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产国偷v产偷v自拍,国产午夜片在线观看,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 <output id="e9wm2"></output>
    <s id="e9wm2"><nobr id="e9wm2"><ins id="e9wm2"></ins></nobr></s>

    • 分享

      《唐詩鑒賞辭典》第二百八十四首《別韋參軍》(高適)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別韋參軍

           【盛唐·高適·七言古詩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拼音版:

      èr shí jiě shū jiàn , xī yóu cháng ān chéng 。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jǔ tóu wàng jūn mén , qū zhǐ qǔ gōng qīng 。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guó fēng chōng róng mài sān wǔ , zhāo tíng huān lè mí huán yǔ 。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bái bì jiē yán cì jìn chén , bù yī bù dé gān míng zhǔ 。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guī lái luò yáng wú fù guō , dōng guò liáng sòng fēi wú tǔ 。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tù yuàn wéi nóng suì bù dēng , yàn chí chuí diào xīn cháng kǔ 。

      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shì rén yù wǒ tóng zhòng rén , wéi jūn yú wǒ zuì xiāng qīn 。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qiě xǐ bǎi nián yǒu jiāo tài , wèi cháng yī rì cí jiā pín 。

      且喜百年有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

      dàn qí jī zhù bái rì wǎn , zòng jiǔ gāo gē yáng liǔ chūn 。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huān yú wèi jìn fēn sàn qù , shǐ wǒ chóu chàng jīng xīn shén 。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zhàng fū bù zuò ér nǚ bié , lín qí tì lèi zhān yī jīn 。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作品介紹]

      《別韋參軍》是唐代詩人高適于求仕未得,浪游梁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此詩是借贈別之機杼寫失意之懷抱。前十二句詩人自敘入京求仕、落拓失意、客游梁宋的經(jīng)歷;后十句寫與韋參軍的友誼及惜別之情。全詩基本上采取了長篇獨白的方式,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膽相照,又多用偶句和對比,講究音韻,讀來音情頓挫,雄渾奔放,具有流美婉轉(zhuǎn)的韻致。

      [注釋]


      1、解書劍:會讀書擊劍。謂學文學武。唐孟浩然《自洛之越》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解:一作“辭”。
      2、長安:唐代都城,在今陜西西安。
      3、君門:猶宮門。亦指京城。三國魏曹植《當墻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說陳,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
      4、屈指:計算時日。比喻時間短或數(shù)量少。唐劉禹錫《讓同平章事表》:“克期而進,屈指可平。”公卿:泛指高官。漢荀悅《漢紀·昭帝紀》:“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section>
      5、沖融:和洽。邁:超過。三五:三皇五帝。
      6、歡:一作“禮”。彌:充滿,遍及。寰宇:猶天下,指國家全境。
      7、近臣:指君主左右親近之臣?!赌印びH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唫?!?/section>
      8、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干:干謁。明主:賢明的君主。
      9、負郭:近城的田,最為肥美?!妒酚洝ぬK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10、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開封和商丘一帶。
      11、兔苑:園囿名,也稱梁園,在今河南商縣東,漢梁王劉武所筑,為游賞與延賓之所。歲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抖Y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section>
      12、雁池:漢梁孝王劉武所筑兔園中的池沼名。垂釣: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
      13、遇:一作“向”。
      14、最:一作“情”。
      15、見:一作“有”。百年:一生;終身。晉陶潛《擬古》詩之二:“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section>
      16、嘗:一作“當”。
      17、彈棋:古兩人對局棋,二十四子,紅黑各半。筑:狀如箏的樂器,十三弦,以竹擊。
      18、歡娛:歡樂。漢班固《東都賦》:“于是圣上親睹萬方之歡娛,久沐浴乎膏澤。”
      19、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20、丈夫:一作“終當”。
      21、臨岐(qí):即“臨歧”,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別之辭。

        [譯文]

      二十歲便文武精通,向西游歷闖蕩京城。
      抬頭仰望宮廷大門,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國家風氣和洽超過三皇五帝,朝廷的禮樂教化已遍及寰宇。
      白玉珍寶都說賜給身邊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見明主。
      回到了洛陽卻沒有半垅良田,東行梁宋這也不是我的故土。
      在兔苑里墾田沒有多少收成,在雁池邊垂釣內(nèi)心常常痛苦。
      世人待我如同眾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對我來說才最為知心。
      更欣喜一生相交態(tài)度無改變,沒有一次推卻稱說自家清貧。
      我們一起下棋奏樂從早到晚,縱酒高歌在楊柳青青的早春。
      歡樂沒有盡興就要分手離去,這讓我惆悵不已又黯然傷神。
      大丈夫不作小兒女那樣分別,在路口揮灑熱淚打濕了衣巾。

        [作者介紹]

      高適(704—765),字達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二十歲時游長安求仕無成,長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天寶八載(749)舉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十二載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書記。安史亂后任左拾遺、淮南節(jié)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等職。廣德二年(764)召還長安為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次年卒,贈禮部尚書,謚忠。兩《唐書》有傳,年譜多種,今人周勛初《高適年譜》較翔實。其詩多作于顯達前,擅寫邊塞軍旅生活?!霸姸嘈匾苷Z,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與岑參并為盛唐邊塞詩派代表人物,但風格各異,“岑超高實”(劉熙載《藝概》卷二)。高適的邊塞詩,大都并不留意于對塞上奇?zhèn)ス妍愶L光的描繪與贊賞,也不只限于對將士公忠體國、英雄無畏精神的歌唱,而常常是以一個政治家或軍事家的眼光來觀察塞上的事事物物。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明人輯《高常侍集》,今人有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

      賞析

      《別韋參軍》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當時高適正處于雖貧困卻豪邁的梁宋時期。此詩和《別董大二首》一樣,都是送別詩中少見的意氣風發(fā)之作。高適二十歲入京,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正是開元盛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表面上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實際上皇帝已開始倦于政事,統(tǒng)治集團日見腐化,詩人憑“書劍”本領(lǐng)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離京自謀出路,客游梁宋。開元二十三年(735),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詩人就試于“有道科”,這詩便是詩人離梁宋而就試于京師時寫的。韋參軍是宋州刺史下屬官員,與詩人交往很深。

      整體賞析

      此詩前十二句,寫詩人闖蕩京師、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實經(jīng)歷。那時他年紀輕輕,自負文才武略,以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兩語,寫出了詩人聰明、天真、自負的性格特征。但現(xiàn)實遭遇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樣。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樂窩里?!皣L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說國家風教鼎盛,超過了三皇五帝,朝廷禮樂遍及四海之內(nèi)。這兩句,貌似頌揚,實含諷意;下兩句“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實貶的注腳。干謁“明主”不成,只好離開京師。但不能回家,因為“歸來洛陽無負郭”,家中根本沒有多少產(chǎn)業(yè)。故詩人不得不帶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帶謀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漢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筑兔苑,開雁池,作為歌舞游冶之所,詩中借古跡代地名,是說自己在這里種田捕魚,生計艱難。不說“捕魚”而說“垂釣”,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釣”故事,說明自己苦悶地等待著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寫與韋參軍的離別,生動地描寫了他們之間的深摯友誼和難舍之情。“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這兩句,看似尋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對韋參軍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說他們的友誼經(jīng)過長期考驗,韋參軍經(jīng)常接濟自己,從未以“家貧”為辭借口推卻過?!皬椘鍝糁兹胀恚v酒高歌楊柳春?!薄鞍兹胀怼币娖淙障ο嗵帲骸皸盍骸币娖浼扔吻腋?。這樣的友情,的確舍不得分開?!皻g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薄绑@心神”三字,寫出了與朋友相別時的痛楚之狀。但為事業(yè)、前程計,又不得不別,因而勸慰朋友:“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span>
      這首詩寫得肝膽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寫詩要求語忌直出,脈忌外露。但這絕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凹芍薄笔菫榱恕吧罨备星椋手笔菫榱藢嵡閷懙酶罢妗?,二者似迥異而實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寫苦不見頹靡之態(tài),惜別仍發(fā)豪放之情,快人快語,肝膽相照,表現(xiàn)出主人公鮮明的個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動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詩基本上采取了長篇獨白的方式,“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詩中又多用偶句和對比,講究音韻,讀來音情頓挫,雄渾奔放,具有流美婉轉(zhuǎn)的韻致。

      名家點評

      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適有《贈別李少府》云:“余亦愜所從,漁樵十二年。種瓜漆園里,鑿井盧門邊。”《贈韋參軍》云:“布衣不得干明主”、“東過梁宋無寸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其生理可謂窄矣。及宋州刺史張九皋奇其人,舉有道科中第,調(diào)封丘尉,則曰:“此時也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圣朝。牛犁釣竿不復見,縣人邑吏來相邀?!眲t是不堪漁樵之艱窘,而喜末官之微祿也。一不得志,則舍之而去,何邪?
      明代高棅《增訂評注唐詩正聲》:周云:淡語情款自深,結(jié)處與王勃《送杜少府》一格。
      明末邢昉《唐風定》:高、岑豪壯感慨,人所共知,其清疏瘦勁處,罕有知者,如此種是也。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收四句入別。

      佚名

      賞析

      在盛唐時期,豪邁浪漫的詩人除了李白之外,還有高適。他雖沒有李白那樣縱橫絕世的才氣,卻有非凡的政治能力。二人性格十分相近,目空一切,壯志干云,曾結(jié)伴在梁宋一帶漫游。高適早年曾到長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去邊塞尋求報國機會,但也沒有結(jié)果。而后,他在梁宋一帶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活。這一時期,他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好詩。大概是'文章憎命達'之故,等到安史亂后他官位漸高,好詩也逐漸少了?!秳e韋參軍》就是寫于雖貧困卻豪邁的梁宋時期,和《別董大》一樣,都是送別詩中少見的意氣風發(fā)之作。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這開首五言四句,是詩人自道早年經(jīng)歷。迎面撲來的是盛唐特有的昂揚的氣息,在那個狂人輩出的時代,士子們懷著自信和理想,去長安尋求寬闊的人生之路,希冀著成就一番偉業(yè)。高適便是在弱冠之年來到天子腳下,憑著'解書劍'的文才武略,他是那樣自信,以為公卿之位屈指可取,他眉眼炯炯地抬頭看那皇宮巍峨的大門,想象著自己立刻就能頭戴花翎地進進出出。真是年輕人的自信和天真啊,仿佛世界就是他的,雙掌一合就能握在手中。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在他胸中像海水一樣涌動、翻滾,是那樣急不可待,他要追趕易逝的歲月。在那篇有名的《塞下曲》中他說道:'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jīng)何足窮。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所以他不甘心做一個皓首窮經(jīng)的酸朽書生,他要趁著風華正茂,來長安干謁圣主,博取功名!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墒乾F(xiàn)實不動聲色地嘲笑著年少輕狂的書生,是啊,在這個太平盛世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禮樂制度遍澤四海;文治武功,風教的鼎盛,恐怕連三皇五帝的時代也不能及??墒沁@樣'偉大'的朝世,豐功偉績都是屬于天子近臣的,一介布衣,沒有資格去干謁圣明的君主。似褒實貶的四句話,將詩人心中的不平一吐而盡。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受了挫敗的詩人回到家鄉(xiāng),但家中卻沒有良田沃土,何以生活呢?他只好東去梁宋,在商丘謀生。漢代的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筑起兔苑,開鑿雁池。詩人在曾經(jīng)的歌舞游冶之所種田捕魚,艱難地尋求生計,為收獲不豐而心酸發(fā)愁。這四句中連用幾個典故,牢騷之情纏繞其中,令人頗感無奈心酸。詩人的家鄉(xiāng)在河北景縣,而非洛陽。之所以說'歸來洛陽',是因《史記·蘇秦列傳》中有一段說:'且使我有雒(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蘇秦當年引錐刺股、發(fā)奮讀書以求功名顯達的事跡,在詩人心中定有強烈的共鳴。當年的策士雖早年落魄,最終卻能縱橫六國、榮歸故里,這對失敗之際的詩人也是莫大的鼓勵。雁池垂釣,又用了姜太公垂釣渭水以待賢君的典故,來激勵自己暫且忍耐,雖然也會'心長苦',但或許有一天,會遇到像周文王那樣知人善任的明主,披砂簡金地尋到自己,去為他施展平生的才華。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在埋沒于鄉(xiāng)間山野的日子里,人人都認為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什么出眾之處。唯有你,懂得我,欣賞我,和我交往,最是相親。這兩句是全詩中最感人的語言,像孩子一樣說出心中的感激,患難之交見真情,貧困落拓之際的友誼,好比漆黑長夜中的一盞燭火,給人溫暖、力量和希望。
      且喜百年有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韋參軍是怎樣給詩人以篤厚的真情呢?他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下層小官,官俸微薄,但是在高適需要接濟的時候,卻從來沒有一次因為家貧而拒絕過,這種交情,相識百年的人也不過如此啊,詩人深深的感激著這樣的福氣。高適是一個性情豪放之人,喜好交結(jié),他的《邯鄲少年行》、《古大梁行》等詩里都充滿著豪士俠客的肝膽意氣,李白、杜甫也曾與他一起'彈棋擊筑'、'縱酒高歌',慷慨懷古。在與韋參軍交往的時候,他們?nèi)臻g騎馬游獵,彈棋擊筑,常常興盡而歸。在春天的楊柳林里他們縱情地喝酒、高歌,懷才不遇的悲慨在酒與歌里淡了、散了,詩人享受著友誼帶來的快慰。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可是歡樂總是乍現(xiàn),隨即凋逝。離別的消息傳來,令詩人心神俱驚,旋即被包圍在一團惆悵里。但他天生積極豪邁的性格使他不會耽于惆悵,還去安慰友人:大丈夫豈能學那小兒女凄凄作別,在分別的路口涕淚連連?就像他在《別董大》中發(fā)出的壯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丈夫自當橫行天下、四海為家,面對離別也一樣豪情不改。
      這首送別詩宛如一次面對摯友的長篇獨白,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膽相照。詩風是他一貫的筆勢豪健、雄渾奔放,用杜甫的話來說,仿佛'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真是一首令人聞之欲拔劍起舞的好詩!
       佚名

      賞析

      高適二十歲時曾西游長安,求官不遇,失意東歸,客居梁宋 (今河南商丘縣一帶) ,在友人的資助下過著隱耕的生活。這首詩就是客居梁宋時的作品。 
              詩是從自敘寫起的,自敘又包括了兩部分內(nèi)容: 西入長安的經(jīng)歷和東歸后的躬耕生活。前者主要從政治抱負和實際遭遇落筆,“二十解書劍”,年輕氣盛,文武雙全,當然會自信 “屈指取公卿”了。來長安看到的是: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環(huán)宇”,國家風教遠播,勝過了三皇五帝,朝廷教化,遍及于四海八荒。這確實是一幅 “開元盛世”的局面。但緊接著的下兩句,卻同這個盛世有些不對味: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既然是盛世,怎么美玉珍寶都賞給了親近的臣子,怎么布衣卻沒有入仕的機會?這個明主究竟明不明,盛世到底盛不盛,看來頗有些成問題哩! 其實,這四句,正是寫出了開元盛世的兩個側(cè)面,表面上社會安定,歌舞升平,實際皇帝已開始疏于政事,統(tǒng)治集團日見腐化。高適以詩人的敏感直覺地把握到這兩個側(cè)面,為我們留下了一幅當時社會的真實畫圖。在這種情況下,布衣憑 “書劍”本領(lǐng)入仕已經(jīng)很難,那就歸來吧,一個 “歸來”,自然過渡到東歸后的躬耕生活。西去的結(jié)果是 “窮” (不能顯達) ; 東歸的現(xiàn)實則是 “貧” (生計艱難)?!皻w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边@四句,一句一意: 無負郭,家無良田; 非吾土,漂泊他鄉(xiāng); 歲不登,收成不好; 心長苦,心情苦悶?!把愠卮贯灐?又暗用姜太公 “渭水垂釣”之典,暗示自己不僅有生計的艱難, 還有不得仕進的苦悶。 這樣, 就自然把西去與東歸兩段生活經(jīng)歷統(tǒng)一了起來。而通過以上的描述,一個既窮且貧,既仕途失意又生活潦倒的詩人形象也就站了起來。 
              既然這樣既窮且貧,失意潦倒,那“世人遇我同眾人”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但是,韋參軍卻迥異于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這兩句,承上啟下,從承上看,前面那么多自敘身世,正是為了反襯出在這種失意潦倒的境況下韋參軍友誼之可貴。入仕無門,生活艱難,世人冷眼,只有韋參軍那“最相親”的友誼,才撫慰著詩人那顆寂寞孤苦的心。從啟下看,這又自然從自敘過渡到寫詩人與韋參軍的交往。“目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毕荣潛P朋友的為人,自己是既窮且貧,韋參軍看來也不富裕,但還經(jīng)常接濟自己,從未以家貧為借口推辭過,這真是相濡以沫,憂患與共啊。接著寫兩人交往之樂?!皬椘鍝糁兹胀怼?舉兩事寫一日之樂; “縱酒高歌楊柳春”,再舉兩事寫一季之樂。日夕相處,既游且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哪還管他什么 “公卿”、“世人”,哪還管他什么“非吾土”、“歲不登”! 
              這樣的友情,這樣的歡樂,歡娛還未盡呢,卻偏偏又面臨離別,這也太令人不堪了,難怪詩人要“惆悵驚心神”了。這又是一個強有力的反襯,濃墨重彩寫友情之可貴,相聚的歡娛,正是為了襯出分散離別之不堪,之“驚心神”的痛楚。但是,痛盡管痛,別還是得別,只好強為歡顏,勸慰朋友: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nbsp;
              通觀全詩,它主要不是在離別的現(xiàn)時情景上作文章,它不去渲染灞橋柳色,渭城朝雨,它主要是在別情之難堪上作文章。這別情之難堪又正面著墨不多,而主要是從反面通過兩層襯托,先自敘自己的失意潦倒,以反襯出友情之可貴,相聚之歡樂,由友情可貴,相聚歡樂再反襯出離別分散之“驚心神”。這樣,前面的全部描寫都有了歸宿,都是為寫別情之難堪服務的。而也正因為是從反面落筆遠遠寫來,詩就不限于僅僅寫別情,而是在其中涉及到入仕的受挫,躬耕的困苦,世情的淡薄,既寫了自己的身世,又從側(cè)面反映出那個有些成問題的開元盛世的現(xiàn)實,而這些內(nèi)容又全部反跌到寫友情、別情上。這樣,寫別情又不限于別情,不限于別情又仍是寫別情,一而能多,雜而不亂,寓多樣于統(tǒng)一之中。 

       佚名

      賞析

      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勃海荷(音桃,今河北景縣)人。早年家貧,“以求丐自給”,落拓失意,客游梁宋,漁樵孟諸(今河南東、北部),后由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中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棄官而去。哥舒輸做隴右節(jié)度使,高適入幕府掌書記。
      安史之亂起,協(xié)助哥舒翰守潼關(guān)。潼關(guān)破,他向在逃的唐玄宗分析兵敗原委,耀侍御史、諫議大夫。肅宗即位,為御史大夫。后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蜀二州判史,西川節(jié)度使,官終散騎常侍,封勃??h侯。他的生年不詳,卒于公元七六五年。
      高適為詩,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放,感情爽朗,尤工七言歌行。殷瑤《河岳英靈集》說:“適詩多胸臆語,兼有骨氣,故朝野通賞其文”,言簡意賅地道出了他的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和影響。他的《別韋參軍》詩,就是以直抒胸臆、摯情動人而見稱于世: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看門,屈指取公卿。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案字。白壁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免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世人遇我同眾人,唯于我最相親。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詩的前八句,是寫詩人闖蕩京師、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實經(jīng)歷。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是寫自己自負文武全才,因而圖謀進取,用作者在另一詩中的說法,便是“憶昔游京華,自言有羽翼”(《酬龐十兵曹》)。他那時年紀輕輕,思想單純,想法天真:“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剛剛望見皇城宮闕,便自以為取得卿相的官位是指日可待的事。
      屈指,指屈指計算時日;三言兩語,寫出了詩人聰明、天真、稚氣、自負的性格特征。詩人入京之后,理想很快變作了夢幻;他所理想的君主,早已失去了早年勵精圖治的精神,沉醉在了“太平盛世”的象牙塔里;宮門上早已掛上無形的“野無遺賢”的牌子。
      所以詩人說“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眹L沖融,指國家的風教充盈暢達;邁三五,超過了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朝廷禮樂,指國家文化教育、封建政治等;彌寰字,遍及四海之內(nèi)。這兩句,似揚長,實揭短,指出了統(tǒng)治者自以為天下太平,因而早已不重視人材。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前句似套實貶的注腳;說明朝廷不僅沒有求賢若渴之意,而且布衣平民要謁見皇帝,進獻治國之策也不可能了?!案擅髦鳌奔炔豢赡埽蠊手彩锹淇眨骸皯褧L故知,末路空相識”(引文同前)。為謀生計,只好離開京師??墒?,還能到哪里去呢?只好回到故鄉(xiāng),“歸來洛陽無負郭”,可是,家里已經(jīng)什么都不剩了。負郭,指負郭之田,即近城郊的良田沃土。
      《史記·蘇秦列傳》說:“且使我有錐(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蘇秦是洛陽人,這里是代指詩人的故鄉(xiāng)(河北景縣)。家鄉(xiāng)產(chǎn)業(yè)極少,土地又很瘠薄,詩人不得不帶領(lǐng)全家到河南一帶自謀生計了。“東過梁宋非吾土”便是指在河南商丘一帶客游和落戶的心情。商丘,戰(zhàn)國時為宋國所在地,漢朝時是梁孝王的封地,故稱“梁宋”。
      早年,詩人曾在故鄉(xiāng)種過地,到“梁宋”之后,便墾荒、種田、捕魚、砍樵;可惜就是這樣也難于維持生活:“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筑免苑、開雁池,作為他的歌舞游冶之所,這里是以古跡代地名,是說自己在這里墾荒種地遇上兇荒之年,收成很壞;捕魚也是天旱水淺,魚不上網(wǎng)。詩人曾“漁樵孟諸”,這里不說“捕魚”而說“垂釣”,是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釣”之意,說明自己苦悶地等待著朝廷的任用。
      詩歌的后半部分,寫了主角面臨的離別,刻畫了他們深厚的友誼以及依依不舍之情?!笆廊擞鑫彝娙耍ňc我最相親”,“遇我”就是對待我,看我。這兩句,看似尋常,但其中卻暗涵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對韋參軍的感激之情。
      詩人在長安,不僅遇到了“末路空相識”的朋友,也找到過一周臉就變的老鄉(xiāng),《行路難》其二說:“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shù)。一朝金多結(jié)豪貴,百事勝人健如虎?!择嬉簧砗鋈绱?,卻笑別人獨愁苦?!崩相l(xiāng)不僅不肯一手相援,而且還訕笑詩人,直使他落得“靈臺”棲身(住破廟),最后不得不離開長安。相形之下,韋參軍待詩人的厚誼便顯得格外令人感激了。
      接下去是寫和韋參軍同游共處的情景:“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指友誼經(jīng)過了長期考驗,是“百年”終生之交;韋參軍經(jīng)常接濟自己,從沒有一次以“家貧”為辭,吝嗇其財。這種接濟,不是一般的憐貧恩賜,而是出自摯友的相親相愛之情。請看他們在一起同游共處的生動情景:“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他們或彈棋博戲,或琴箏相娛,或攜手共游,或縱酒賦詩;“白日晚”見其日夕相處;“楊柳春”見其既游且歌;幾乎不肯一時相離。如此真摯的感情,實在令人不舍得離開!“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驚心神”三字,表現(xiàn)了朋友之間離別的愁緒。但,為國家之計,為前途著想,不忍離別,又不得不別,因而詩人在痛楚中,卻勸慰朋友:“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币馑际钦f,我們雖是摯友惜別,但大丈夫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必如兒女之態(tài),痛哭落淚吧!
      詩人客游梁宋,生活困窘,落拓失意。這位韋姓參軍(官名)經(jīng)常接濟自己,并與同游共處,結(jié)下至深的友誼。后來,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詩人就試“有道科”,這首詩很可能就是詩人離梁宋而就試京師時寫的。作品直抒胸臆,字字情真,苦中不見頹靡之態(tài),惜別仍發(fā)豪放之情,快人快語,肝膽相照,讀來如見其情其狀,這就是本詩博得讀者喜愛的主要原因。
       佚名

      賞析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解:懂得。君門:皇宮門。屈指:彎曲手指以記數(shù),即指日可待。四句寫詩人少年遍讀經(jīng)史子集,尤好舞槍弄劍,喜談王霸大略,不甘于儒生科舉入仕的中規(guī)中矩,西游長安,望結(jié)交達官顯宦,得其慷慨舉薦,游說帝王以治國平天下的宏韜遠略,賜以重負,委以公卿之托,一飛沖天,一舉成名。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國風:國家道德風化以成民俗。沖融:深廣貌。邁:超越。三五:三皇五帝。傳說上古三皇五帝之時,道德淳厚,政治清明,君王垂拱,而民心歸附,天下大治。禮樂:儒家以禮樂文化化治天下。彌:散播,充塞。寰宇:猶言天下。白璧:珍貴的玉器,此處泛指帝王賜物。近臣:皇帝身邊的寵臣。干:干謁以求官祿。
        四句寫大唐盛世,國風淳厚,民治國安,政治清明,禮樂教化之風遠播四夷,人民懷柔歸附,天下和樂,其功遠超經(jīng)書所稱頌的三皇五帝時。帝王賞賜大臣的珍異器皿、海外奇物,不勝枚舉,但布衣之士縱有滿腹才學、經(jīng)國方略,不得干謁明主,縱橫游說,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負郭:指城郊之田。負,背負,緊依;郭,外城。戰(zhàn)國蘇秦,洛陽人,游說帝王以王霸縱橫術(shù),身兼六國相位。曾說“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配六國相印乎?(見《史記·蘇秦列傳》)梁宋:唐代宋州(今河南商丘),于春秋時為宋國國都,西漢時梁孝王封地治所也在此。高適西游失意,客居于梁宋,以農(nóng)耕求丐為生。非吾土:不是我自己的家鄉(xiāng)。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兔苑:又稱梁園、梁苑。梁孝王所筑的東苑,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梁孝王好營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宮,筑兔園,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梁園在唐時已成廢墟,故高適農(nóng)耕于此。登:成熟。
        雁池:是當時梁園內(nèi)一風景區(qū),《西京雜記》又載:“(梁園)又有雁池,池間鶴洲鳧渚。王日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四句寫西游歸來,落魄失意,詩人豪氣頓減,身無長物,田無負郭,客居梁宋亦非故土。詩人不免心灰意懶。暫借兔苑荒廢地辟一方土田,稼穡以自取,農(nóng)耕以求活,但恨天公不作美,莊稼收種尚不及家用。詩人閑來垂釣雁池,緬懷梁王當時高朋濟濟,命儔嘯侶、馳騁田獵之盛事,想今日自己的蹭蹬仕途,潦倒孤寂,鴻圖難展,亦常常黯然神傷,哀感不迭。
        世人向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且喜百年有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向:猶“于”,與下句“于”字為互文,對、看待義。交態(tài):交情。辭:嫌棄。四句寫詩人但感世態(tài)炎涼,人情淡薄,世人但以燕雀看待胸有鴻鵠之志的詩人,以平庸凡輩視詩人同眾流,唯有韋參軍慧眼獨開,伯樂識才,知詩人心存高遠之志,不過一時蹀躞垂翅于江湖,必能一朝奮飛,一鳴驚人。與韋參軍但訂交情,情義深篤,非以世故利益之心相交,故詩人雖仍布衣之身,貧寒潦倒,也未嘗輕視嫌棄,依然對詩人青眼相加,真情相待。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彈棋:起于漢代的一種博戲?!逗鬂h書·梁冀傳》:“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之戲?!崩钯t注引《藝經(jīng)》:“彈棋,兩人對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子相當,更先彈也。其局以石為之?!?br>  魏時改為十六棋,唐代增為二十四棋。擊筑:筑,為古代樂器,似琴,有弦,以竹擊之而發(fā)聲,故名?!罢煞颉倍洌和醪端投派俑问翊ā贰盁o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此處用其意。歧:岔路口。六句寫與韋參軍彈棋擊筑,游戲玩獵,直至日漸黃昏;縱酒使氣,慷慨高歌于楊柳前,豈問年年歲歲?然而歡樂難持久,別離已至,人生但天涯萍聚,偶然一場,豈不讓詩人黯然神傷,愁腸百結(jié)?然而大丈夫當英雄氣長,豈能在臨別路岔口作小兒女狀,淚灑巾衫,哀哀垂淚?

       佚名


      《別韋參軍》   [盛唐·高適·七言古詩]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二十歲便文武精通,向西游歷闖蕩京城。
      解書劍:會讀書擊劍。謂學文學武。解:一作“辭”。長安:唐代都城,在今陜西西安。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抬頭仰望宮廷大門,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君門:猶宮門。亦指京城。屈指:計算時日。比喻時間短或數(shù)量少。公卿:泛指高官。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huán)宇。
      國家風氣和洽超過三皇五帝,朝廷的禮樂教化已遍及寰宇。
      沖融:和洽。邁:超過。三五:三皇五帝。歡:一作“禮”。彌:充滿,遍及。寰宇:猶天下,指國家全境。
      白璧(bì)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白玉珍寶都說賜給身邊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見明主。
      近臣:指君主左右親近之臣。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干:干謁。明主:賢明的君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回到了洛陽卻沒有半垅良田,東行梁宋這也不是我的故土。
      負郭:近城的田,最為肥美。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開封和商丘一帶。
      兔苑(yuàn)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在兔苑里墾田沒有多少收成,在雁池邊垂釣內(nèi)心常常痛苦。
      兔苑:園囿名,也稱梁園,在今河南商縣東。歲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雁池:漢梁孝王劉武所筑兔園中的池沼名。垂釣: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世人待我如同眾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對我來說才最為知心。
      遇:一作“向”。最:一作“情”。
      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
      更欣喜一生相交態(tài)度無改變,沒有一次推卻稱說自家清貧。
      見:一作“有”。百年:一生;終身。嘗:一作“當”。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我們一起下棋奏樂從早到晚,縱酒高歌在楊柳青青的早春。
      彈棋:古兩人對局棋,二十四子,紅黑各半。筑:狀如箏的樂器,十三弦,以竹擊。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chóu)悵(chàng)驚心神。
      歡樂沒有盡興就要分手離去,這讓我惆悵不已又黯然傷神。
      歡娛:歡樂。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岐(qí)涕淚沾衣巾。
      大丈夫不作小兒女那樣分別,在路口揮灑熱淚打濕了衣巾。
      丈夫:一作“終當”。臨岐:即“臨歧”,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別之辭。



      《別韋參軍》,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詩人就試于“有道科”,這詩便是詩人離梁宋而就試于京師時寫的。韋參軍:不詳其人。參軍,職官名,唐代于州郡刺史下設(shè)參軍數(shù)人,以佐理政事。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二十歲便文武精通,向西游歷闖蕩京城。抬頭仰望宮廷大門,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解書劍:會讀書擊劍。謂學文學武。君門:猶宮門。亦指京城。屈指:計算時日。比喻時間短或數(shù)量少。公卿:泛指高官。
      詩人二十歲時已經(jīng)能文能武,準備出仕,來到京城長安,躊躇滿志,以為憑自己的才能,短時間內(nèi)就能功成名就,身居高位。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國家風氣和洽超過三皇五帝,朝廷的禮樂教化已遍及寰宇。白玉珍寶都說賜給身邊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見明主。
      沖融:和洽。邁:超過。三五:三皇五帝。彌:充滿,遍及。寰宇:猶天下,指國家全境。近臣:指君主左右親近之臣。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干:干謁。明主:賢明的君主。
      哪知道天下太平,和諧歡樂。因而“我”這樣的布衣就無用武之地,無法拜見明主,以施展抱負。
      此四句詩頗具諷刺之意。
      大唐帝國已經(jīng)開始醉生夢死,賢人之士懷才不遇,無法為國效力。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回到了洛陽卻沒有半垅良田,東行梁宋這也不是我的故土。在兔苑里墾田沒有多少收成,在雁池邊垂釣內(nèi)心常常痛苦。
      負郭:近城的田,最為肥美。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開封和商丘一帶。兔苑:園囿名,也稱梁園,在今河南商縣東。歲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雁池:漢梁孝王劉武所筑兔園中的池沼名。垂釣: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
      故此,雖然詩人蒙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但也無法出仕,只能回到無地的洛陽,流離粱宋。只是種田沒有多少收成,如姜太公般期盼貴人賞識也無可能。
      此兩句哀憐憤懣之意充斥。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世人待我如同眾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對我來說才最為知心。更欣喜一生相交態(tài)度無改變,沒有一次推卻稱說自家清貧。
      在社會的最底層,深刻知道什么叫“世態(tài)炎涼”,但是韋參軍從來都視詩人為知己,經(jīng)常接濟詩人從不遲疑。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我們一起下棋奏樂從早到晚,縱酒高歌在楊柳青青的早春。
      彈棋:古兩人對局棋,二十四子,紅黑各半。筑:狀如箏的樂器,十三弦,以竹擊。
      詩人與韋參軍惺惺相惜,經(jīng)常歡聚。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歡樂沒有盡興就要分手離去,這讓我惆悵不已又黯然傷神。
      歡娛:歡樂。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可是,詩人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自己的家庭,卻又不得不離開知己相親的韋參軍。真是倍感傷感和惆悵。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岐涕淚沾衣巾。大丈夫不作小兒女那樣分別,在路口揮灑熱淚打濕了衣巾。
      臨岐:即“臨歧”,本為面臨歧路,后亦用為贈別之辭。
      不過,大丈夫不作小女兒狀,但在這臨別路口還是熱淚打濕了衣巾。
      《別韋參軍》是唐朝詩人高適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是詩人于求仕未得,浪游梁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借贈別之機杼寫失意之懷抱。

      點擊輯期圖標,暢游古詩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