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 是清晨攤販手中遞來的一杯豆?jié){,是車窗邊耳機里傳來的清透民謠,是穿過街巷尋得的人間煙火,是踏遍田野拾起的一紙山川…… 表達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今日,且看伊米同學為大家講述的這山這雪這小巷,這座甚好的南部小城~ 作者介紹: 謝伊米,中雅培粹初二在讀學生,就讀于候家塘初二聚賢班。 伊米不喜言辭,但并非不善言辭。她清新的文字里有優(yōu)美的意境,有細膩的情思,還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她也是名副其實的語文學霸,長年保持年級前三。 《南城甚好》 —— 中雅培粹學校1711班 謝伊米 我知道這里的桂花會怎樣香遍八月,我知道第一場雪下時像一方方淡白的影子,我知道眼前仰面走過的人都曾在夜里淺吟低唱,我知道滿天扶搖的新鮮葉子是最淺最淺的綠,我知道春夏之交的某天滂沱大雨后一定是艷陽高照…… 我知道長沙還有許多的小秘密,我知道這座南方小城甚是美好。 四歲?五歲?回憶已不甚清晰。小時候,整一大家子浩蕩前往岳麓山,得以在雨后拾階而上。一歲有余的妹妹蹣跚學步,我一腳一個水坑地踩著,濺起及膝的水花,妹妹扯著我的衣角,用崇拜的眼神渴望加入我。我牽著她的手,大大小小的腳印下碎成一片片紅色的漣漪。 年歲再增些,我開始懂得這靜默的山里蘊藏著的無窮韻味。層林盡染間愛晚亭與紅楓交相輝映下驚心動魄的美,世間最有靈氣的畫筆恐怕也只能描繪萬一;岳麓書院門前靜聽暮鼓聲聲,閉上眼來,仿佛還能聽到千年前朱熹與諸圣賢的諄諄教誨,幸甚至哉;麓山腳下,一處年代久遠的斑駁的白墻上鐫著四個朱紅的大字:“愛我長沙”,醒目得著實可愛,不禁莞爾;與三五好友山間夜行,遠眺霓虹與萬家燈火,恍若真的置身于迷霧中的城嶼,抱琴遮面,神秘莫測。山川歲月長,行走間竟與這山相見如故。 這山啊,記載著城市的年輪,其中的某一圈或是我的。 “若是新雪初霽,下面平鋪著皓影,上面流轉著亮銀,而你面帶微笑地朝我步來,雪色與月色間,你是第三種絕色?!?/strong>像極了余光中先生所言,如所有南方人一樣,我尤其惦記長沙的飄雪天,那該是長沙濕冷的冬天里最蓬勃的日子。正逢學校的屏幕上滾動播出元旦聯(lián)歡,隨著一聲驚嘆,同學們被來自厄爾尼諾的第一場雪所吸引,窗外是白色的世界,屋內是白色的窗臺,其間卻分明綴著彩色的歡喜,一顆顆頭挨著擠著,怕是也只有南方人才有的悸動吧! 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不錯的。蒼蒼的松柏遞來觸手可及的雪絨花,孩子們早早地在操場上追著,趕著,那是只有雪的狂歡?;蚴堑美咸炜犊?,第二日清晨醒來見紛紛揚揚漫天飛雪,大地茫茫一片,是這城市最稀罕的顏色,心情能好上整個冬季。 這雪花啊,刻畫著城市四季的更替,其中的某一片曾融化在我的手心。 每天清晨,天還蒙蒙亮,我坐在車里,看著城市在薄霧里蘇醒,電臺里的老歌鋪遍沿途的小巷;巷子口的米粉店漸漸人頭攢動,酣暢地嗦上一碗粉,痛快的一天即將啟程;路邊臺階上支起的油鍋里,臭干子碰撞著翻滾,“熱情好客”的濃郁香味在空氣中肆意釋放,誘起過客的食欲。午后,騎單車的人小人兒乘風而過,天上的風箏天上風,地上的人兒地上追;夜幕下,樓間的燈火招搖,如果可以,剩下的龍蝦還可以打包入夢…… 這小巷啊,收錄著城市的分分秒秒,在這里我聽過時針的無數(shù)次“滴答”。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李清照的詞里,我獨愛這個“親”字,更深諳日日親近的這城市究竟是怎樣的“無窮好”。日歷的長軸上標注著長沙不經(jīng)意的每字每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留我細細品讀、回味…… 愛閱讀想說: 記得那堂課上,我繪聲繪色地勾勒著自己的生活,試圖讓學生記錄生活的日常,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于是,我便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三點一線式、流水工程式、滿腹苦水式……當時很納悶,生活的色彩在文字里怎么就全然化作了無力的黑白,還要故作嚴肅地說這是藝術審美里的質感。幸好,有些文章還是讓我聞到了些生活的氣息,伊米的佳作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篇記錄成長記憶的文章,既讓我們看到了伊米踩水嬉笑而過的童年,還讓我們品嘗到了老長沙的韻味。所以這不是簡單的羅列生活鏡頭的文章,她讓我們穿越了時空,走進了大街小巷,你會被孩子的歡笑感染,你會因岳麓山上的暮鼓聲聲而沉靜,你還會因留戀于深巷而不舍離開……讀罷,你會更愛生活,更愛長沙。 我常說我們應當在作文里做生活的導演,用文字書寫生活的同時,讓一個個鏡頭在讀者面前楨楨浮現(xiàn)。而再現(xiàn)生活之前,你應該像伊米一樣,成為一個愛生活的人。 ——徐春明老師 - 更多學生佳作 - 編輯:思奕 團隊:愛閱讀團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