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表柱也稱擎天柱、蟠龍柱、萬云柱,是建在皇宮、皇陵等重要建筑群前具有裝飾性的建筑,它們使建筑群顯得更加莊嚴(yán),華表是從古代的誹謗木演變而來的。傳說中的堯、舜二賢帝都曾在自己居住的朝堂外建立誹謗木,設(shè)諫鼓,如果百姓有冤情或有進(jìn)諫者,可以擊打諫鼓,也可直接將意見書寫在誹謗木上,這種誹謗木起到了意見箱的作用。也有人說,華表是從古代指示道路方向的交午木和郵表演變而來的。
昭陵共有華表柱三組,其中一組在正紅門外,一組在正紅門內(nèi)石象生前,再一組在神功圣德碑前。昭陵華表柱底座為六角蓮花須彌座,須彌座的上下枋及束腰部分鐫刻著云龍紋飾,須彌座四周為欄板。柱體上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著形象生動的蟠龍,飄浮游動的云朵,蟠龍曲伸盤旋,翹首擺尾,呼之欲出。柱頂?shù)脑瓢鍣M插在接近柱體的頂端,是一塊三角形石板,云板上刻有濃密的云彩,有的云板上也刻有“日”、“月”二字。華表柱的頂部有一圓盤稱為天盤,天盤之上為華表柱柱頂,柱頂有一種為桃形望柱頭,另—種柱頂則是在圓盤上蹲伏著的怪獸,它似犬非犬,渾身鱗甲,昂首挺胸,翹起的尾巴與鬃發(fā)相連,長著一支長長的象鼻子。這就是傳說中的動物,名為“犼”。
據(jù)傳說,“犼”是北方的動物,似犬,食人。由于華表柱上“犼”的形態(tài)也稱為“望天犼”,因?yàn)樗鼉疵彤惓#瑢⑺i在華表柱上,讓它為皇家守陵。“犰”蹲踞的方向有所區(qū)別。據(jù)說,在皇宮前的華表柱上的犰,兩獸向南,兩獸向北,面向北方即面向皇宮的一對獸名為“望君出”,意為奉告君王不要久居深宮之中,貪圖后宮之樂,應(yīng)該到皇宮外去體察民情;而面朝皇宮之外的犼名為“盼君歸”,意在告誡皇上不要貪戀外面的湖光山色,不要忘記臨朝治理政務(wù)。大概由于皇家事死如事生的緣故,皇陵中的華表柱上的犰也有一對是面向陵寢的地下宮殿,另一對面朝向陵外。也許這里面向陵內(nèi)的“望君出”在于勸告前來祭祀的帝王們不要過分悲傷,祭典禮成及時回朝,而“盼君歸”寓意盼望墓主人的后代子孫們前來祭祀,不要忘記緬懷祖宗恩德。

文章來源:《盛京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