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夕,北京市服裝業(yè)同業(yè)公會的皮貨服裝類型共有10家私營企業(yè)。分布在王府井大街兩側(cè)的有世界顧繡(顧繡指上海九畝地的露香園顧名世一家的刺繡,世代相傳,后以精致繡工皆稱之謂“顧繡”)皮貨店、茂林顧繡皮貨店、建華皮貨服裝店、泰來皮貨服裝店,還有分布在崇內(nèi)大街的孚中皮貨服裝店、東華門大街的恒興顧繡皮貨店、南池子飛龍橋的福美皮貨服裝店、東銀絲溝的永興皮貨服裝店,再有前外東珠市口的天利顧繡皮貨店、西湖營的元隆顧繡綢緞店。 在1953年同業(yè)公會改組以前,它們屬于原估衣業(yè)同業(yè)公會的顧繡皮貨類型的會員。說起這個顧繡皮貨類型,是由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以后,許多外國使館官員、軍隊官兵、教會神職人員、洋行商人和旅游人員也都云集北京。 由于清朝末年,封建統(tǒng)治,岌岌可危。一些達官貴族收入拮據(jù),國內(nèi)官服式樣有所改變,男服平日由蟒袍補褂改穿長袍馬褂,女服由敞衣裙子改穿旗袍,也有改穿西裝的。 所以有大量的顧繡男女衣服,因無法穿用,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這些賣主大部分是過去的大戶乃至市民,因為等著錢用,不得不低價賣給“估衣鋪”、“打鼓的”。一些“估衣鋪”白天收購,第二天一早就在西草市設攤出售。 一些洋人為了欣賞中國的繡花工藝,花錢不多,買來幾件繡花衣服,既可當晚禮服穿用,參加舞會或晚會,還可當睡衣穿用,更有的當作珍品收藏起來,也有的寄回國去作為禮品送給親友,很受歡迎。 有些外國商人就成批收購運回國去轉(zhuǎn)賣營利。這些顧繡佳品花型各異,繡工精細,彩色悅目,可惜只有觀賞價值沒有實用價值、又因洋綢洋縐大量進口而失去銷路。所以顧繡商人趁機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獲利較豐。 與此同時在估衣業(yè)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顧繡類型。他們都是外省人,為了維持生計,苛苦工人,省吃儉用,為自己積累資金。在西湖營內(nèi)租賃房屋,開設內(nèi)局。 有的背著貨包出入使館、飯店、外國人住宅,進行推銷,也有的等客上門。自己商品不全,可以到同行家找貨,賣了付款,賣不了退貨。顧繡店不管登門賣貨,還是等客上門買貨,都要給外國人住宅管事的、飯店服務員、還有東交民巷拉牌車的底子錢,多到銷貨額的15%。 不然管事的,服務員不讓進門,拉牌車的不給介紹。來到西湖營瀏覽購物者,都是些外國人和歸國探親華僑。顧繡行為了擴展業(yè)務,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培養(yǎng)英語人材,以便接待外國顧客。 經(jīng)商外語學通了,也掌握了外國顧客的直好,又加當時貨源潛力很大,買賣也越做越大,戶數(shù)不斷增加。所以有的顧繡店在東珠市口建房營業(yè),由賣顧繡、錦緞、地毯,發(fā)展到制做供應裘皮大衣及各種皮毛制品。 當時已經(jīng)形成相當規(guī)模的有振德興、德源興、裕順興、振華商行。除此之外,其他各戶只賣顧繡不賣皮貨,在正常的情況下業(yè)務都有發(fā)展。“七七”事變以后,日寇侵略我大部分國土長達八年之久。 珍珠港事件后,在北京的外國僑民,被日寇關進濰縣集中營,因此這個行業(yè)有貨賣不出去,除振德興轉(zhuǎn)營出口業(yè)務,其他三戶相繼停業(yè),人員遣散。彼時在德源興任經(jīng)理或主要負責人員,膺有人力股,分得部份股金,于日寇投降前夕,在東珠市口和前門大街開設了振益顧繡皮貨店、德順顧繡皮貨店,還在東華門開設了恒興顧繡皮貨店。 生意蕭條,勉強維持,為后來的復蘇起了保存實力的作用。日本投降后,美國軍隊空運北京,由于長期的戰(zhàn)爭生活,他們每個人腰包里裝著很多美鈔和國民黨的“關金”。 一看到北京有這么好的顧繡和皮貨,愛不釋手,大肆購買,這些殘存下來的顧繡皮貨店,又枯木逢春,利市三倍,幾天之內(nèi)有的便成了暴發(fā)戶了。從那時起,中國婦女穿裘皮大衣的人多了起來。 由于王府井大街是中外顧客來往購物的繁華街道,1946年振益顧繡皮貨店在王府井大街買房建店,創(chuàng)建了世界顧繡皮貨店。德順顧繡皮貨店遷到王府井創(chuàng)建遠東皮貨服裝店,1949年改為建華皮貨服裝店。 另外茂林顧繡皮貨店、泰來皮貨服裝店也先后在這條街上開始營業(yè)。王府井大街增添了這些新穎高檔皮貨服裝行業(yè),填補了這個品種的空白。 與此同時,孚中、恒興、福美、永興等顧繡皮貨店也在東城區(qū)其他街道開業(yè),只有天利、元隆還在原地經(jīng)營。然而好景不長,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通貨膨脹,物價一日三漲,使得這些商店,貨一賣出,就不能原價補回。 幾年之間帳面金額成倍增加,而庫存商品大量減少,出現(xiàn)了嚴重虛盈實虧。再加上國民黨的苛捐雜稅舉不勝舉,使得這些企業(yè)茍延殘喘,朝不保夕。 1949年全國解放,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為了恢復國民經(jīng)濟很快就頒布了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nèi)外交流的政策,鼓舞了這個類型的會員恢復了營業(yè)。10月1日,首都群眾齊集天安門前舉行了開國大典。 在這全國人民歡慶的日子里,我們的友好鄰邦——蘇聯(lián)和一些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來京建立各自的使館,還派來很多專家?guī)椭覈ㄔO。他們的到來,為皮貨服裝類型的企業(yè)帶來了新的生機。 因為他們有的地處寒帶,無論男女老幼,都愿意也需要穿裘皮大衣和皮革服裝。在這些國家里的皮貨服裝沒有我國這么豐富多樣、工價便宜、制做方便,況且他們個人收入有限,在國內(nèi)想買也買不了。 他們來我國支援建設,我國政府按人每月發(fā)給優(yōu)厚生活補貼,他們把節(jié)余下來的錢購買生活用品,而且首要目標就是到王府井的皮貨服裝店里購買水獺皮裘皮大衣。隨后其他幾家的業(yè)務也先后開展起來。 這些使館人員、科技專家、工程技術人員,有的住在北京,有的住在外省市。國家為他們提供交通住宿上的便利條件,他們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來京購物或定做衣服。幾年當中顧繡成為被淘汰的商品,而皮制服裝成為快貨。 1953年隨著估衣業(yè)同業(yè)公會的撤銷,這10戶皮貨服裝類型的會員戶,理所當然地轉(zhuǎn)為服裝業(yè)同業(yè)公會的會員戶。 銷售品種:主要是裘皮大衣、披肩、皮領、皮帽、皮手揣、皮領袖、鑲頭皮圍脖、皮衣里、鑲頭虎豹皮褥子、珍珠毛馬甲,也有的兼營長毛絨大衣和布面皮猴,還有皮革服裝。 銷售方式:多數(shù)是門市銷售。惟福美、永興兩戶深居胡同里,采取出入使館住宅,送貨試樣。所售裘皮、皮革服裝,成本昂貴,一家商店,對品種、號型、花色、式樣、很難預備齊全。 所以在供應上歷來采取預收定金,選料、選樣,量體裁衣,定做為主,顧客完全滿意才能交貨。也賣部分成品。對臨時來京或旅游的顧客,時間短促,24小時之內(nèi)即可做出并交付一件定做的裘皮大衣。 這在別的國家是完全作不到的。還可改舊翻新,來料加工,皮革服刷色。為了招攬顧客爭取大號,對小修小改、釘個扣子也都熱情服務,分文不取。 加工方式:皮貨服裝類型開始生產(chǎn)裘皮大衣,在裁縫工序上求助于蘇州胡同由上海來京的洋式女服裁縫,后來發(fā)展成為幾家專做裘皮大衣的作坊,在皮貨裁制工序上依靠東珠市口一帶的皮局子。 其加工過程先由顧客選好皮料和式樣,售貨員量好尺寸,經(jīng)過裁縫制出絨樣,顧客試穿,一次不合適,再試二次或三次,以合適為準。再請皮局按絨樣制成裘皮衣料,返交裁縫制成裘皮大衣。 裁縫制做絨樣之前,必須先將條絨用烙鐵熨平,達到抻而不長、揉而不縮、直而不斜,才能保證制做當中不走尺寸、不變式樣。絨樣準確,皮料才能準確,皮料準確,做出裘皮才能隨身合體。 皮料加工:首先經(jīng)化學硝皮廠,在皮張時期進行熟制,去其油污臭味兒,須要染色的同時加染。再經(jīng)皮局吹縫,把皮張傷殘之處,剪順刀口,縫嚴、整平。依次配制,把顏色均勻,毛頭平順,大小相似的皮張配在一起,進行裁制。 就是把配制的皮張按橫向排列成其寬度,上下排列成其長度。整件衣料必須色均毛平,脊正條直,把每件衣服所用若干皮張,按絨樣拼成衣料,縫在一起,最后把絨樣的尺寸、式樣劃在木制的釘板上,將皮料刷水潤濕,用鐵針釘在釘板上釘平曬干。再經(jīng)吹毛求疵般的整修,才算完成一件裘皮衣料。 在花樣制做方面,根據(jù)皮張的特點可以做成整皮的衣料,順排劈方或劈方拼“人”字的衣料。有的皮可以做順毛、也可以做倒順毛的衣料。最流行的花樣、要算一條龍和加革一條龍作法。 比如一件裘皮長大衣須要身長3市尺以上,除了金錢豹皮,一張皮的長度能夠達到大衣長度的要求。其他各皮都要用兩張以上的皮張上下拼接,才能夠長。所以上一張的臀部與下一張的頭部拼接之后,由于接口處毛頭厚薄不一致,必然出一道橫杠,影響美觀。 顧客常感到美中不足。這些商店為了開展業(yè)務,適應顧客心理。為了解決接口處不要橫杠,從橫縫發(fā)展到月牙縫、鋸齒縫、三尖縫,以提高美觀程度。從40年代起又發(fā)展到一條龍的作法。 幾張皮上下拼接起來,完全沒有橫杠。對于一些不適于做一條龍的皮張如灰鼠皮、貍子皮等,仍用以上的幾種做法。 一條龍的做法:為了制做一件裘皮大衣而不出現(xiàn)任何一道橫線縫,以提高裁制工藝和裘衣的美觀水平,達到物以藝貴的目的。從1945年以后,這些皮貨服裝店,從美國定購的裘皮大衣樣本上,發(fā)現(xiàn)一條龍裁制方法,開始對一條龍的裘皮大衣仿制起來。 它的做法是把平好的皮張如一張水貂皮長1.6市尺,寬5.5市寸,根據(jù)需要可裁成80個“人”字,每個“人”字寬2市分。在縫制過程中,把每個“人”字的交叉處拼縫2.5市分,每個“人”字相接相拼,依次把80個“人”字縫成一個長條,長度增長2市尺,加原長1.6市尺,總長變成3.6市尺,寬度由原來5.5市寸縮窄到1.5市寸,總的面積與加工前相比不增不減。 28張水貂皮可做一件裘皮大衣,裘衣的每個部位有長有短,過長的皮條,按“人”字拆下其過長部分,縫在需要增長皮條的同一部位上,叫作“入條”。經(jīng)過“入條”后縫制起來的“人”字條,宛如一體,根本看不出任何拼接的橫杠來。 根據(jù)裘衣尺寸“串條”“入條”,做出長短不同的皮條,加以合攏拼縫、釘平、整修,一件從上到下無有橫縫的“一條龍”裘皮大衣料才算完成。28張水貂皮要裁成2240個“人”字,再串長縫好。 手工裁、機器縫,要40個工作日。所以名貴的裘衣,要配以高超的工藝和較長的工時,就更加名貴。 加革裘皮一條龍和全皮裘皮一條龍的做法完全相同,只是兩個裘皮“人”字中間夾一個皮革“人”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裘皮用料,保持美觀,減輕重量,降低成本。 因為每方尺裘皮原料比皮革原料的成本高出一兩倍多到十幾倍。另外有些顧客來自中寒地帶,對狐皮、貉皮頗為欣賞,惟嫌其毛厚體重或售價昂貴,在所處中寒氣候下穿用有些多余。 為了滿足這部分顧客的需要,加革之后就起到了相應的作用。加革裘皮一條龍,在裁制過程中,把“人”字條加寬到3市分,做成之后毛、革之間會出現(xiàn)層層梯形,稱為梯形一條龍。 在皮革加工方面,這些皮貨服裝戶由經(jīng)營顧繡轉(zhuǎn)營裘皮。解放后,隨著蘇聯(lián)和東歐諸國顧客的需要,福美、永興兩戶增供皮革夾克和男女長短大衣,采用做西服的技術制做皮革服裝,自然與傳統(tǒng)的被服廠批量生產(chǎn)的做法形成了獨有的特點。 其最大的特點是基于顧客的嚴格要求,皮革服裝穿在身上,與白襯衫配套,它的顏色不能沾污了白襯衫的領面和袖口。福美皮貨服裝店與合濟制革廠互相結合,由合濟制革廠以福爾摩林為主,加以化學染料和化工原料為輔,配成黑、煙、墨綠、深灰和其他各色的色漿。 用電動噴霧器把色漿噴在透茬的皮革面上,經(jīng)過試驗,倒上開水用布擦干,并不掉色。拿這種皮革制成男女大衣和夾克,經(jīng)過顧客穿用,確實達到不染襯衫的要求。 由于顏色全、不掉色、量體裁衣、按期交貨,常住我國的外國專家和使館人員不僅買回自用,還大量地為親友代購帶回國去,甚受國際友人的稱贊,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但福美控制了合濟制革廠,這種不掉色的皮革和技術不能出賣或轉(zhuǎn)讓他人,只許其獨家經(jīng)營,合營并店后才加以擴大。 隨著裘皮業(yè)務的發(fā)展,建華前身遠東皮貨服裝店1946年在王府井路西安福樓舊址開業(yè),1949年北京解放更名為建華皮貨服裝店,1951年遷至王府井路東25號繼續(xù)營業(yè),始終設有裘皮大衣制做車間。 1955年孚中皮貨服裝店,初設裘皮服裝和皮貨裁制車間。他們對熟制、硝染及皮張鑲頭、小毛馬甲的中式裁縫等多種加工全靠廠外,其他8家沒有自設車間,全部廠外加工。 這可以說明北京的裘皮大衣是從1900年以后從經(jīng)營顧繡演變發(fā)展起來的,皮革服裝和染色技術的改善是解放后才得到發(fā)展的。 進貨渠道,來自本市的一些皮局子,分布在東珠市口大街、東大市和東、西半璧街,專門生產(chǎn)各種細毛皮貨。它們從外地和本市買進生皮,委托熟皮局子和硝染廠,加工熟制或硝板,染色后自己制成皮筒,即大褂筒、馬褂筒、長袍筒、大衣料、皮褥子(寬1.8尺,長3.6尺),都是作皮貨原料的幾種規(guī)格。 顧客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買得原料,按尺寸改制成皮大衣里或裘皮大衣料。一件皮筒不夠,可另配另皮。皮褥子指的是向國外出口的一種規(guī)格,一般號型的長裘皮大衣用四條皮褥子,短大衣用三條皮褥子就可夠用。 因為皮貨是一種貴重商品,進貨需要大量資金。由于資金所限,又要充實貨源,加強競爭,皮貨服裝店除了從皮局子進貨以外,還借助同行、同鄉(xiāng)和親屬等關系,與一些皮局子結成代銷關系。 其交易方式,由皮貨服裝店派一名精通質(zhì)量、把握行情、言行可信的業(yè)務員,每天早市就到各家皮局看貨,遇有對銷的商品,講明價格,進行代銷。業(yè)務員將貨帶回,加利標價出售,賣出后付款,賣不了退貨。 商品售價標的是暗碼,各家的暗碼均不相同,如孚中的暗碼是“孚貿(mào)達環(huán)球,中信立五洋”,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利潤高低,隨市定價,如進價便宜,利潤可多加,進價若高,利潤可少加,平均利潤約在25%左右,并且討價還價。 這些皮貨服裝店所購進和代銷商品,大都是海龍、水獺、玄狐、蘭狐、紅狐、貂皮、貉絨、猞猁、貍子,黃狼、水貂、猸鼠、灰鼠、油獺、旱獺等細毛皮貨。 工商之間既可進貨又可代銷的方式,對活躍市場,方便顧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皮貨服裝店為了本身利益,也注意培養(yǎng)人材。解放前采取的是學徒制,掌柜的是一店之主,向徒工傳授業(yè)務知識和經(jīng)營方式。學徙工大部分是來自農(nóng)村、上過小學、十五六歲的青年。 托親友帶到北京,忍痛受苦,學些本領,養(yǎng)家糊口。進店之前先要試工三天,頭兩天白天試工,主要觀察徒工是否勤勞、動作敏捷、心地誠實,晚上回原住處休息,第三天試工結束。 雙方都滿意,主要是掌柜的滿意,就讓徒工搬來行李,進店上工,試工就此結束。也有個別徒工嫌臟嫌累、受不了這里的“垂手站立,待人點煙倒茶,遇事謙讓”等規(guī)矩,回到住處通過介紹人婉言謝辭,另找工作。 學徒期公認為三年,三年之內(nèi)只供膳宿,不發(fā)工資。三年之內(nèi)徒工辭店或店辭徒工,雙方都不索賠。其他行業(yè)徒工辭店,有的包賠飯錢。學徒三年期滿,才發(fā)給低級工資,也允許回家探親。 年終結算企業(yè)盈余,股東、掌柜、大師兄都按東股,人力股分紅或饋贈。學徒工未滿三年的沒有饋贈,個人穿用、全由家里供給。 徒工進店,首先要干勤雜活。這些皮貨服裝店,都有炊事員做飯,徒工就免去了這一層勞動。徒工最艱苦的一年,要算學徒的第一年,店里最苦最累的活,都要干到,養(yǎng)成習慣,不以為苦。 一年之后,又有新的徒工進店,就把臟活、累活接了過去。上屆的學徒工又開始向高層次的業(yè)務經(jīng)營學習。進店初期,首先要學習禮貌用語,見了生人進店,先要讓座、點煙、倒茶,再問“貴姓?”。“臺甫怎么稱?”(叫什么名字)“寶號是誰家?”“您要找誰?”“辦什么事情?”,然后找來主辦人洽談。在熟習了內(nèi)部環(huán)境,掌握了營業(yè)用語之后,才能逐步走進柜臺。 二要學習業(yè)務知識。皮貨服裝店所經(jīng)營的皮貨,大部分來自國內(nèi)邊遠山區(qū)和鄉(xiāng)村,也有國外進口的,野生動物的皮張居多,所以經(jīng)營皮貨的人員看不到這些動物的成長情況,學習當中又沒有文字資料,全憑買賣人員在看貨交談的來言去語中,判斷皮貨或皮張的品種、產(chǎn)地、質(zhì)量、殘損、雌雄、做工、價格的差別。 徒弟們細心聽取牢記在心,逐步掌握對商品的鑒別能力,促使一個學徒工由于多干,才能多學、多懂,直到自己勝任獨立處理買賣業(yè)務,所以說“實踐出真知”。 三要學習外語。解放前徒工進店,以學習英語為主。因為當時英、美人的購買力較高,買得起大號貴重商品,有利于營業(yè)。學會英語不僅可以接待英美顧客,也可以與其它一些國家的來客談買賣,甚受掌柜的重視,因為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開始時,先由師兄幫助買來初級英語讀本,從學習26個字母入手,逐步提高,有的進而參加了前門外就近的私人英語補習夜校,也有的考入基督教青年會英語補習夜校,直到四年畢業(yè)。 有些人已學會了英語會話(行業(yè)用語),簡單信件和英文打字。個人肯學,不多占用工作時間,掌柜看到有利可圖,也就默默允許了。解放后,轉(zhuǎn)向?qū)W習俄語。 由于在用中學,又在學中用,向書本學,向外文報章雜志學,對話中還向顧客學,對行業(yè)用語學習比較深透廣泛,多數(shù)業(yè)務員由于外語的表達能力強,引起了外國顧客的信賴。為了業(yè)務急需,多數(shù)商店也聘用了俄文翻譯。 因此很多外國顧客來店買到成品,還能預付定金選料、選樣定做皮衣,不但能到繁華街道上的商店來購物,也能找到僻靜胡同的連家鋪買貨、定衣。由于掌握外語,發(fā)揮了交流的作用。 1956年全行業(yè)公私合營以前,服裝業(yè)的皮貨服裝類型10家企業(yè),座落在王府井的有建華、世界、茂林、泰來,分布在王府井外圍的有崇內(nèi)大街的孚中、南池子飛龍橋的福美、東銀絲溝的永興、東華門的恒興。 另有前外東珠市口的元隆和天利。全行業(yè)合營當中,為了保持這些企業(yè)的特點,經(jīng)政府批準,把與這些企業(yè)有密切聯(lián)系的生產(chǎn)加工戶,通過廠店合營,吸收進店。 隨后元隆、天利在東珠市口合為一店,采用元隆顧繡皮貨店的字號,外賓業(yè)務很有發(fā)展。孚中分為兩部,車間劃歸服裝七廠,業(yè)務部分遷至西城區(qū)組建了西單服裝店,經(jīng)營內(nèi)銷服裝和皮貨。 建華在王府井大街25號原址與26號的茂林,27號的泰來經(jīng)過與福美、永興合并而成的福美皮貨服裝店,再加上世界、恒興兩家顧繡皮貨店,七家企業(yè)合為一體,統(tǒng)用建華皮貨服裝店的字號。 同時也吸收了各戶合營進店的廠外加工戶。這些廠外加工戶制做裘皮大衣、皮革服裝和小毛馬甲的業(yè)主和工人14人,皮毛裁制、配制、縫制、鑲頭等27人,制革4人,從此建華皮貨服裝店占有這條街的三個門牌、七間門面。前店后廠、工種齊全、是北京市唯一的一家皮貨服裝店。 主要生產(chǎn)供應長毛絨長短大衣、男女布面皮猴、皮革服裝、裘皮長短大衣、裘皮坎肩、鑲頭皮張圍脖、鑲頭皮褥及皮里、皮領等各種皮毛制品。其主要特點是既供成品,也量體裁衣、加工定貨,急件24小時可交一件裘皮大衣,自產(chǎn)自銷,質(zhì)量求實,做工精細,式樣新穎,對自己經(jīng)營的品種,還可修理刷色,補充了國營大店無法俱備的細小工種和工序。 只有在黨的領導下,這個皮貨服裝店才能實行全類型的大合并,不斷改善經(jīng)營管理,培養(yǎng)各種人材,為爾后的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致蜚聲中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