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喜歡吃面食,南方人偏愛米飯,自古以來就有“南米北面”這一說法,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yè)生產、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都有關系。譬如北方因為降水量少,氣溫較低,耕地大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所以就以吃面食為主了。面食的種類繁多,比較傳統(tǒng)常見的有饅頭、花卷、面條,還有帶餡的餃子、包子和餡餅,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口感,因此而深受大家的喜愛。 現(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做面食又比較耗時,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從店里買來食用,花錢少又省事兒。但是做買賣必須要有成本和利潤跟著,所以從食材到制作過程哪能像我們自己在家做的那么隨心所欲。有的人是打怵面食是因為做不好,簡單的一個蒸饅頭要么跟個面疙瘩,要么表面都是坑洼,確實挺打消積極性的。那今天就來分享一款簡單的刀切饅頭做法,只要掌握好幾個點,任誰都能蒸出光滑細膩又暄軟的饅頭,下面就一起和我操練起來吧! 【刀切饅頭】所需食材:普通面粉300克 溫水160-170克 酵母3克 糖20克 制作步驟: 1.將普通面粉、酵母和糖一起放進容器中,混合拌勻。 2.一邊倒入溫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然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覆蓋保鮮膜放溫暖處進行發(fā)酵。 3.待面團發(fā)酵至原來的兩倍大,扒開內部呈蜂窩狀就基本發(fā)酵到位了。發(fā)酵的時間會因為環(huán)境、溫度等客觀原因而不同,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看面團的狀態(tài)。 4.操作臺撒適量干面粉防粘,取出發(fā)酵好的面團充分揉勻,揉至切開面團看不到氣孔為止。一定要有耐心,如果面團不揉到位,那么蒸好的饅頭就會坑坑洼洼的,不夠光滑細膩。 5.將揉好的面團先搓滾成圓柱形,用手在上面輕輕壓扁一些。 6.再用鋒利的刀切成饅頭生胚,兩邊不規(guī)則的面團揉到一起滾成圓形。 7.將切好的饅頭生胚依次排放蒸籠內,放溫暖處進行二次發(fā)酵。 8.待饅頭生胚的體積明顯變大冷水上鍋,開大火蒸十五分鐘左右,關火后等兩、三分鐘再打開蓋子,這一步也叫“虛蒸”。 9.暄軟光滑的刀切饅頭就出鍋啦!口感堪比面包,一出鍋孩子就連吃仨! 小貼士: 每種品牌的面粉吸水率都不一樣,揉面時水量可以預留出十克,然后再根據(jù)面團的軟硬度做調整,蒸饅頭的面團要軟一些。加入適量的糖有利于面團發(fā)酵,口感也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