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好學多文,對書法尤有興趣。他一生崇尚董書,但仍能廣泛涉獵趙孟頫、王羲之、王獻之諸家。此作學米,但秀潤圓轉(zhuǎn),仍有趙、董風韻,文雅的氣息,出自一統(tǒng)天下的大國君王腕下,誠屬不易。書后賜于翰林院檢討范光宗,仍保持了當日裝裱面目,則更難得了。 題?識 臨米芾書。 鈐?印 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齋(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譜 · 康熙卷》26、27、27頁) 鑒藏印 劉楷拜觀、劉氏珍藏、劉楷審定書畫印(二次)、子俊秘玩 出?版 1.《藝苑集粹》,第55頁,廣陵書社,2012年版。 2.《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大展》,第38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 釋?文 樣標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因作近臣。烹處豈期商嶺水,碾時空想建溪春。芳于久畹幽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 說?明 1.詩堂黃色描龍紋紙上書“御書”二字;本幅下方黃紙,右側書:“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六月十八日賜翰林院檢討。臣范光宗”。 范光宗,陜西邵陽人??滴醵吣辏?688年)戊辰科3甲84名。(參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1428頁) 2.康熙的御用寶璽,最著名的為“佩文齋御用十二寶璽”套印,佩文齋在圓明園暢春園內(nèi),是康熙帝的起居處兼書房,也是該園諸多文館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這十二方印璽雖屬康熙藝文用印,其印文卻反應了康熙的政治思想及道德觀念,如“保合太和”、“中和”、“戒之在得”、“稽古右文”、“坦坦蕩蕩”等。此作所鈐“佩文齋”、“康熙宸翰”“保合太和”正是其中之三方。 3.詩為宋人王禹偁(954-1001)《龍鳳茶》詩。所詠為產(chǎn)于建甌縣北苑之龍山和鳳凰山“芳于九畹幽蘭,圓似三秋皓月”的“北苑龍鳳團茶”。龍鳳團茶始于南唐,盛于宋元,至明初匿跡,四百余年。一直是“貢茶”上品。 宋朝皇室飲茶之風尤盛于唐代,太祖趙匡胤尚飲,嗣后諸帝嗜茶之風不減,官窯瓷器、龍鳳團茶,漸成宮廷象征與驕傲,宋徽宗推崇至極,親自撰寫《大觀茶論》以宣揚,“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比绱苏淦?,近御之臣方能蒙御賞。王禹偁更是“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王禹偁,北宋著名詩人、散文家。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以直言敢諫著稱。文宗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清新平易,格調(diào)曠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