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史遇春 須知,金佳氏的皇貴妃稱號,乃是其死后由乾隆帝追封。 金佳氏(公元1713年~公元1755年),生辰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五日。 金佳氏祖上為朝鮮義州人。 據(jù)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所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之“金氏”條載,金佳氏之兄金簡(被訛記為金鑒)是正黃旗包衣金三達(dá)禮的曾孫。而金三達(dá)禮與其兄弟金新達(dá)禮、金音達(dá)禮、金季達(dá)禮均為朝鮮義州人;四兄弟於明熹宗(朱由校)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亦即后金(皇太極)天聰元年后金入侵朝鮮(丁卯之役)時(shí),歸順后金,融入滿族。后來,乾隆帝命朝鮮修葺金佳氏在義州的祖墳,立神道碑。此神道碑及石人石獸在20世紀(jì)還能見到。 金佳氏家族原為金氏,初為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滿洲包衣。后因金佳氏得寵于乾隆帝,而被抬入滿洲正黃旗,賜姓金佳氏;不過,正式抬旗改姓,已嘉慶初期的事了。 金佳氏之父金三保擁有世管佐領(lǐng)的世襲職位;后為武備院卿。 金佳氏的兄長金簡官至乾隆朝吏部尚書。 雍正年間,弘歷為皇子時(shí),金佳氏入侍潛邸,為使女(格格)。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乾隆帝即位,八月二十五日,金佳氏被封金貴人。當(dāng)日,金佳氏之父、時(shí)任長蘆巡鹽御史的金三保還曾奏請進(jìn)京,并請謁雍正帝梓宮。對此,乾隆帝在金三保奏折上墨批,告誡金貴人之戚屬,要為國盡忠,不要因金貴人在宮中,而有任何恃恩之想。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五月十一日,金佳氏被晉封為嘉嬪。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正月十四日,金佳氏生皇四子永珹。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二月十三日,金佳氏被晉封為嘉妃。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七月十五日,金佳氏生皇八子永璇。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七月初一,沼封金佳氏為嘉貴妃;七月初九,金佳氏生皇九子,此子未命名即殤。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二月初七日,金佳氏生皇十一子永瑆。十月十七日,已故孝賢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靈柩入葬裕陵妃園寢,乾隆帝攜其時(shí)的皇后那拉氏、嘉貴妃金佳氏(時(shí)稱金氏)、怡嬪柏氏、穎嬪巴林氏、林貴人林氏、永璜福晉、永璋福晉、和敬公主、和婉公主等,前往裕陵親送,并參加奉安典禮;皇后那拉氏與嘉貴妃更是跟隨乾隆帝巡視裕陵地宮。由此可見,嘉貴妃所出之子,或已在皇位繼承人的候選名單之中。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42歲;十一月十六日追晉皇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謚淑嘉皇貴妃;其棺槨暫安于靜安莊殯宮。 根據(jù)《皇朝文典》錄入的祭文記載,金佳氏死于疢疾,即因高溫或體溫不正常上升而引起的疾病。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十月二十三日,淑嘉皇貴妃金棺送往圣水峪陵寢安葬;乾隆帝、皇后、舒妃等內(nèi)庭主位都親自到靜安莊殯宮臨送;十一月初二,葬入裕陵地宮。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其氏族被抬入滿洲正黃旗。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的子女情況: 皇四子永珹,履端親王。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正月十四日,金佳氏為嘉嬪時(shí)所生。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十一月,奉旨嗣履懿親王允裪孫。 皇八子永璇,儀慎親王。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七月十五日,金佳時(shí)為嘉妃時(shí)所生。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三月,封儀郡王。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晉儀親王。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八月初七日,薨逝,年八十七。謚曰慎。有子二。 皇九子,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七月初九日,金佳氏為嘉貴妃時(shí)所生。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四月二十七日,殤,年二歲。隨葬端慧皇太子(即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之乾隆帝皇二子永璉)園寢。 皇十一子永瑆,成哲親王。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二月初七日,金佳氏為嘉貴妃時(shí)所生。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封成親王。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三十日,薨逝,年七十二。謚曰哲。嫡福晉富察氏,傅恒之女。清代皇室書法家。 《乾隆帝晉封嘉妃為嘉貴妃冊文》云: “爾嘉妃金氏、祇奉女箴。凜遵內(nèi)則。恪勤有素。膺褕翟之光華。婉順靡愆。葉珩璜之矩度?!?/p> (本篇結(jié)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