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某,男,46歲,1984年3月15日從北京趕到長沙來開會,途中感受風寒,咽喉疼痛劇烈,不能發(fā)聲,痰涎壅盛,服苦酒湯1劑,第2天即疼痛減輕,可以開聲說話。 按語:本案患者就是著名《傷寒論》學者馮世綸先生,當時他是來長沙參加馬王堆醫(yī)書研究會第2次學術會議。我負責接待時,他手指咽喉,表示疼痛,不能說話,請我為他準備幾片生半夏,1個生雞蛋,1杯米醋。然后,他以電熱杯將半夏放在醋中煮幾分鐘,將藥汁倒入蛋清中攪拌至半熟,每次一小口,徐徐咽下。第2天見到他時,已神情爽朗,面帶微笑,聲音如常,詳細向我講述了自己受寒得病的經(jīng)過,以及煎藥、服藥的方法。此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學會這一招,曾經(jīng)用于治療一位患者,取得顯著療效。這位患者是某市主要領導,即將離任升職,在準備做最后一次報告前1周,因為受寒,突然聲嘶,喉頭高度水腫,經(jīng)西醫(yī)用大量激素幾天后,不但無效,反致完全不能發(fā)聲,在離做報告只有1天時,請我會診,用苦酒湯加減,連夜頻服,僅僅1劑,即能夠發(fā)聲,做完了長達幾個小時的報告。 摘自:彭堅.疼痛辨治的經(jīng)方思路[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05):3-10. 讓我們來學習一下苦酒湯方證 《傷寒論》第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方: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雞子(去黃,內(nèi)上苦酒,著雞子殼中)一枚。 右二味,內(nèi)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做三劑。 馮老在《傷寒六經(jīng)類方證──經(jīng)方六經(jīng)類證》中認為:《本經(jīng)》謂:“半夏,辛平,主喉咽腫痛”,《本草圖經(jīng)》謂:“主胃冷,嘔噦”。后世多認為是溫中化飲藥。本方用其主治咽喉腫痛,是因寒痰所致。復以苦酒之酸以斂瘡瘍,蛋清之潤以利音聲,少少咽之。不但易下,而且使?jié)n患處,實治咽中生瘡的妙法。 解讀:咽中傷、生瘡,以至不能語言、聲不出者,此是痰飲阻滯咽喉,故以苦酒湯主之。本方證當屬太陰病證。本方證的辨證要點:咽干痛,聲啞表證不明顯者。這里所稱的少陰病,并非真是少陰病,而所以冠之以少陰病者,與半夏散及湯方證的取意同,可互參。本方常用于治療外感后、或多語而致聲音嘶啞。煎藥可改用搪瓷勺、沙鍋(更好),先用米醋適量煎半夏15克約5分鐘,然后加入等量雞子清,看變白濁即離火,放瓷碗中,放冷,頻頻抿服,治愈尤多,不再舉例。 |
|
來自: 慶萌堂 > 《中醫(yī)綜合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