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大明天子時刻牢記的祖訓(xùn)。在所有的大明皇帝當中,我想明成祖朱棣是最霸氣的一位,被世人稱作永樂大帝。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皇位并不光彩。他發(fā)動靖難之役,篡位稱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朱棣的確為大明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朱棣稱帝后,選擇遷都北京。也許很多人看不懂朱棣的做法,雖然當時南京較為富裕,但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是來自北方的元朝舊部,仍然擁有百萬大軍,朱棣遷都北京就是為了威懾外來入侵者。 除了要應(yīng)對北元的侵犯,南方的藩屬國安南又出了亂子。本來是安南國內(nèi)部的政權(quán)交替,但是最后朱棣竟然發(fā)兵30萬(對外宣稱80萬),不惜一切代價,將安南劃入中國版圖。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安南宰相黎氏設(shè)計毒害安南國王,自己登基做了國王。但是他并沒有先向宗主國大明匯報,而是先斬后奏,做了國王之后,才向大明做了匯報說明。 黎氏謊稱國王突發(fā)意外病故,自己曾經(jīng)要求王子繼位,但是王子死活不肯,所以只好我自己來做這個國王。言外之意就是,這國王我都已經(jīng)做了,你朱棣趕緊冊封吧。 朱棣本來半信半疑,結(jié)果安南王子逃到了大明,并向朱棣揭穿了黎氏的謊言。朱棣得知真相后大怒,下令要求黎氏滾下王位,并派人護送安南王子回國繼承王位。 假如安南王子回國,自己難免一死。于是先發(fā)制人,半路截殺了安南皇子。黎氏這種行為是在侵犯大明國威,徹底激怒了朱棣,于是立刻從前方調(diào)集30萬大軍,對外宣稱80萬,向安南宣戰(zhàn)。 在誓師大會上,朱棣發(fā)了狠話:蕞爾小丑,罪惡滔天,此賊不誅,兵則何用!同時他囑咐將士,不惜一切代價要斬殺黎氏,打到他亡國。 大明軍隊一路長驅(qū)直入,不久之后就抓到了黎氏父子,后來直接拉回北京凌遲處死,而這一戰(zhàn)也奠定了大明王朝在亞洲的霸主地位,由于安南王子已死,朱棣直接將其改成大明的交趾省。 很多人并不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曾立下祖訓(xùn),設(shè)立15個不征之國,安南就是其中一個。那朱棣為何要違背祖訓(xùn),將安南劃入大明版圖呢? 安南地處中國人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一旦占領(lǐng),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對南海諸國起到了震懾作用。 朱棣曾這么說道:'安南黎賊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肅潔。'由此可見,安南對當時大明的重要性。所以雖然朱棣違背了祖訓(xùn),但是他的決定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有著更深層次的戰(zhàn)略考量。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