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難稱完滿,有機會的話,最好不要錯過。 在“逛吃貴州”的青綠山水、尋常巷陌,有一個看得見、遇得到、聞得著、吃得上的貴州等你來。 看到眼饞處,便是出發(fā)時。 近些年,素食當?shù)?,朋友中棄肉而去的越來越多,不少還是年輕人。5197. com新浦京 我自幼無肉不歡,而且還不太瞧得上肉絲肉末之類,非得一坨坨的大肉,才眉開眼笑。一鍋紅燒肉、個把蹄髈,輕輕松松消滅,不是下飯菜??傆X得和小時候難得吃頓肉有關(guān),養(yǎng)成個見肉不能淡定的性格。而偏愛食肉者往往都對素菜敬而遠之,以至于遇到食素的先生小姐們,不免有點抬不起頭來,仿佛自己這樣就是“親小人,遠賢臣”。 不過,生為貴州人,有一味素菜我卻情有獨鐘,這便是素瓜豆,竊以為,這是貴州人民對世界飲食的重要貢獻。 素瓜豆做起來簡單無比,新鮮小南瓜、棒豆、蓮花白煮成一鍋,不添任何調(diào)料,弄個素辣椒蘸水上桌,清新解膩。尤其在夏天,貴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它。 某次在北京出差,時間長了些,忽思故鄉(xiāng)飲食,幾家貴州所設(shè)的辦事處,去一趟都不方便,索性在附近覓一家小館子,懇求廚師煮碗素瓜豆,比比劃劃說了半天,對方似乎已經(jīng)完全會意。端坐候了片刻,小伙計從廚房捧出一大碗來,湯上面卻漂著一層油花,嘗一筷子,居然還放了鹽。再做,還是有鹽味。第三次端上桌,終于搞對了。 親戚從上海來,到家里吃飯,點名要煮一缽素瓜豆,問難道在外地做不了這個菜么?答曰,買不到這種味道的貴陽棒豆??磥硗且晃恫?,正如《晏子春秋》所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p> 吾鄉(xiāng)素食,還有一個值得推薦的青椒燒茄子。茄子吃油,一般的做法,重油濃醬紅燒之,其味乃美。貴陽人則不然,以前家里有爐火,自己燒制,如今多半都是買來吃。做起來也簡單,青椒、茄子、西紅柿,放在小火爐上燒熟,青椒、西紅柿去皮,前者與茄子一道,撕成細條,后者搗碎,加醬油、鹽巴、糊辣椒涼拌,不要其他菜,就這樣便能吞下兩碗白米飯。 外地人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素食法,說白了還是習慣使然。身為貴陽人,從小就吃素瓜豆,從味覺到腸胃,都已適應(yīng)。 西方吃沙拉,貴州也有我們自己的土沙拉,生菜洗凈,油辣椒拌一拌,或者直接蘸油辣椒吃,清爽中帶有刺激,滋味層次豐富,試過便難忘。這些年時尚或者說混搭的新素食,也頗為不少,講一味比較特別的,是某家黔菜館子推出所謂素刺身,價格不算便宜,冰盤上片得飛薄的十幾二十片東西,晶瑩剔透,照例也是蘸芥末醬油吃,似蘿卜又不大像蘿卜,微帶苦味。一問才知道,乃是貴州特有的中藥天麻,且是新鮮天麻,切成薄片宴客,不但別有風味,甚至還頗為風雅,嚼得藥根,百毒不侵。 事實上,挑食或者偏食,頗有科學(xué)道理可講,據(jù)說牽扯到一種叫做“蛋白酶”的東西,阿城在《常識與通識》一書中有很細致入微的描述,“人還未發(fā)育成熟的時候,蛋白酶的構(gòu)成有很多可能性,隨著進入小腸的食物的種類,蛋白酶的種類和結(jié)構(gòu)開始逐漸形成以至固定。這也就是例如小時候沒喝過牛奶,大了以后凡喝牛奶就拉稀瀉肚?!?/p> 其實,人對于食物的不適,不單是嘴巴也包括腸胃。時下流行的重慶火鍋,滋味的確美妙,只是我吃一次便會小小地拉一次肚子,盡管如此,仍然樂此不疲。如果要拿朋友打個比方,重慶火鍋差不多算是個損友,雖然為人不雅而且過于胡鬧,交往起來卻頗有樂趣,于是也就時常過往,不舍割棄了?!秶恰防锖苡行┑胤接玫筋愃频谋确?,方鴻漸瞧不起李梅亭的為人,也說,“李梅亭這種東西,吞下去要害肚子的”。 所謂山珍海味誰也抗不住天天吃,反倒是粗茶淡飯不易厭倦,道理就在于此。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撰文:周之江 編輯:小千 責編:飛宇 編審:陳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