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要多講傳統(tǒng)文化,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數典忘祖的人,這方面工作要繼續(xù)加強。 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隨著國家提出“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經典誦讀進課堂” ,越來越多的學校對經典誦讀開始重視起來。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真正進校園,經典誦讀真正進課堂?如何更好的讓家長配合學校,讓老師輕松教學,學生們的文化課成績直線上升呢?道中有辦法!道中書院在全國推廣體制讀經多年,已經摸索出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推進方案。 道中本部利用小長假和寒暑假,經常舉辦體制內教師專場培訓,多是馮文舉院長和吳迪校長等老師聯(lián)袂授課,所以,每到節(jié)假日,全國各地慕名而來老師們比較多,這次端午也不例外。6月5日下午,學員陸續(xù)報到。 當天晚上學員相見歡,由道中書院辦公室主任黃穎老師主持。相見歡環(huán)節(jié),請每一位學員上臺做自我介紹,告訴大家: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也是人生三個終極問題。 范曬標,來自湖南邵東,現居廣東東莞,通過哥哥開始接觸讀經,在武漢參加一次活動,更堅定讀經,回家后慢慢的引導愛人讀經典,愛人已經在廣東帶小孩子讀經典,希望來道中學習后,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來推廣更多的人讀經典。 田恒杰,來自山西晉城,一位歷史老師,通過哥哥嫂嫂接觸經典,哥哥家兩個孩子都在讀經典,自己家一個8歲的女孩,想學習后能讓自己家的孩子讀經典。 楊利國,來自河南洛陽,學校老師,做傳統(tǒng)婚禮,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經典。發(fā)現孩子讀了經典以后變化很大,回家什么家務都干。去年11月和孩子一起讀經典,從論語開始讀,孩子讀3年級了,堅持每天讀半個小時,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默契?,F在想來學習,回去以后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陳海青,來自湖北十堰,喜歡傳統(tǒng)文化,孩子全日制讀經典兩年半,讀經不光影響孩子,也影響成人,讓讀經貫穿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宋小弟,來自北京,現在在天津,是一名醫(yī)生。之前心態(tài)不好,朋友介紹經典,后來上下班路上都讀經典,發(fā)現自己變了,狀態(tài)特別好,因為經典是2000多年的文化,現在來學習讓孩子更好的讀經典。 周玉林,來自北京,特別的希望孩子讀經,但是家里人不同意,思想工作沒有做好,希望自己這次來學習把這個學的更透徹。 俞丹陽,來自湖北十堰,道中書院老學員,再次來道中是希望能夠更加充實自己,讓讀經教育在十堰市落地生根!人生終極目標是:讓人生不要浪費,讓我們下一代都成圣成賢! 劉曉偉,來自湖北十堰,這次我們十堰一起來了幾位老師,自己孩子2016年讀經典的。讀經教育特別好,我們自己這一代人已經錯過了黃金期,不要讓我們的孩子錯過。希望這次學習回去以后更好的帶自己孩子讀經典。 相見歡中還有陸續(xù)到來的老師們! 次日早晨下早課后,大家處理好信息,上交手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長期以來,道中書院在代管學員手機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訓導處把經驗做成明文化規(guī)范流程,按標準操作。 道中書院的嚴格只要來過道中的都有所領悟過。嚴明學習紀律,不分體制內外、長期短期,一刀切,全部上交手機,不留任何死角!集體觀看近一年來的訓導布告,接受警示教育看了布告,就不想被刷布告。 道中的嚴格是對每一位學員負責,既然排除萬難來這里了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好理論基礎,回去學校更好的落實經典誦讀進! 端午節(jié)中小學教師“經典誦讀”六小篇研習會培訓第一個饅頭:馮文舉老師帶讀王陽明《尊經閣記》、學員誦讀中! 第二個饅頭:王陽明《求學“六小篇”》讀經教育精粹文選研讀中! 道中特色第三個饅頭來啦!馮文舉老師讀經教育理論與實操八大專題系統(tǒng)授課!精彩不斷,掌聲陣陣。 馮老師授課要點記錄: 1.是聰明的孩子比較容易學好數學,而不是學數學使得孩子聰明。數學是開發(fā)聰明,而不是使用聰明。有沒有錢比會不會花錢更重要,有沒有聰明比會不會使用聰明更重要。教育應該放在如何開發(fā)孩子的聰明。什么叫聰明?一般的孩子是做一步想一步想三步,聰明的孩子是做一步想五步想十步,憑什么?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強。 2.先后關系也可以類比本末關系。中庸說,“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這里,本就是先,道就是要內求。 建構發(fā)達的腦神經體系在先,這是建體,建立本體,然后再開用。今天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厭學,就是大腦塞車現象,腦神經網絡體系沒有建構起來。 3.讀書的目的不是訓練口舌,但是可以附帶地訓練口舌。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老天的變化是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的。易經的乾卦象辭說,人類也應該向老天一樣,生生不息,生生不已,自強不息。 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哪個字最重要?“自”,就是自動,活動、生動。你不用理解他自己就理解。 6.文言文比較典雅優(yōu)美,變化多端豐富多彩,具有音樂的美感。相比白話文,對大腦的信息刺激量更大。 7.生產勞動是人面對物,教育工作是人面對人,人與人之間為什么可以溝通交流,因為人和人之間有共性。知識是研究客體的學問,智慧是研究主體的學問,客體在你的生命之外,主體在你的生命之內。 8.讀經典讀出心動的感覺,就代表這個智慧它還活著。讀經典心中有感動,孟子說,叫“怵惕”,牟先生說,叫“活動”。這不是孔子孟子給你的,是你本來內心就有的、天之所予我者。 9.外界的刺激是感,里面是通,所以是感通。有感覺叫感通,沒感覺叫麻木,麻木是不仁,感通就是仁。逆回來察覺你的心,用你的身體去證明,這叫作逆覺體征。 10.是否有德,是否有道,不是在于你活了多少歲。生命的價值不在于你活的多少歲,生命的價值就一個字“生”,是否能夠協(xié)助生命的生生之德,這叫“人生”。 11.如果孔子孟子活在今天,他們會做何事?如果他們不推廣讀經,我也不推廣讀經;如果他們推廣讀經教育,我也一定要推廣讀經教育,這是圣賢志業(yè),這是心安之道?,F實是不能夠讓人安心的,只有你做的事情合不合道,才能夠心安。 6月8上午,道中書院特約講師、河南漯河實驗二小阿博老師授課《經典與課堂》! 阿博老師:不要只給手機充電,要給自己充電!以后努力:自己充電才能給手機充電。但是自己充電了,手機肯定省電。
6月9日,道中書院特約講師、信陽市春華學校吳迪校長授課《以中華經典為載體,創(chuàng)學校特色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