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許是一名交互設計師,或者團隊中隨便某個角色,如何為產品輸出更高價值、進一步提升職業(yè)高度,都不要避免要面對項目管理。這里不是“從事”,而是“懂得”。只有更深入、更高效的協(xié)作,才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產品,集中在提升賦能的效率上。 我們正在關注設計師在項目管理方面的積累和應用,但如何在用戶體驗和項目管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如何發(fā)掘主動提升項目管理能力(特別是尚未涉及到橫向管理的初級設計師)的動機?以此為契機,我開始學習《用戶故事地圖》,并借內部學習社群,進行了一次體驗用戶故事地圖的圓桌會議。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將介紹這次有趣的圓桌會議,并聊聊自己對用戶故事地圖的拙見。此外,后續(xù)還會用幾篇文章詳細拆解這本書。目前已應用了部分內容在自己的項目中,但尚未完全推廣,這也是這一系列文章冠以“紙上談兵”的原因。即是自嘲,也是敦促。 一、用戶故事圓桌沙龍![]() 圓桌會議中,我們的任務是,遍歷所有人早晨做的事情,并將它們合而為一個人的早晨。借此過程,感受用戶故事地圖的原理和作用。這些任務具體包括:
![]() 上述的每個任務均需控制時間,敦促大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在進行第一項任務時,問題集中于事情大小的范疇,這里我們只提示說“事情最小粒度是,它有意義!”任務發(fā)布后,得到很多諸如,“這不可能”、“15條?我?guī)讞l就可以寫完所有事情”這樣的反饋。此時大可不必理會,因為事實往往證明,每個人寫的便簽都一澮少于15個。從這一點上,我們似乎并不像相當然的那樣了解我們自己。 整個任務過程最有趣的過程莫過于發(fā)現(xiàn)彼此的不同,哪怕是每天見面的同事。而共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互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共創(chuàng)過程,笑聲不斷。 整個圓桌歷經1.5小時。不難看出,首個任務中的事情,其實就是產品開發(fā)中的需求點。對它們的排序和分類,是提取產品的主干,即核心操作流程——這些分類(產品中用戶的關鍵行為)自左向右依次發(fā)生;第三種顏色便簽,可以是某版本的目標,對照目標,將不符合的功能篩選出來。 ![]() 最后,伙伴們分別就本次圓桌進行了分享和總結。這里摘抄兩個版本做為這一小節(jié)的結束。 注:第二版本源自兩個小組的主人公被虛擬為情侶,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正經版:
戀愛版:
二、用戶故事地圖《用戶故事地圖》是一本難讀的書,但它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本書的作者同時是用戶體驗設計師和敏捷教練,由此不難聯(lián)想到,它對設計師了解項目管理是不錯的切入點。當然,它對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和項目管理者也同樣適用。接下來,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下用戶故事地圖。 ![]() 內容與應用場景用戶故事,是指用戶來描述用戶渴望獲篩的功能。它包括三個部分:角色、用戶需求、產品價值。我們常常使用一句話來描述用戶故事,某<角色>,通過完成<用戶需求>,實現(xiàn)<產品價值>。用戶故事地圖,則是通過組織寫有“用戶故事”的卡片,幫助版本開發(fā)內容遵循產品核心,并從產品整體視角監(jiān)測開發(fā)開發(fā)內容和進度。它主要有三種使用方法,分別是:
價值與作用從設計賦能角度來講,用戶故事地圖可以幫助設計師:
從項目管理角度,用戶故事地圖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從團隊協(xié)作角度,用戶故事可以降低溝通與達成共識的成本,將關注力更多的集中在產品上。 那么,用戶故事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是什么?用戶故事地圖如何搭建?如何以“用戶故事”驅動項目開發(fā)流程?這些內容將會在后續(xù)文章詳細介紹。 最后,以一句話結束本篇內容。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