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产国偷v产偷v自拍,国产午夜片在线观看,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 <output id="e9wm2"></output>
    <s id="e9wm2"><nobr id="e9wm2"><ins id="e9wm2"></ins></nobr></s>

    • 分享

      高考焦慮指南丨心理咨詢師傾授3大原因和14條策略

       禹杰 2019-05-12

      導語

      一年一度高考季悄然來襲,而對高考的焦慮也越來越濃烈——除了考生,還有家長。本文從高考焦慮的“產生原因”和“應對策略”兩大方面入手,為你提供一份緩解高考焦慮的指南,如果你能實踐50%,對你的幫助都會出人意料。

      1

      我們?yōu)楹谓箲]

      01

      天生敏感

      這個原因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天生敏感的意思是,我們的焦慮激活程度大約40%取決于你的遺傳。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這些人中一人或多人具有焦慮的體質,那么,作為后代的你,對很多事情的焦慮敏感性就比較高。

      這一原因非常隱蔽,因為我們只能知道焦慮是具有遺傳性的,但具體遺傳了多少是無法測量的。

      不過知道這點,可以對自己的焦慮感有個合理的認識,尤其是當你和別人比較時,知道所謂“每個人是不同”這句話意味著什么。

      當然,你也沒必要怪罪你的父母,因為他們的焦慮也有遺傳的原因。

      重要的是,在你自己的焦慮基線水平上,如何降低焦慮的不良影響。

      02

      認知偏差

      所謂認知偏差,是我們看待自己、他人和生活時出現(xiàn)的功能不良思維方式。

      認知偏差有很多種,能夠引發(fā)焦慮的常見偏差有以下兩種:

      (1) 高估失敗可能的概率以及失敗的后果

      因焦慮的本質就是對未來的擔憂,而正常合理的擔憂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反之,不合理的擔憂就是阻礙你的壓力。

      有句俗語叫“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雖然這是一句悲觀與樂觀相結合的辯證智慧。但人的認知系統(tǒng)不是這樣運轉的!

      如果你凡事都先想到最壞的結果,那就會在你心里種下一個失敗的種子,這個起點就決定了你在做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擔心、焦慮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像高考這樣重大人生議題的事情時。

      因為,你不想讓那個“最壞的結果”發(fā)生,但你腦子里總是盤旋著那個最壞的結果,一旦你做題、聽課、讀書出現(xiàn)一點點不如意,就會被你認為是最壞結果的征兆。

      你的心情還會好嗎?你還能時刻“做最好的準備”嗎?即便能,也是心力交瘁吧。因為內心有兩種力量在斗爭,是時候統(tǒng)一思想了!

      “做最壞的打算”只會讓你不斷高估失敗可能發(fā)生的概率,合理認識概率,從不相信這句話開始。

      作為高中生,豆蔻年華,未來真的是充滿未知,尤其是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三年后的樣子都已經無法預測,你的未來真的如你所擔心的那樣嗎?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因高考失利跳樓自殺,當時不明原因,懂了心理學后,才知道,正是對失利后果的嚴重高估,讓她失去了對生的希望。

      高考失利會讓人傷心、失望,但絕不會是“一切都完了”、“人生沒戲了”、“從此廢掉了”這樣的后果。切記!

      (2)低估自己的應對能力

      一方面,是低估自己應對焦慮的能力,認為焦慮一來,自己就俯首稱臣、全面潰敗,從而心煩意亂、亂了復習的陣腳。

      其實,這就是高估后果的具體表現(xiàn)。平心而論,你真的對焦慮束手無策嗎?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還是有些辦法但擔心效果不好?

      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后者,而后者的潛臺詞就是說:我應付不來。在這樣的自我認知下,你對焦慮越來越害怕。最后變成因害怕焦慮而焦慮,你說,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慶幸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對焦慮的承受力都是OK的??桃獾膶W習一些放松技巧,多聽聽舒緩的音樂,進行規(guī)律得運動,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你值得一試。

      另一方面,是低估自己對應困難的能力,認為自己在困難面前很渺小、沒有辦法。

      其實,你只要回顧你的過往經歷,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并不是真的克服不了困難,而是你被自己的歪曲的自我認知給嚇到了。

      不信?在你很小的時候,你的走路、吃飯、跑步等能力,都是在一次次失敗中學會的,那時候你會想“走路太難了,不要走了”嗎?

      當然不會。生物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就是沖破一些障礙的原始動力,只不過隨著思維的發(fā)展而一點點被壓制。

      記住,你內在得能量很巨大,千萬不要被思維所限!

      03

      社會比較

      人是社會性動物,離開社會無法生存,也無法自我定義。但很多人,過于強調自己在特定群體中的形象、角色、地位、價值,讓自己活成了他人期望的樣子。

      更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活成了他人期望的樣子。怎么判斷呢?問問自己,你更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還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這個問題讓你反思你的自尊是依靠無法控制的外在,還是建立在有選擇權的內在。

      社會比較時常發(fā)生,尤其是在考試分數得比較上,1分之差所帶來的感受都能天壤地別。

      可是,這幾分的差異,能代表什么呢?能決定什么呢?如果高出幾分能讓你自豪和自信,那是不是低了幾分就會讓你自卑和沮喪?

      任由分數控制你的感受,甚至自尊體驗,這對帶來心態(tài)上的不穩(wěn)定,是極可能影響高考發(fā)揮的。

      所以,你要明白,你是誰,并不是分數來左右的,也不是他人能決定的。

      2

      如何緩解焦慮

      01

      生理方面

      (1)有氧運動

      運動的好處比你想象的大很多,運動可以調節(jié)多種生理機制,更能改善影響情緒的各種神經遞質水平,尤其能產生內啡肽,讓我們感到愉悅和平靜。

      不同的運動,效果也是不同的。就緩解焦慮來說,最有效、也是最簡單易行的當屬跑步,其次是游泳、跳操、騎車等。

      對于考生來說,時間寶貴,如果將運動排入日程,我建議首選跑步和跳操。

      跑步和跳操都只需要一雙跑鞋就夠了,如果你家里有跑步機,那就更方便了。而只要你家有能播放視頻的電視,也就可以跳操。

      用于緩解焦慮的運動,要保證每周進行4-5次,每次20-30分鐘,強度要達到最高心率的60-70%,即(220-你的年齡)x0.75。

      有些人不喜歡運動,要么覺得累,要么覺得浪費時間。

      累是肯定的,但運動結束后往往有輕松感,會讓你精力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認為浪費時間的想法,則屬于認知歪曲,運動就好比砍柴工磨刀,能夠從基線水平上降低你對焦慮的易感性,保證在關鍵時刻減少焦慮的干擾。

      (2)放松訓練

      有些焦慮特別重的考生,僅僅用運動似乎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那就要進行刻意的放松訓練了。

      放松訓練是一種行為調節(jié)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松、冥想等方式。

      放松訓練是心理調適的重要策略,跟運動一樣,都是從生理層面上緩解焦慮和緊張的感覺。

      正如精神科醫(yī)師Edmund Jacobson曾經說過,“焦慮的意識不會存在于一個放松的身體里。

      放松訓練每天最好做2-3次,跟運動一樣,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身體的條件性反應,習慣于放松的身體,是容不下焦慮的。

      由于放松訓練屬于專業(yè)技術,我為你錄制了三種方式:肌肉放松、正念呼吸和正念行走,你可以都練習,也可以選擇性練習。點擊下方圖片進入。

      記住,幾次嘗試是不會有顯著效果的,要每天練習,才能由量變引起質變。

      (3)自信姿態(tài)

      身體和心理是交互作用的,就是說,身體狀態(tài)會影響心理狀況,反之亦然。

      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微笑對心情的影響。一個簡單的微笑,要調動面部36塊肌肉,這些肌肉的細微動作,給大腦一個信號就是:我是放松的。從而情緒上也會體會平靜和愉悅。

      所以有句流行的話:常常微笑的人,運氣一般都不會差。因為微笑不單單會讓自己感覺良好,也會讓看到微笑的人心情愉悅,進而促進關系、事件的良好的發(fā)展。

      除了微笑,身體的很多姿態(tài)都有這樣的作用?,F(xiàn)在我們做兩個實驗。

      第一個:請你找個地方站著,雙腳與肩同寬,雙臂側平舉打開,好像要擁抱某人的準備姿勢,面部微微上揚,保持微笑。好,持續(xù)一分鐘。

      感覺怎么樣,是不是比剛才要積極一些?

      第二個:請你找個地方蹲下,胸部貼在大腿上,雙臂保住小腿,頭盡量下垂。好,保持一分鐘。

      感覺怎么樣,是不是比剛才要消極一些?

      如果你沒有明顯的感受變化,請持續(xù)時間長一些,并仔細對比,你總能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的。

      這就是身心交互作用的體現(xiàn)。

      所以,平時盡可能的做出一些自信的姿態(tài),哪怕只是假裝的,因為時間長了,假戲就成真了。

      (4)只吃八分飽

      有句古老的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食物對人的塑造,不僅僅體現(xiàn)為身材,還包括各種生命系統(tǒng)。

      從常識上我們也知道,吃甜食讓人開心,喝咖啡讓人興奮,吃辣讓人成癮等等。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種食物搭配,才能獲取全面的營養(yǎng)。

      盡管我們也知道吃的太飽也會出問題,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前提,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吃得過多。

      排除過于饑餓的原因,焦慮本身就會促使人多吃,而吃多了也會增加焦慮感。

      因為,在焦慮的時候,我們被情緒控制,注意力變得狹窄,行為更加自動化。

      吃作為本能,這時候就占據了意識的高地,大多數人事后回憶時,都是無意識的吃下了并不需要的分量。

      通過吃,焦慮感有所下降,這時你又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缺乏自控,另一份焦慮又出來了。如此惡性循環(huán)。

      所以,吃并不是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相反,我們要通過控制吃來防止焦慮上升。

      并且,吃的少點,降低大腦血液流向胃腸,有利于保持清醒和活力呢。

      02

      心理調節(jié)

      (1)合理化焦慮

      首先,人人都會焦慮,因為焦慮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適當的焦慮是前進的動力,但對具體情境和事件的焦慮值是不一樣的。

      面對相親和面試工作的焦慮就不一樣。

      面對高考和面對考研的焦慮也不一樣。

      給自己的焦慮合理賦值,有助于你面對高考這樣的大事件。

      并且,隨著期待的調整,焦慮值也會波動。

      所以,合理地看待你的焦慮,并且用動態(tài)的視角理解你的焦慮,是與焦慮共處的第一步。

      (2)理性地看待結果

      高考焦慮很大原因在于害怕自己考不到理想的分數、進不了理想的大學、學不到理想的知識、交不到理想的朋友、培養(yǎng)不了理想的能力、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掙不到理想的工資、遇不到理想的伴侶、實現(xiàn)不了人生價值和夢想。

      這一大串擔憂,越往后越虛無縹緲,更可怕的是,焦慮的人會把這些擔憂當成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邏輯鏈條,并對此深信不疑。

      果真如此嗎?每年高考有多少考生會失利甚至失敗?他們的未來就此完結了嗎?

      肯定不是。既然他們可以不是,為什么你就認為你若失利就一定是世界末日呢?

      理性地看待結果的表現(xiàn)就是,不去管那個未知的未來,做好你當下應該做的就夠了。

      想想高一時候的你,對高三的你的預測有多少是準確的呢?

      你會發(fā)現(xiàn),預測這個東西,越細致越經不起推敲,因為沒人能夠預測近在咫尺的未來。

      而未來,就是由每一個近在咫尺的當下組成。

      把握當下,你就把握了未來。

      (3)擯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意味著你為自己設置的標準和期望太高了,并且在實現(xiàn)任何目標的過程中,都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的在所難免的失誤、沮喪、延誤和局限性。

      完美主義讓你對自己在聽課、作業(yè)、習題甚至聊天的表現(xiàn)中都不滿意,你總希望能做的更好、更有計劃性和掌控感。

      但是,越是如此要求,越會發(fā)現(xiàn)力不從心,進而焦慮不安。

      其實,這個世界上不確定的事情遠比能確定的多,哪怕是強調個人努力作用的考試,也不是100%的能預測結果。

      如果你不能合理的看待影響分數的因素權重,那焦慮就不會輕易降低。

      首先,就是要擯棄完美主義,這意味著你要承認不是每一個結果都在掌控之中。

      更合理的看法是,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結果區(qū)間。

      這代表你把其他影響因素考慮進去,承認了它們所能發(fā)揮的作用,也承認了你所不能控制的范圍。

      然后,將各種因素,如努力、能力、運氣和難度等進行權重分配。注意,不是你主觀上的權重,而是客觀上的,你可以通過詢問他人計算一個平均值。

      最后,根據這個權重,設定一個實際的分數區(qū)間,允許自己在下限和上限之間浮動。

      如此,你就開始慢慢遠離刻板僵化的完美主義,向著更客觀和靈活的目標前進了。

      (4)集中時間焦慮

      當然,有的人就是沒辦法降低焦慮感,被焦慮折磨的生無可戀。

      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他認為焦慮是有用的,他害怕一旦焦慮降低,自己可能會沒有動力,導致一事無成。

      這種假設反映了我們在1.2.1中提到的災難化推理,顯然,焦慮過度并不能起到預防的作用。

      其實,被焦慮淹沒的原因就是你沒有有意識地管理你的焦慮。

      這就像水壩一樣,在沒有任何管理措施的時候,水會任其規(guī)律而流動,若有洪水或干旱,你是無能為力的。

      但是,如果安閘門和挖水渠,引導水的流勢和方向,那就可以為己所用,無論洪水或干旱,都是有辦法應對的。

      這水,就是你的焦慮,而你要對其進行管理。

      辦法之一就是,集中時間焦慮。

      對于你不想放棄的焦慮感,那就專門給它一個時間段,把所有的焦慮都放在那個時間段爆發(fā)。就像開閘放水。

      過了那個時間段,就把閘門關閉,即便焦慮出來了,也要等到那個時刻。

      而在等待期間,該做什么做什么吧。

      當然,如果你覺得你的焦慮在一個時間段釋放不完,那就設置兩個時間段。

      最后提醒一下,釋放的時候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

      (5)探索人生價值和意義

      作為高校教師,看到太多的學生進入大學后感到迷茫,對學業(yè)、專業(yè)、職業(yè)和自我價值感到迷茫。

      這種迷茫其實在高中階段就形成了,三年里,老師和家長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你:只要考上大學,一切就都好了。

      于是你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大學。但這個目標,是別人灌輸給你的。

      而上了大學,他們不再為你確立人生方向時,你就開始猶豫、懷疑甚至抑郁。

      相反,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探索和追求,是活好當下的動力來源。

      就像開車,當你有了目的地,你就知道該走哪條路了。

      人生價值和意義可以有很多種,實現(xiàn)它的途徑也有很多條,關鍵是,那是你認可又向往的方式。

      不必著急,沒人能在兩三年內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但即便是在探索,它也會給你提供足夠的動力。

      在這股動力之下,你會發(fā)現(xiàn),高考不過是實現(xiàn)它的途徑之一。

      而你,還有很多選擇和可能性,當你的眼界放寬、放遠,焦慮就會在這寬闊的胸懷中自然釋放了。

      03

      改善行為

      (1)調整學習策略

      話說,距離高考一個月的時間內,每個考生的成績應該是相對穩(wěn)定的了。

      這個時候的學習目標應該是“保住能拿的分、爭取可拿的分、看淡難拿的分、舍棄無法拿的分”。

      此指導策略來自我的親身經驗,考研的時候,我將英語按題型分成了“能拿的分、可拿的分、難拿的分和無法拿的分”,分別對應閱讀理解、寫作、完形填空和翻譯。

      于是區(qū)別對待這些題型,分配不同的復習時間和精力,最后,我在閱讀和寫作上拿了高分,在完形填空上拿了平均分,翻譯上幾乎丟了全部的分。

      不過,我的成績還是令我滿意的,高出及格線21分(100分滿)。

      我想說的是,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了(或許你看到這篇文章時已經不足一個月了),就要改變一些學習策略了。

      當然我不知道你以前的策略是什么,我只能說,改變的目的是為了穩(wěn)住成績、建立信心。

      (2)保證睡眠質量

      高三的辛苦,直接體現(xiàn)在睡眠時間不足而導致的疲勞感。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人為了能多些時間復習,寧可睡得少些。

      如果睡眠質量高,睡得少也還是可以的。

      就怕被焦慮折磨的躺下睡不著、睡著容易醒,這樣的睡眠質量是無法讓你在白天高效學習的。

      睡不著、容易醒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睡前手機看多了,但這還不是重要的,因為容易改變。重要的是,頭腦中的思維太活躍了。

      由于對白天、昨天、前天、上一周、上個月的某些事情反復思考、糾結甚至耿耿于懷,讓你的頭腦像沸騰的開水,無法平靜。

      這樣活躍的大腦,就像奔跑中的運動員,是不可能好好休息的。

      所以,提高睡眠質量的根本在于降低大腦的活躍度,把躺在床上當作一種與白天發(fā)生事情的分離儀式,只要你準備睡覺了,除了三急,其他都等到醒來再說。

      如果這種儀式無效,那你就需要對自己進行“催眠”了。

      正念能夠有效的處理由想法引發(fā)的焦慮,對于睡眠有很好的幫助。

      你可以在睡前反復收聽《放松訓練》課程中的“正念呼吸”訓練,不出三日,定有不一樣的收獲。

      (3)合理使用網絡

      這個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了如衣服般的存在。

      網絡是把雙刃劍,刻意地屏蔽網絡是不可取的,但可以合理地使用網絡。

      什么樣的使用是合理的?

      只有一條標準,就是用完之后你是開心和滿足的。

      有的人把刷手機APP當作緩解學習疲勞或焦慮的方法,可能一時爽快,但馬上就會后悔和自責。

      這是因為刷手機APP并不是有效的緩解策略,而是逃避的方法。

      逃避什么?這是你要問自己的,或許,當你能意識到自己在逃避什么時,逃避就不再是你的選擇了。

      另外,如何使用手機卻能感到開心呢?

      我想,我們要把手機當作一個提升學習效率、加強人際支持的工具時,你的心情自然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現(xiàn)在,看著你的手機,等讀完這篇文章,請你寫下能夠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使用方法,然后執(zhí)行吧。

      04

      社會支持

      (1)停止無意義的比較

      有一項調查顯示,一個員工對工資的滿意度取決于同級同事的工資數。

      我想你的老師一定這樣告訴過你,你的“對手”非常多,除了坐在教室里的,還有本校的、本市的、本省的、全國的。

      比較范圍越廣,你的焦慮就會越重,本來想激勵你的,卻事與愿違。

      因為這是一種無意義的比較,就好像吃包子的人一定要與喝粥的人比大小。

      只有兩種比較有意義,一是與目標學習的錄取分數比,這是跟標準比;二是與自己以往的分數比,這是跟歷史比。

      前者可以得到客觀的結果,后者可以得到發(fā)展的結果。

      與錄取分數比,讓你知道自己的差距或優(yōu)勢,而跟自己比,才最公平,因為評比條件一致,結果才可信,才有意義。

      當你停止無意義的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你既能接受不可控的錄取分數,又能體會到對自己分數的掌控感。

      哪里還容得下焦慮呢?

      (2)與父母聊聊人生

      這一點寫成父母與孩子聊聊人生更恰當,因為高考不僅僅是考生自己的事,更是一家人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事。

      本來應該一起面對的高考焦慮,很多父母和孩子都選擇獨自面對,各自承受著各自的焦慮。

      就好像三只小豬的童話,各自面對大灰狼的進攻,必然潰敗。

      雖然父母與考生的焦慮都不一樣,但若不去交流溝通對焦慮的感受,就會變成互不相干的焦慮,互相排斥的焦慮。

      因為沒人想承擔別人的焦慮,當然也不可能承擔。

      但有句老話說:分享快樂,你會得到雙份的快樂;分享痛苦,你會失去一半的痛苦。

      分享,即意味著溝通、尊重和理解。

      當你們真的互相去分享這份焦慮,你們就會有更強的聯(lián)結感。

      我絕不是讓父母說一句“我并不需要你考得有多好”這樣不走心的話,而是告訴孩子你內心對TA的愛和希望。

      身為父母,你有義務把你性格中的光明和陰影,和孩子聊聊,聊聊人性和人生。

      或許,當你們能夠真正的互相理解,高考,不過就是一段經歷而已了。

      在目前的升學制度下,高考,依然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希望各位考生都能放松心態(tài)、發(fā)揮超常,無論什么結果,都能辯證的看待,視為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