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金剛》是典型的美女與野獸電影 1933年的《金剛》是典型的美女與野獸電影 2005年《金剛》也有香艷色彩 2005年《金剛》也有香艷色彩 2017年的《金剛·骷髏島》偏性冷淡 2017年的《金剛·骷髏島》偏性冷淡 《金剛》是好萊塢的類型電影,屬于冒險片和怪獸片。類型片讓電影有了基本的程式,也會讓觀眾對電影的劇情有一種對應的期待。比如冒險電影,我們就希望里面能夠看到人們對未知和危險世界的探索,而對于怪獸電影,我們就希望龐然巨獸的打斗場面。 《金剛》系列電影加上現(xiàn)在上映的《金剛·骷髏島》一共有4部,如果去掉1976年的那部(這部電影和1933年的那部劇情幾乎完全相同),分別還有1933年的“金剛”,2005年的“金剛”和這次上映的“金剛”。 無論是哪一部《金剛》,里面除了冒險和怪獸情節(jié),還有非常吸引人的“美女與野獸”情節(jié)。不過與前兩代《金剛》相比,《金剛·骷髏島》最缺少的東西,就是性暗示。 “美女與野獸”劇情,是刺激觀眾腎上腺素最有力的武器。在《金剛》系列電影力,這只野獸具有很強烈的擬人形象,是雄性的人類形象。不僅如此,前兩代《金剛》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是一條感情的線索,即擬人的雄性金剛與女主角最后曖昧的情感故事。 與《金剛·骷髏島》不同的是,前兩代“金剛”最終都在人類現(xiàn)代世界中的被攻擊死亡了。這種解決具有一種強烈的象征意味,即狂野的雄性本能被精致而暴力的人類文明滅亡的寓意。所以,前兩代《金剛》是色情的,也是很值得進行精神分析的。 《金剛骷髏島》顯然不同,它只體現(xiàn)了一種沖突,即現(xiàn)代化的人類世界與原始地球種群的沖突。但為了增強情節(jié)的緊張感,這一代“金剛”增加了前兩代“金剛”所沒有的故事,加入前現(xiàn)代人類社會與這些史前性質(zhì)的生物種群的關系,呈現(xiàn)了人類與動物的某種可能性。這樣的安排,豐富了電影的表現(xiàn)力,但它把電影純粹限制在獵奇層面。 相反,前兩代《金剛》在滿足獵奇心理需求的同時,討論了三個相對嚴肅的問題: 第一,動物是否有感情;第二,人類能否與動物發(fā)生感情關系;第三,人類自我認同的邊界。第三個問題非常關鍵,因為電影把“金剛”設置為“大猩猩”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人類與動物過度的意味,所以,“金剛”就具有某種人類的特征,它是動物與人的灰色地帶,其實也暗示了人類本身也具有動物性。 實際上,前兩代“金剛”被人類殺死的時候,就反諷了人類本身所具有的獸性,以及人類進化遺傳下來的恐懼心理。這是電影能夠打動人心的部分,它使電影脫離了純粹的技術帶來的震驚。 個人微信號:望樓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