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暑熱來襲,胃口不佳,不喜吃單位食堂油多肉多的菜式。林老師說,她今天中午做飯包,我喜不自勝,在學(xué)校辦公室偷偷做的飯菜里,飯包是我的最愛。 早晨上班路上,我們事先在菜市場買好了土豆、小蔥、香菜、鮮辣醬和大張的白菜葉,白菜葉必須是專門的打飯包菜葉。說到這種菜葉,在農(nóng)村老家生活的年代,只有秋天才有,早土豆成熟了,挖出來后,把地塊弄平整,就開始種白菜了,東北的節(jié)氣諺語里說:“頭伏蘿卜二伏菜?!边^不了多少時日,白菜就長得壯實肥美了,足夠大的時候,葉片由嬌嫩的翠綠色變成了厚大的青綠色。等到農(nóng)家晚土豆長成的季節(jié),白菜已經(jīng)轟轟烈烈地長成很大一棵了,這時候,農(nóng)家自己下的大醬也發(fā)酵的正好,小菜園里,香菜、小蔥、青辣椒也正茂盛,于是,烀土豆苞米,打飯包吃,成了我青少年時期仲秋時節(jié)最爽口的晚餐。 記得老媽偶爾會舍出一兩個雞蛋,蒸一碗雞蛋醬,用這個醬打出來的飯包會更鮮香。一大張帶著青草微苦味道的白菜葉,鋪展在飯桌上,先涂抹上一層大醬,上面再撕上一層蔥碎和香菜,也可以掰點青辣椒,把土豆剝皮捏碎在蔥與香菜上面,再涂上少許醬,最后把溫涼的米飯放上,就可以包起來吃了。農(nóng)家人吃飯講究實惠,所以飯包很大,兩手小心的捧著,一個飯包吃下去,差不多就快飽了,再補充吃點兒新鮮的苞米,真是美味呀! 農(nóng)家的菜地里,只有仲秋這時候有打包菜葉,等白菜再長一長,菜葉就老了,不適合打飯包吃了。等到天要下霜前砍下來,只能做腌酸菜和儲存過冬的菜用了,酸菜吃的是菜幫,冬天的白菜吃的是白脆脆的菜心。所以短暫的飯包季就過去了,只能等到來年再吃了。近些年,菜市場里一年四季都有打包菜葉賣,只是葉子更薄更脆,那種青草的微苦若有若無的,有些美中不足。 林老師弄的飯包也是一絕。弄一個大大的飯盆,把烀好的土豆去皮,搗成泥,放進撕好的蔥和香菜,用鮮辣醬拌勻,有時她自己炸醬更好吃,再放上少許花生碎、辣椒油,攪拌入味后,用菜葉包裹起來,可大可小,可放米飯或者掰成小塊的玉米面餅子,好吃!每次都吃到撐。因不受食材的限制,我們一年四季,隨時可以吃。特別是春天,校園里婆婆丁長出了嫩芽,挖回來洗干凈放進飯包里,飯包就有了清苦的山野菜風(fēng)味,也很好吃。 飯包似乎是愛吃大蔥大醬的東北人的特色菜,街上有專門賣飯包的路邊攤,或是在美食城的快餐檔口必有飯包,各個風(fēng)味不同,但食材大體一致。時間久了不吃上一回,就特別饞。 今天中午又吃的溝滿壕平,每每與親近的三五好友面對飯包大快朵頤的時候,都覺得生活如此就是最好! 2019 6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