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瀟湘臥游圖 【年代】宋 【作者】李氏(董其昌鑒李公麟) 【現(xiàn)狀】現(xiàn)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 【畫芯】865 x 31 CM 【材質】紙本 墨色 手卷 本期每日讀一畫介紹的作品為宋代李氏畫家所繪的《瀟湘臥游圖》,這幅作品是與李公麟同鄉(xiāng)的李氏畫家所作,過去曾傳為北宋文人畫家李公麟的作品,藏于清宮深受重視。不過近年研究得知為與李公麟同鄉(xiāng)的李姓畫家所作。本作落款表明是為了禪僧云谷禪師而繪制。相傳南宋的云谷禪師云游四海之后,隱居于浙江吳興的金斗山中。他不無遺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瀟湘山水,于是請一位姓李的畫家替他繪出瀟湘美景,將畫掛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賞美景,故為瀟湘臥游。 此幅長卷淡墨一氣呵成,大氣磅礴,可謂是個神品,作者以輕靈、淡雅的水墨風格在紙上作畫,使用了將畫面大片留白的畫法。作品意境開闊,大開大闔,隨著觀者視覺的移動,描繪了瀟湘美景。卷首有乾隆皇帝御題“氣吞云夢”四字。乾隆帝又于卷中兩處分別題有一跋一詩,題詠不足,又在卷尾畫了一叢竹子并有款識。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卷首 明代董其昌《瀟湘臥游圖卷》卷首題跋釋文:海上顧中舍所藏名卷有四,謂顧愷之《女史箴》,李伯時《蜀江圖》,《九歌圖》,及此《瀟湘圖》耳?!杜贰吩跈d李項家,《九歌》在余家,《瀟湘圖》在陳子有參政家,《蜀江圖》在信陽王思延將軍家,皆奇蹤也。董其昌觀同題。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卷首題跋 瀟湘是一個合稱,具體指發(fā)源于中國湖南寧鄉(xiāng)的瀟水和發(fā)自廣西興安的湘水(或湘江)經(jīng)衡陽、湘潭等地匯入洞庭湖流域,這里煙雨蒙蒙,景色輕靈別致,不異于人間仙境。唐宋的詩人騷客無不以造訪此奇景,吟詩以贊人生幸事,文人畫家也紛紛著墨渲染。一位早年云游四方的禪僧云谷圓照晚來久居吳興,以未見瀟湘奇景為憾,遂求各路名家為其畫“瀟湘圖”以補此缺。其中僅有一幅畫由“舒城李氏”所作的瀟湘畫作流傳至今,即為《瀟湘臥游圖》。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乾隆御題畫芯 乾隆《瀟湘臥游圖卷》畫芯御題一釋文:瀟湘煙雨為三楚佳境,每讀蘇軾題宋復古瀟湘晚景圖詩,輒為神往,惜不得一見也。今見龍眠是圖,正未知孰為甲乙。一再展玩,云山楚水,真不啻臥游矣。董跋為顧氏名卷有四,今乃散而復合,不異豐城之遇也!乾隆御識。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局部 《瀟湘臥游圖》是對《瀟湘八景》的一種闡釋,但是畫家或者贊助人意味深長的修改了它。這幅山水包括的主題有落雁、煙寺、山市、晾曬漁網(wǎng)的漁村,以及暗示'歸帆'的鼓足的風帆,但是三幅晚景圖--'暮雪'、'夜雨'、'秋月'卻難以描繪。如果加以表現(xiàn),它們會在朦朧云霧中格外黯淡不明。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局部 乾隆《瀟湘臥游圖卷》畫心御題二釋文:設不觀圖畫,空傳瀟與湘,兩虹奔峽合,一練飲天長,董記原堪驗(圖前董其昌題云:李伯時是圖與蜀江九歌二圖及顧愷之女史箴圖,同為海上顧中舍所蔵,稱名卷之四)。蘇軾那可忘,軒皇張樂處??耙皂砩n茫,彷佛松巖畔,虬枝尚怒蟠,寫真伊應獨,和韻我良難。川溟漁村靜,嵐收亥市攅。禪和總饒舌(圖后數(shù)人題跋頗露禪機,而無一見道語)。何似不言看,巴陵煙樹色。夕照與天齊,遠派來三蜀,歸帆下五溪,臥逰方汗漫,神觧謝筌蹄。聚散千秋事(董題時此圖已聚而復散矣。而此時復聚。聚散散聚。豈有定形哉!)浮云湘水西。乾隆丙寅夏五御題,用蘇東坡宋復古畫瀟御晚景圖題。 南宋葛郯行書跋宋李氏《瀟湘臥游圖卷》 南宋葛郯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桂珠禪師與一僧入州看牡丹圖障,僧云:好一朵牡丹花。師云:可惜,許一朵花后,有人獻畫軸與法眼禪師曰:汝是手巧心巧,曰心巧,曰那,那個是汝心。這老二漢自謂演說真源為佛祖出氣。然一人貫行草路,未免荊棘參天;一人順水操舟,不覺浪來頭上。爭似圓照老人,并無許多指注。有畫一軸,任一切人批判,信齋到這里,不免饒舌一回。正似羅公詠梳頭樣。圓照老人飽桑葉林,具正知見,從饒鐵作面皮,亦須為余一哭也。乾道庚寅十一月旦,信齋居士葛郯跋。 南宋張貴謨行書跋、南宋章深行書跋文 南宋張貴謨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云谷老禪以《瀟湘圖》示諸齋求跋,云谷不將境示人,諸齋莫作。畫會大地山河,是幻畫是幻幻,只今說幻,幻□幻破,九州一塵寓筆端。三昧誤點成牛,欲犯苗稼,若如此,題瀟湘圖,又似癡人說夢也。辛卯中秋串齋張貴謨跋。 南宋章深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云谷老師妙齡訪道方外,足跡遍浙江東江西諸山,窮幽遐瑰詭之觀,心空倦游,歸臥吳興之金斗山,且十七年,宜于山水飫聞而厭見,況紙墨所幻,顧何足進。舒城李生為師作瀟湘橫看,愛之,俾余評。余謂昔人見斷墻,而知畫斷墻非所以為畫,而心適與畫會耳。故畫無工拙,要在會心處披此軸飄然起塵,外之想亦有足佳然畫之佳否,尚不識而師。一丘一壑,胸攻有不凡者,筐中活句卻請諸人別為拈出。乾道庚寅重陽蒙齋居士章深題。 南宋葛郯行書跋、南宋彥章父跋 南宋葛郯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二釋文:昔東坡題宋復古《瀟湘晚景圖》,有“照眼云山出,浮天野水長”等句。余觀此筆,難不置身喦谷中,而心固與景俱會矣。圓照老人早悟靈機,洞見佛祖根源,視六塵境界如夢幻泡影,而寒煙淡墨猶復襲藏。所謂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也。乾道庚寅十月晦日,澹齋居士葛郯跋。 南宋彥章父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黃叔度言論風旨無所傳聞,而一時歆艷。籍籍不下顏氏子,直以范元平、陳仲舉輩為信也。李生作瀟湘短軸而諸公寓藻鏡于翰墨之妙,冀群雖良,伯樂一顧未為無助,李平其庶幾畫士之叔度乎,異時一瓣香當敬為云谷師。單閼壯月,如齋彥章父書。 南宋張泉甫、葛邲行書跋 南宋張泉甫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云谷禪隱有《瀟湘圖》,諸大士題跋下,語說真說幻仆,不免畫蛇添足。兄物茍有可觀皆有可樂,不必以真幻為斷當也。瞿曇氏以山河為幻,融結幻對,真生真假,幻行真幻之見不立是。圖存亦可亡亦可免起,鵲落少縱則逝,當知東坡之意不但施于畫者。辛亥秋愚齋張泉甫題。 南宋葛邲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云谷師行腳卅年,幾遍山河大地,心空及弟歸,猶以不到瀟湘為恨。每遇名筆,使之圖寫,間為好事。取去亦復不斷,此軸最后所作,予素不識畫求跋,語莫知所替也。然師亦知夫掌上之妙喜耳,中之兜玄胸次之八九,云夢者X不。師傅大戶庭師已游瀟湘矣。乾道辛卯中秋可齋居士葛邲書。 佚名跋文、理窟行書跋文 佚名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道人心境兩清閑,函丈X然宇宙寬。摹畫江山最佳處,焚香掩卷塵蒲團。筠齋隨喜。 理窟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煙圍晚翠楚江寒,秋水長天尺素間。卷盡胸中八云夢,難牎瀟灑篆煙然。理窟書。 日本內(nèi)藤虎行書跋 日本內(nèi)藤虎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李龍瞑《瀟湘臥游圖》卷為明海上顧中舍所藏四名卷之一,中舍名從義,字汝和,嘉靖中以善書選直父華殿,擢大理評事,及后乾隆帝并獲其四卷,再三題跋,以示矜重。西清敬劄記評,謂峰巒離合,云煙空濛,筆墨脫盡恒徑允矣。卷后多南宋人題跋,信齋居士葛郯出于嘉泰普燈錄字,謙問少擢,上第官知府守臨川,玩意禪悅,以淳熙八年正月廿七日卒。葛邲宋史有傳世以儒學名家五世登科,三世掌詞,命官至左丞相,卒于寧宗初年。謚文定□與郯郛皆兄弟,行惟云谷,圓照遍檢諸僧,傳竟無所見此卷。癸亥九月大震時幸免祝融之災,實賴菊池君惺堂,挺身救出諸煙焰中,云語在東坡《黃州寒食卷》跋。甲子四月內(nèi)藤虎。 行書跋《瀟湘臥游圖卷》釋文:壬寅新秋,在日本東京獲觀此珍寶,為之把玩。不置龍眠卿人吳汝倫□子,啟兒與杜生之畫,李生德膏,鄒生鐘韶同觀。 宋 李氏畫家《瀟湘臥游圖》 《瀟湘臥游圖》存于日本已經(jīng)超過一個世紀,即使作者并非有名的畫家,實際身份背景也不明確,這一幅歷經(jīng)劫難的山水畫,作為十二世紀末,從北宋邁入南宋,富有融合與轉型意義的'瀟湘'主題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術史學者的重視。學者分別探討過該畫作的構圖、筆法、水墨表現(xiàn)、形式風格等等面向。其中,鈴木敬教授在1973年-1979年作過詳盡研究;Valerie Malenfer Ortiz女士的專書以《瀟湘臥游圖》為主軸,全面討論其在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及鑒賞的歷史進程中所呈現(xiàn)的特殊價值。 《瀟湘臥游圖》應云谷圓照禪師(1019年-1099年)而作,曾經(jīng)擁有過《瀟湘臥游圖》者,為晚明的收藏家 顧從義 (1523-1588)。 董其昌 (1555-1636)在《瀟湘臥游圖》上的題跋指出,《瀟湘臥游圖》為北宋文人畫家 李公麟 所繪,和李公麟的'蜀江圖'、'九歌圖卷',以及顧愷之(約345-406)的'女史箴言'本來并稱為顧從義家的四大名卷?!稙t湘臥游圖》經(jīng)陳所蘊、吳廷、清代高士奇而入乾隆之手。滿清覆亡之前,《瀟湘臥游圖》流入日本,成為菊池惺堂(1868-1935)府中之寶。1923年,東京大地震,菊池惺堂于火中搶救出《瀟湘臥游圖》,于是畫卷上留有一點火痕。此畫卷入藏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具體經(jīng)過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