣,費力不討好,而且還會物極必反,給人帶來災難。 人要懂得順其自然,順應時勢,適可而止,還要懂得自知、看淡、知足。 《周易》中說,圣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意思是說:圣人,懂得進退,知道適可而止,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什么地方可存活什么地方要滅亡.做到不存偏見,不走極端,這樣才能守住正位,這里的知道什么時候進、什么時候退就是人們常說的行事有"度"。做人行事有度是孔孟思想“中庸之道”的精髓。 每個人一生中需要掌控"度"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每頓飯吃多少有利健康、每次讀書多長時間為好、睡覺睡幾個小時,看電影和玩游戲的頻率、每周運動的次數(shù)、在人前那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該說,錢賺多少才算足夠,對孩子要求的寬嚴程度,夸獎與批評的力度等等,都是我們經(jīng)常為之煩心的事兒,且這些事情大多數(shù)都只是憑感覺來做。到底怎樣才能把生命中的這些事情做的恰到好處?是需要我們進行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什么現(xiàn)成的標準,這需要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慢慢的學習、摸索,在書本和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和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提高自己把握“度”的能力。 人生最難把握的就是一個"度",而這個"度"也正是人能夠合理做事情的一個標準。"度"把握好了,人生自然也就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把握不好,輕者功倍事半或一事無成,重則會給人帶來災難。把握度很難,是因為"度"雖然是"尺度""標準""分寸",但卻沒有固定的數(shù)量與標準,需要我們根據(jù)實際情況審時度勢,靈活掌握。 過去有一個詞叫"矯枉過正",意思是說糾正過錯要超越正確,才能把過錯糾正過來。例如一棵樹長得向左彎了,我們要糾正它就得將它再向右彎一些,否則就不能讓它長正直,這樣做也是要有個"度"的。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難題,才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許多的煩惱:錯誤的追求了不該追求的東西,一味地貪多求大,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后果。每頓飯吃的太飽,不但加重了腸胃的負擔,造成了腸胃不適,而且脂肪堆積,變得肥胖;讀書時間太少,知識積累不夠,變得庸俗;看電影和玩游戲的時間太多,影響了做正事和更重要的事情,變得一事無成;運動的太少,造成體質(zhì)太弱,變得弱不禁風。 說話不得體若人嫌,難成事,自信心不足,錯過了不該錯過的機遇…… 把握不了人生眼前的"度",以后就會有沒法承受的后果?,F(xiàn)在行為的“度”對以后的結(jié)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把握好人生為人做事的“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精力、能力、資源,對未來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人生很短,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去浪費,能做的事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做成的事情就更是少之又少。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和結(jié)果的事情上,少看一些電視劇、少玩一些游戲,娛樂有度,只要能夠緩解一下身心疲勞就好;多看一些書籍、多學習一些專業(yè)技能知識,干好自己的事業(yè)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把握好人生的"度",清醒的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后竭盡全力的去做自己應該做又喜歡做的事,不要犯過猶不及的錯誤,適可而止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玩的多了就是玩物喪志,控制好自己娛樂玩耍的心態(tài)。多一些自省和反思,多一些對未來的思考,把"度"的掌控做好了,人生也自然就會好起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