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产国偷v产偷v自拍,国产午夜片在线观看,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 <output id="e9wm2"></output>
    <s id="e9wm2"><nobr id="e9wm2"><ins id="e9wm2"></ins></nobr></s>

    • 分享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百一十二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四

       【古風泊客一席談】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中唐·杜甫·五言古詩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拼音版:


      wán kù bù è sǐ ,rú guān duō wù shēn 。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zhàng rén shì jìng tīng ,jiàn zǐ qǐng jù chén 。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fǔ xī shào nián rì ,zǎo chōng guān guó bīn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fù liào yáng xióng dí ,shī kàn zǐ jiàn qīn 。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lǐ yōng qiú shí miàn ,wáng hàn yuàn bo lín 。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zì wèi pō tǐng chū ,lì dēng yào lù jīn 。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zhì jun1 yáo shùn shàng ,zài shǐ fēng sú chún 。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cǐ yì jìng xiāo tiáo ,xíng gē fēi yǐn lún 。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qí lǘ shí sān zǎi ,lǚ shí jīng huá chūn 。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zhāo kòu fù ér mén ,mù suí féi mǎ chén 。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cán bēi yǔ lěng zhì ,dào chù qián bēi xīn 。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zhǔ shàng qǐng jiàn zhēng ,xū rán yù qiú shēn 。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qīng míng què chuí chì ,cèng dèng wú zòng lín 。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shèn kuì zhàng rén hòu ,shèn zhī zhàng rén zhēn 。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měi yú bǎi liáo shàng ,wěi sòng jiā jù xīn 。
      每于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qiè xiào gòng gōng xǐ ,nán gān yuán xiàn pín 。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yān néng xīn yàng yàng ,zhǐ shì zǒu qūn qūn 。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jīn yù dōng rù hǎi ,jí jiāng xī qù qín 。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shàng lián zhōng nán shān ,huí shǒu qīng wèi bīn 。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cháng nǐ bào yī fàn ,kuàng huái cí dà chén 。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bái ōu mò hào dàng ,wàn lǐ shuí néng xùn ?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作品介紹]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敘寫了作者自己的才學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頓的窘狀,并且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現(xiàn)實。全詩直抒胸臆,慷慨陳詞,是杜甫自敘生平的一首重要詩作。

      [注釋]


      ⑴紈绔:指富貴子弟。不餓死:不學無術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這句是全詩的綱要。

      ⑵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里指韋濟。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里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

      ⑶“甫昔”兩句,是指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以鄉(xiāng)貢(由州縣選出)的資格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的事。杜甫當時才二十四歲,就已是“觀國之光”(參觀王都)的國賓了,故白“早充”?!坝^國賓”語出《周易·觀卦·象辭》:“觀國之光尚賓也”。

      ⑷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

      ⑸揚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矗罕葦M。親: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家,曾任北??ぬ亍6鸥ι倌暝诼尻枙r,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識他。王翰:當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

      ⑻堯舜:傳說中上古的圣君。這兩句說,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話,可以輔佐皇帝實現(xiàn)超過堯舜的業(yè)跡,使已經(jīng)敗壞的社會風俗再恢復到上古那樣淳樸敦厚。這是當時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兩句是說,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負竟然落空。我雖然也寫些詩歌,但卻不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士。

      ⑽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天寶六載(747年),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致君堯舜的志愿。

      ⑿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行進困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游。這里是說理想不得實現(xiàn),以上四句所指事實是:天寶六載(747年),唐玄宗下詔征求有一技之長的人赴京應試,杜甫也參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賢妒能,把全部應試的人都落選,還上表稱賀:“野無遺賢”。這對當時急欲施展抱負的杜甫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⒀“每于”兩句是說,承蒙您經(jīng)常在百官面前吟誦我新詩中的佳句,極力加以獎掖推薦。

      ⒁貢公:西漢人貢禹。他與王吉為友,聞吉顯貴,高興得彈冠相慶,因為知道自己也將出頭。杜甫說自己也曾自比貢禹,并期待韋濟能薦拔自己。難甘:難以甘心忍受。原憲;孔子的學生,以貧窮出名。

      ⒂怏怏:氣憤不平。踆踆:且進且退的樣子。

      ⒃東入海:指避世隱居??鬃釉裕骸暗啦恍?,乘桴浮于海?!保ā墩撜Z》)去秦:離開長安。

      ⒄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春秋時靈輒報答趙宣子(見《左傳·宣公二年》),漢代韓信報答漂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報恩故事。辭大臣:指辭別韋濟。這兩句說明贈詩之故。

      ⒅白鷗:詩人自比。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譯文]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
      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
      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
      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愿意與我結為近鄰。
      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樸淳。
      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憂愁歌吟,決不是想優(yōu)游退隱。
      騎驢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過豪富的門,晚上追隨肥馬沾滿灰塵。
      吃過別人的殘湯剩飯,處處使人暗中感到艱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
      我很慚愧,你對我情意寬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詩篇舉薦給百官們,朗誦著佳句,夸獎格調清新。
      想效法貢禹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
      我怎能這樣使內心煩悶憂憤,老是且進且退地廝混。
      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古老的西秦。
      我留戀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
      想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別關心我的許多大臣。
      讓我像白鷗出現(xiàn)在浩蕩的煙波間,飄浮萬里有誰能把我縱擒?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最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其詩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有《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賞析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年),時杜甫37歲,居長安。韋左丞指韋濟,時任尚書省左丞。他很賞識杜甫的詩,并曾表示過關懷。天寶六載(747年),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李林甫命尚書省試,對所有應試之人統(tǒng)統(tǒng)不予錄取,并上賀朝廷演出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杜甫這時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游,于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別。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于現(xiàn)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
      天寶七載(748年),韋濟任尚書左丞前后,杜甫曾贈過他兩首詩,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韋濟雖然很賞識杜甫的詩才,卻沒能給以實際的幫助,因此杜甫又寫了這首“二十二韻”,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出路,就決心要離開長安,退隱江海。杜甫自二十四歲在洛陽應進士試落選,到寫詩的時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別是到長安尋求功名也已三年,結果卻是處處碰壁,素志難伸。青年時期的豪情,早已化為一腔牢騷憤激,不得已在韋濟面前發(fā)泄出來。
      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黃鶴補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詩置于第一首。雖然現(xiàn)在文學史家都認為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卻公認這是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整體賞析

      在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shù)這一首是最好的了。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郁積下來的對封建統(tǒng)治者壓制人材的悲憤不平。這是他超出常人之處。
      詩人主要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xiàn)手法,將胸中郁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這首詩應該說是體現(xiàn)杜詩“沉郁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篇。
      詩中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對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對比。先說以他人和自己對比。開端的“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把詩人強烈的不平之鳴,像江河決口那樣突然噴發(fā)出來,真有劈空而起,銳不可當之勢。在詩人所處的時代,那些紈袴子弟,不學無術,一個個過著腦滿腸肥、趾高氣揚的生活;他們精神空虛,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會餓死。而像杜甫那樣正直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一直掙扎在餓死的邊緣,眼看誤盡了事業(yè)和前程。這兩句詩,開門見山,鮮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賢愚倒置的黑暗現(xiàn)實。
      從全詩描述的重點來看,寫“紈袴”的“不餓死”,主要是為了對比突出“儒冠”的“多誤身”,輕寫別人是為了重寫自己。所以接下去詩人對韋濟坦露胸懷時,便撇開“紈袴”,緊緊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業(yè)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樂變化,再一次運用對比,以濃彩重墨抒寫了自己少年得意蒙榮、眼下誤身受辱的無窮感慨。這第二個對比,詩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盡致。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俗淳”十二句,是寫得意蒙榮。詩人用鋪敘追憶的手法,介紹了自己早年出眾的才學和遠大的抱負。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他博學精深,下筆有神。作賦自認可與揚雄匹敵,詠詩眼看就與曹植相親。頭角乍露,就博得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憑著這樣卓越挺秀的才華,他天真地認為求個功名,登上仕途,還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時就可實現(xiàn)夢寐以求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詩人信筆寫來,高視闊步,意氣風發(fā),大有躊躇滿志、睥睨一切的氣概。寫這一些,當然也是為了讓韋濟了解自己的為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誤身受辱。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又用十二句寫誤身受辱,與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強烈的對比?,F(xiàn)實是殘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紈袴”占盡,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的矛盾無情地嘲弄著詩人。詩中寫了詩人在繁華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來,詩人經(jīng)常騎著一條瘦驢,奔波顛躓在鬧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紈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隨著貴人肥馬揚起的塵土郁郁歸來。成年累月就在權貴們的殘杯冷炙中討生活。不久前詩人又參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試,誰料這場考試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劃的一個忌才的大騙局,在“野無遺賢”的遁辭下,詩人和其他應試的士子全都落選了。這對詩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就像剛飛向藍天的大鵬又垂下了雙翅,也像遨游于遠洋的鯨鯢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詩人的誤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達到了頂點。
      這一大段的對比描寫,迤邐展開,猶如一個人步步登高,開始確是滿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會從頂峰失足,如高山墜石,一落千丈,從而使后半篇完全籠罩在一片悲憤悵惘的氛圍中。詩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寫得紅火熱鬧,越能襯托出眼前儒冠誤身的悲涼凄慘,這大概是詩人要著力運用對比的苦心所在。
      從“甚愧丈人厚”到詩的終篇,寫詩人對韋濟的感激、期望落空、決心離去而又戀戀不舍的矛盾復雜心情。這樣豐富錯雜的思想內容,必然要求詩人另外采用頓挫曲折的筆法來表現(xiàn),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藝術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詩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學生原憲那樣的貧困了。他為韋濟當上了尚書左丞而暗自高興,就像漢代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彈冠相慶。詩人十分希望韋濟能對自己有更實際的幫助,但現(xiàn)實已經(jīng)證明這樣的希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了。詩人只能強制自己不要那樣憤憤不平,快要離去了卻仍不免在那里顧瞻俳徊。辭闕遠游,退隱江海之上,這在詩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對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對曾有“一飯之恩”的韋濟,是那樣戀戀不舍,難以忘懷。但是,又沒有辦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鷗那樣飄飄遠逝在萬里波濤之間。這一段,詩人寫自己由盼轉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頭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盡情,絲絲入扣,和前面動人的對比相結合,充分體現(xiàn)出杜詩“思深意曲,極鳴悲慨”(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藝術特色。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從結構安排上看,這個結尾是從百轉千回中逼出來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勢愈壯。它將詩人高潔的情操、寬廣的胸懷、剛強的性格,表現(xiàn)得辭氣噴薄,躍然紙上。正如浦起龍指出的“一結高絕”(見《讀杜心解》)。董養(yǎng)性也說:“篇中……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保ㄞD引自仇兆鰲《杜詩詳注》)吟詠這樣的曲終高奏,詩人青年時期的英氣豪情,會重新在讀者心頭激蕩。詩人經(jīng)受著塵世的磨煉,沒有向封建社會嚴酷的不合理現(xiàn)實屈服,顯示出一種碧海展翅的沖擊力,從而把全詩的思想性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此詩通篇直抒胸臆,語句頗多排比,語意縱橫轉折,感憤悲壯之氣溢于字里行間。全詩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頓挫曲折的筆法,而且語言質樸中見錘煉,含蘊深廣。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道盡了世態(tài)炎涼和詩人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一個“潛”字,表現(xiàn)悲辛的無所不在,可謂悲沁骨髓,比用一個尋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細生動得多倍。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以散為主,因此既有整齊對襯之美,又有縱橫飛動之妙。所以這一切,都足證詩人功力的深厚,也預示著詩人更趨成熟的長篇巨制,隨著時代的劇變和生活的充實,必將輝耀于中古的詩壇。

      名家點評

      《東坡志林》:杜子美云“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蓋滅沒于煙波間耳。而宋敏求謂余云:鷗不解“沒”,改作“波”字……便覺一篇神氣索然也。
      《野客叢書》:仆謂善為詩者,但形容渾涵氣象,初不露圭角。玩味“白鷗波浩蕩”之語,有以見滄浪不盡之意;且滄浪之中,見一白鷗,其浩蕩之意可想,又何待言其出沒邪?改此一字(按指改“波”為“沒”),反覺意局。
      《優(yōu)古堂詩話》:杜《贈驥子》詩:“熟精《文選》理”,則其所取,亦自有本矣。如《贈韋左丞》詩,皆仿鮑明遠《東武吟》:“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比还拧对佅銧t》詩:“四座且勿喧,愿聽歌一言?!?/span>
      《潛溪詩眼》:山谷言:文章必謹布置……如杜子美《贈韋見素》詩云:“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贝艘黄⒁庖玻适谷遂o聽而具陳之耳;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風俗淳”,皆儒冠事業(yè)也;自“此意竟蕭條”至“蹭蹬無縱鱗”,言誤身如此也,則意舉而文備。故已有是詩矣。……然宰相職在薦賢,不當徒愛人而已,士故不能無望,故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果不能薦賢則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又將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必有遲遲不忍之意,故曰“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則所知不可以不別,故曰“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夫如是可以相忘于江湖之外,雖見素亦不得而見矣,故曰:“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苯K焉。此詩前賢錄為壓卷,蓋布置最得正體,如官府甲第廳堂房屋,各有定處,不可亂也。詩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如老杜上韋見素詩,布置如此,是一篇命意也。至其道遲遲不忍去之意,則曰“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其道欲與見素別,則曰“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此句中命意也。蓋如此然后頓挫高雅。
      《后村詩話》:《與韋左丞》五言二篇,當以古風為勝。
      《對床夜語》:老杜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而至破萬卷,則抑揚上下,何施不可;非謂以萬卷之書為詩也。
      《唐詩援》:宗子發(fā)曰:起二句潦倒悲憤,得此振起,以下二百言縱筆恣意,真有建瓴之勢。
      《唐詩歸》:鐘云:膽到,識到,力到,直直吐出,覺謙讓者反瑣甚,偽甚(“甫昔”四句下)。譚云:好大本事!不作誑語(“致君”二句下)。鐘云:五字堪哭!堪笑(“暮隨”句下)!譚云:英雄低首心腸(“殘杯”二句下)。鐘云:自“致君堯舜上”至此十句內,妙在說得屈伸懸絕之極。又云:李杜同負才名,同居亂世,李調羹賜錦不以為榮,杜冷炙殘杯不以為辱,高人慢世,胸中各有所主(“殘杯”二句下)。鐘云:好前輩!今人不肯(“每于”二句下)。鐘云:六句慢調(“竊效”六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骯臟悲憤具見起語。周敬曰:此詩見公之抱負,而浩然之氣,終不可回。唐汝洵曰:此杜壯年作。猶露鮑、謝蹊徑。起便感激,豪氣自在。周珽曰:句句轉,字字快,烹煉極化,通體皆靈。
      《杜臆》:前詩猶有頌丞語,此詩全篇陳情,詩題曰“贈”,似誤。此篇非排律,亦非古風,直抒胸臆,如寫尺牘;而縱橫轉折,感憤悲壯,繾綣躊躇,曲盡其妙?!┒螒嵓ふZ,紆回婉轉,無限深情。
      《唐詩快》:英雄失路,滿腹牢騷,雖有丈人,其如之何?骯臟悲憤,出口便見(開頭二句下)。連用四人名,而兩古兩今,殊為奇肆(“賦料”四句下)。此自道素志耳,非大言也(“致君”二句下)。句法古甚(“甚愧”二句下)。
      《杜工部詩說》:“騎驢”六句,極言困厄之狀,略不自諱,隱然見抱負如彼,而厄窮乃如此,俗眼無一知己矣。
      《杜詩詳注》:詩到尾梢,他人幾于力竭,公獨滔滔滾滾,意思不窮,正所謂“篇終接混茫”也。然須玩其轉折層次,不可增減,非汗漫敷陳者比。董養(yǎng)性曰:篇中皆陳情告訴之語,而無干望請謁之私,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采,未嘗少挫也。
      《義門讀書記》:觀唐代贈送之詩,惟老杜篇篇意思深長。此篇發(fā)端二語,氣象褊迫,早年詩如此。此詩兼帶齊梁氣調。
      《唐宋詩醇》:杜之五古,從占人變化而出,獨辟境界。嚴羽謂其“憲章漢魏,取材六朝。其自得之妙,則先輩所謂集大成者”,王世貞謂其“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是已。此篇起語兀傲;“甚愧丈人厚”二句疊語歸題,別有風神;一結曠達,收轉前半,意在言外,所謂“篇終接混?!币?。故前人多取為壓卷。
      《唐詩別裁》:抱負如此,終遭阻抑。然其去也,無怨懟之詞,有“遲遲我行”之意,可謂溫柔敦厚矣。
      《讀杜心解》:此應詔退下后,將歸東都時作也。……起四句,憤激而有古趣。既以自提,兼提韋丈,開手老到?!案ξ簟币欢螖⒍判囊?。志大言大,尤妙在“自謂”四句,橫空盤郁?!按艘狻币欢?,慨失職也。而前八泛述,后四入事,關目清晰?!吧趵ⅰ敝聊速涰f本旨,接法古樸而陡健。一結高絕,昌黎不及。
      《十八家詩鈔評點》:張云:“讀書”二語沉雄。杜語專以沉雄擅長,然此二語,乃自道所得,乃其所以沉雄之由也。
      《杜詩鏡銓》:邵云:突兀二語,一肚皮牢騷憤激,信口沖出(首句下)。一篇之主(“儒冠”句下)。樂府調,開出全篇(“丈人”二句下)。
      《唐宋詩舉要》:吳曰:局勢甚大,故以淡筆開拓(“丈人”二句下)。吳曰:反跌下文有神力,四句一氣讀(“自謂”四句下)。吳曰:轉筆雋快(“此意”句下)。劉開:入得磊落。吳曰:接筆奇矗(“甚愧”句下)。吳曰:二語中截斷多少語,所謂嗚咽之音也(“焉能”二句下)。吳曰:此下雄奇萬變,蒼莽無端,不可一世矣(“今欲”句下)。吳曰:兜轉萬鈞神力(“即將”二句下)。吳曰:收束尤超恣奇橫,神變不測(“白鷗”二句下)。
      佚名

      賞析

      天寶7年,杜甫在長安困守十年,當時的宰相李林浦掌權,杜甫二次科舉考試都被壓制,不僅沒有做到一官半職,生活也非常的困難,甚至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靠朋友的接濟勉強度日。韋左丞(即韋濟)。韋濟出生名門世家,祖父、伯父,父親是唐朝三代宰相,韋濟的父親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世交,杜審言雖然官做的不大,但是詩詞寫的好,是當時的文化名人,杜甫和韋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詩中的〝丈人〞為尊稱(韋濟是杜甫的長輩)。韋濟以詞翰知名,在當時的文壇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身居高位,也非常欣賞杜甫。這首詩是杜甫寫給韋濟的干謁之作,杜甫希望通過這首詩希望韋濟能夠向朝廷推薦自己,所謂的“干謁”是指用詩的形式去拜見一些著名的官員和人物,讓他援引自己?!案芍]”是當時文人自我推薦的一種方式,李白,王昌齡,王勃,都這樣干過,也是唐朝推薦人才的一種方式。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杜甫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歷來被史學家,文藝評論家譽為是杜甫作為偉大詩人的第一首最優(yōu)秀的詩,都認為杜甫在這以后,詩歌的創(chuàng)作達才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的高度,喜歡杜甫的詩的非常有必要了解這首千古名作。
      杜甫一上來直抒胸臆,沒有任何乞憐之態(tài),滿腔的怨恨不平之鳴毫無掩飾。這里“丈人‘’是尊稱是指韋濟(長輩的尊稱),'賤子”,是謙稱是指杜甫自己。
      富家的子弟天天游玩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即使力奮斗也還是沒法子,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訴說。
      接著杜甫回憶了自己少年時代所經(jīng)歷的事情,其中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唐玄宗有一道詔令:天下凡是有任何一相才能的人,通過推薦可以直接參加殿試,24歲的杜甫參加了,這個“觀國賓”杜甫就是指這件事。我(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詞賦堪比楊雄,詩歌可以和曹植媲美。李邕求我認識他,王翰愿意給我做鄰居,這些都是因為我的少年揚名的原因。
      這里做點解釋: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于辭賦,是繼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曹植更不用說了,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曾經(jīng)這樣評價曹植:世間“才”如果是按照十斗計量的話,曹子建占到八斗,我(謝靈運)占一斗,天下文人加起來占一斗,這也是“才高八斗”的來源。李邕為行書碑法大家,少年成名,書法風格奇?zhèn)ベ脙鹾惨彩钱敃r最著名的邊塞詩人。
      杜甫對自己年輕時候游學洛陽,長安評價是極高的,滿懷凌云壯志,理想也是非常崇高的,這種干謁詩是絕對沒有半點自卑的,而是高亢的、滿懷自信的自我推薦。
      正因為我(杜甫)是那么突出那么優(yōu)秀,一旦我進入官場,憑我的才華立即要占領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立登要路津嘛),占據(jù)這個很重要的很高的位置不是為了自己名和利,不是為了求田問舍,而是為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希望自己能輔佐圣主明君,讓君王成為堯舜那樣的君王,讓天下太平,匡濟天下蒼生,讓人民安居樂業(yè)。
      但是“此意竟蕭條 行歌非隱淪”,我(杜甫)如今不僅沒有“登要津”而且一路上還在孤獨的歌唱,然而我不想去做一個隱士,我只是一個非常失意的、不得志的讀書人。我旅居京華,生活非常的艱難和困頓,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吹竭@里的時候,都不僅潸然淚下,一個偉大的詩人,竟然流落到“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天天吃的是別人的“殘杯與冷炙”,詩人的命運太過于凄苦和悲慘。
      這幾句詩的急轉直下,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個很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人們的情緒從:“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 到“殘杯與冷炙 到處潛悲辛”出現(xiàn)了一個極大的強烈的反差,理想和現(xiàn)實巨大的落差,使年輕的杜甫成熟起來,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社會的底層。這也是后來的史學家們這么看重這首詩的原因。
      接著寫到這次天寶六年的制舉“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欻然”是忽然的意思,這次制舉,李林浦沒有推薦一個人,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野無遺賢 ”。杜甫先把自己比作‘’青冥‘’,自己準備飛上高天的,結果大鳥卻折翅膀了,自己準備是想跳龍門的,鯉魚卻也到處碰壁(縱鱗指鯉魚豎起鱗),哎呀,只有“丈人”您對我厚道??!每每在百官之中,推薦我的新作!我真的愧對您?。?/span>
      蹭蹬:困頓之態(tài)。猥是一個謙詞,表示承蒙您照顧的意思。
      杜甫這里用了兩個典故,‘’貢公喜‘’和‘’原憲貧‘’,貢公喜是指,漢代時期貢禹和王吉是一對好朋友,貢禹聽說王吉被皇上重用了,所以很高興,因為王吉重用后就可以推薦宮禹了。這里杜甫自比宮禹,王吉比韋濟,期待韋濟再次援引自己,同時也很坦率的說自己不愿向原憲那樣過著貧寒的生活,而無出頭之日。(原憲是孔子的學生,甘愿清貧而隱于朝野),但是內心一直很郁悶,這就是“心怏怏”,而“走踆踆”表示自己已經(jīng)進退兩難了,甚至萌發(fā)了離開長安(西去秦)而“東入海‘’隱居去,但是又非常留念終南山,表達了不甘就這樣放棄而又沒有任何辦法的矛盾的心里。
      這首詩的結尾杜甫用了兩個典故,‘’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出自[【左傳  宣公二年】,晉國重臣趙宣子趙盾有一次出去打獵,在桑樹底看到一個大漢,餓的快不行了,就叫隨從給他弄了一碗吃的,沒想到這個大漢只吃了一半,剩余的準備帶走,趙盾就問他為什么帶走,這個大漢就告訴他,母親三天沒吃飯了,帶點回去給母親吃,趙盾感嘆這個孝子就多給了一碗飯帶回家。多年以后,趙盾被皇帝追殺,眼看要被捉,這時一個士兵反戈一擊,救了趙盾,趙盾問這個士兵,為什么救他,士兵說我就是那個您送我飯的靈輒啊 ,這個典故杜甫是為了表達自己準備離去,但自己卻不如靈輒沒有報道韋濟恩情。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也是一個典故:出自【列子】,說是一對父子,兒子在海邊游玩,海上的海鷗每每非常接近人,用手隨便就可以抓一只,兒子晚上回去告訴父親,父親就給兒子說,那你明天抓一只回來喂養(yǎng),第二天,海鷗看到兒子就再也不靠近岸邊了,也再也不和人親近了,杜甫表達的意思是我準備去做海鷗行走江湖,再也不被人馴服的意思。
      佚名

      賞析

      父親去世,回洛陽成親
      由于沒于一官半職,杜甫完全靠父親接濟生活。二十大幾的小伙子,過'啃老'的日子并不開心。開元二十九年(741),父親病故了,杜甫的經(jīng)濟來源也隨之斷絕,于是回到洛州,在偃師縣首陽山下的陸渾山莊住了下來。
      這時的杜甫已經(jīng)三十歲了,徒有官三代的虛名,要錢基本沒有,只會寫幾首詩,放在現(xiàn)在就是個標準的文藝'屌絲',絕不是一般少女愿嫁的品種。但唐朝不是現(xiàn)在,偏偏就有一個千金小姐看上了杜甫。小姐姓楊,弘農(nóng)縣(今河南省靈寶縣)人氏,爸爸楊怡是司農(nóng)少卿,相當于今天主管農(nóng)業(yè)和財政的副部長,與杜甫家可謂門當戶對。楊小姐知書達理,聰明賢惠,追她的青年才俊排到楊宅大門外,卻看上了一無所有的杜甫。大概因為當時楊小姐年方十八,小蘿莉,喜歡大叔型的男生。結識李白,相約再游齊魯
      天寶三載(744)夏,杜甫遇見了代唐玄宗'巡游天下'的李白。李白是他的偶像啊,雖然此時杜甫已不再年輕,卻像一個初中生遇見'粉絲'一樣,追隨李白漫游梁宋,會獵單父。
      第二年夏,杜甫到臨邑(今山東省臨邑縣)看望弟弟杜穎,途經(jīng)濟南,恰逢大書法家李邕在濟南做客,于是前去拜望。濟南大明湖的歷下亭里,群英薈萃,杜甫即席賦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其中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博得大家喝彩,后被當成楹聯(lián),刻在歷下亭南廊柱之上。
      秋后,杜甫又跑到兗州去找李白。兩人同游蒙山,尋仙女,找仙草,煉仙丹,'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感情好到共蓋一條被子。干謁王公,尋找晉身之途。
      天寶五載(746),杜甫再次來到長安尋找機會。初到長安,他把浪游時期養(yǎng)成的習氣也帶到了京城,除夕夜和客舍的客人們大呼小叫著賭博,'袒跣不肯成梟盧',伸長脖子喊'大、大、大',最后卻開出了小,于是光著膀子,脫掉鞋子,跳上桌子賭一把大的,活脫脫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但接觸過長安的社會現(xiàn)實后,豪放的個性逐漸收斂。他來長安,不是為了感受長安的奢靡繁華,而是為了做官,做大官。
      杜甫外祖母的父親是義陽王李琮,他利用這層關系,結交了一些王公國戚。汝陽王李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姿容妍美,乃皇族第一美男,深得唐玄宗喜愛,稱他為'花奴'。'花奴'非常喜歡喝酒,是'酒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酒場上跟他混熟了,就寫了《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長詩一首,極力稱頌李琎,并婉轉傳達出投靠的意思。李琎當然心領神會,將杜甫納為門客。
      第二年,唐玄宗詔告天下,只要精通一門技藝,都可以到長安應試。杜甫已經(jīng)有一些詩名,又有李琎等人的舉薦,于是滿腔熱情地參加了科舉考試,以為一定能金榜題名,從此平步青云,扶搖直上,不料卻陷入了一場鬧劇。
      宰相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出他的奸惡言行,心中惴惴不安。'老狐貍'擺出一副積極貫徹的姿態(tài),下令州縣官員嚴格甄選,特別出眾的才能上報尚書府;尚書府再復試,進行更為嚴格的篩選。最后李林甫親自出馬,對這些舉子進行詩歌、詞賦、策論等多方面的考核。如此嚴苛地考下來,自然沒有一個人合格。于是李林甫祝賀唐玄宗,說陛下恩澤遍及四海,'野無遺賢',人才已經(jīng)盡皆搜羅到朝堂之上,民間剩下的都是一些酒囊飯袋。
      杜甫興沖沖地來,卻灰溜溜地去,成為李林甫'野無遺賢'圈套的犧牲品。準備退隱,做最后一次努力
      杜甫感覺受到了愚弄,失望,悲憤,郁郁寡歡。生活日漸貧困,前途愈加渺茫,杜甫一腦門子官司,無法理解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最終,他放下了作為知識分子的尊嚴、人格和家庭優(yōu)越感,在權貴間奔走,以期得到他們的引薦。
      韋濟(687-754),天寶七載(748)調到中央任尚書左丞,杜甫寫了一首《贈韋左丞丈濟》,希望得到他的提拔。但李林甫獨斷朝綱,排斥異己,連安祿山都怕他三分。韋濟雖然很賞識杜甫的才華,卻沒有能力安排他一官半職。
      杜甫到長安求仕已經(jīng)三年,卻四處碰壁,一官難求。無奈的杜甫準備再求韋濟一次,如果還不行,就離開長安,退隱江湖。于是寫了一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送給韋濟: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這類社交詩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家?guī)兔k事,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而杜甫卻能做到不卑不亢,運用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xiàn)手法,將胸中郁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獻三大賦,終于得到機會
      當然,一首詩不可能改變杜甫的命運。他又在長安、洛陽兩地來來回回折騰了三年,終于等到了機會。天寶十載(751)正月,唐玄宗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獻《三大禮賦》,得到了玄宗的賞識,把文章列入備選名單。但杜甫一等再等,又是三年,還是音信皆無,天寶十三載(754),杜甫再進《封西岳賦》和《雕賦》,把自己光榮的家世、眼前的落魄一一道出,希望皇上不要忽略他的存在。在《進〈雕賦〉表》里,他說:'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jīng),先鳴數(shù)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意思是我的文章雖然不足以和《六經(jīng)》比肩,但也能比得上揚雄、枚皋,其自負不輸他的爺爺杜審言。
      第二年春,'漁陽鼙鼓動地來',安祿山反了。當大家都在逃亡的時候,杜甫卻返歸長安,朝廷當然求之不得,授他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此時杜甫已43歲,從開元二十三年(735)回洛陽參加鄉(xiāng)貢算起,找這份工作他忙活了20年。
      佚名

      賞析

       此詩作于天寶七載(748),詩人37歲時。是較早的自敘性質的投贈干謁詩。起首兩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乃一篇之主旨,是詩人困守長安的心理概括,并且具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似的廣泛社會意義,只不過“朱門”兩句范圍更廣,而“紈袴”則專力于窮困知識分子的慘境?!案ξ羯倌耆铡币韵?自少年之志向才華寫起,直引發(fā)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平生政治理想,寫得豪氣干云。如元人董養(yǎng)性所評:“詞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見公雖困躓之中,英鋒俊彩,未嘗少挫也?!?《杜詩詳注》卷一引)說“未嘗少挫”也不盡實?!按艘饩故挆l”以下,可謂“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直令千百年之喜杜愛杜者為之淚下!然,此種沉郁,正是前文豪邁磊落之筆與下文“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不羈之性的宕折頓挫。杜詩“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已先在此詩中體現(xiàn)了。

      佚名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中唐·杜甫·五古]


      紈(wán)绔(kù)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
      紈绔:指富貴子弟。不餓死:不學無術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里指韋濟。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里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yōng)求識面,王翰(hàn)愿卜鄰。
      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愿意與我結為近鄰。
      揚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矗罕葦M。親:接近。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家,曾任北??ぬ?。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識他。王翰:當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yáo)舜(shùn)上,再使風俗淳。
      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樸淳。
      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堯舜:傳說中上古的圣君。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憂愁歌吟,決不是想優(yōu)游退隱。騎驢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的新春。
      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zhì),到處潛悲辛。
      早上敲過豪富的門,晚上追隨肥馬沾滿灰塵。吃過別人的殘湯剩飯,處處使人暗中感到艱辛。
      主上頃見征,欻(xū)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cèng)蹬(dēng)無縱鱗(lín)。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
      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致君堯舜的志愿。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行進困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游。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liáo)上,猥(wěi)誦佳句新。
      我很慚愧,你對我情意寬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詩篇舉薦給百官們,朗誦著佳句,夸獎格調清新。
      “每于”兩句是說,承蒙您經(jīng)常在百官面前吟誦我新詩中的佳句,極力加以獎掖推薦。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xiàn)貧。焉能心怏(yàng)怏,只是走踆(cūn)踆。
      想效法貢禹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我怎能這樣使內心煩悶憂憤,老是且進且退地廝混。
      貢公:西漢人貢禹。原憲:孔子的學生,以貧窮出名。怏怏:氣憤不平。踆踆:且進且退的樣子。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古老的西秦。我留戀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
      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去秦:離開長安。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想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別關心我的許多大臣。讓我像白鷗出現(xiàn)在浩蕩的煙波間,飄浮萬里有誰能把我縱擒? 
      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白鷗:詩人自比。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韋左丞:指韋濟,丈:是對老年和長輩男子的尊稱。韋濟出生名門世家,祖父、伯父,父親是唐朝三代宰相,韋濟的父親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世交,韋濟很賞識杜甫的詩,并曾表示過關懷。韋濟在天寶七載(748)為河南尹,杜甫有《奉寄河南尹丈人》詩,對他的關注表示感激。同年,韋濟調到長安任尚書省左丞,杜甫又有《贈韋左丞丈濟》詩,請求推薦。

      此詩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載),時杜甫37歲,居長安。公元747年(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李林甫命尚書省試,結果對所有應試之人統(tǒng)統(tǒng)不予錄取。杜甫這時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游,于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別。

      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于現(xiàn)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史上公認這是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富家的子弟不會餓死,清寒的讀書人大多貽誤自身。

      紈绔:紈是細絹。紈绔:指華麗的衣著,通常用來作為豪門子弟的代稱。含貶意。儒冠:即儒巾,也是以物代人,泛指一般儒者。 

      不餓死:不學無術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

      這是整首詩的主題。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陳。
      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里指韋濟。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里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
      開場白。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

      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時年二十四歲,所以說“早充觀國賓”。觀國賓:原出《周易·觀卦·象傳》“觀國之光尚賓也”一句。 

      夸耀自己從小聰明及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
      傳世名句!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愿意與我結為近鄰。

      揚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矗罕葦M。親:接近。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家,曾任北??ぬ?。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識他。《新唐書·杜甫傳》:“甫少貧,不自振,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span>王翰:當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卜鄰:擇鄰。 

      大詩人夸耀自己曾受到著名的文壇前輩的賞識和尊重。李邕是當時文壇上很有名望的人。
      這不是大詩人的自吹。從文學史上來說,杜甫的學識成就、詩作超過他在這里提到的四個人!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要使社會風尚變得敦厚樸淳。

      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豆旁娛攀住酚?“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句。要路津:借指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堯舜:傳說中上古的圣君。

      這是大詩人少時的抱負和理想。因為大詩人才高八斗,所以對自己期望值更高,希望報效國家,輔佐君王。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憂愁歌吟,決不是想優(yōu)游退隱。騎驢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的新春。
      隱淪:隱士。 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公元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形容京師的繁華 。
      “騎驢”二句:從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杜甫赴貢舉到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寫此詩時,恰好是十三年。京華春:京華即京師,指長安。
      自己理想落空,卻不是因為自己要當逃避現(xiàn)實的隱士,而實在是仕途無望,在長安蹉跎十三年。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早上敲過豪富的門,晚上追隨肥馬沾滿灰塵。吃過別人的殘湯剩飯,處處使人暗中感到艱辛。
      肥馬:以物代人,指有錢有勢的人。 
      大詩人這十三年過的是什么日子呢?每天從早到晚去拜見達官貴人,就是希望能得到賞識,使自己的才華能得以施展。而生活上卻是窮困潦倒,艱辛無比。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

      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征:被征召。指天寶六載玄宗下詔命有一技之長的人到長安應試的事。欻 (音xu):迅疾貌,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致君堯舜的志愿。青冥:青云,指天空。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音cengdeng):失勢之貌。行進困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游。鱗:代指魚。 

      大詩人好不容易得到唐玄宗下詔命有一技之長的人到長安應試的機會,但宰相李林甫怕文學之士說他的壞話,于是把全部應試的人都落選,還上表稱賀說“野無遺賢?!?/span>

      大詩人以鳥和魚的跌落比喻自己應試的失敗。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的愿望全部落空。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我很慚愧,你對我情意寬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把我的詩篇舉薦給百官們,朗誦著佳句,夸獎格調清新。
       猥 (音wei):承蒙。佳句新:指杜甫新詩作。唐人重詩,用詩來求知己,也用詩來推薦人。 
      很慚愧“你”厚待“我”,一直將我的新詩作推薦給百官。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想效法貢禹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
      貢公:西漢人貢禹。與王吉為友,聽說王吉做了大官,他高興得“彈冠相應”,遂準備王吉推薦他去做官。《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背烧Z貢禹彈冠,指貢禹與王吉(字子陽)友善,見其在位,亦愿為官。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
      原憲:孔子的學生,以貧窮出名。安貧樂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后人常用他的名字來代表窮困的書生。
      理想的豐滿和現(xiàn)實的骨干。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我怎能這樣使內心煩悶憂憤,老是且進且退地廝混。

      怏怏:氣憤不平。踆踆(音cun):且進且退的樣子。進退兩難的樣子。 

      “我”怎么能一直猶豫不決,蹉跎歲月呢?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古老的西秦。

      東入海:指避世隱居。語出《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比デ兀弘x開長安。

      既然如此,也就只能離開長安了。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我留戀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

      終南山在長安南,渭水在長安北,都是代指長安。 此句是說欲離開長安,又戀戀不舍。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想報答你的“一飯之恩”,想辭別關心我的許多大臣。

      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讓我像白鷗出現(xiàn)在浩蕩的煙波間,飄浮萬里有誰能把我縱擒? 

      白鷗:詩人自比。浩蕩:曠遠之貌,指無邊的波濤。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馴:馴服。 

      自己離開長安,避世隱居,就像白鷗出沒于大海的萬里煙波之間一樣,就再也沒有誰來束縛自己了。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敘寫了大詩人自己的才學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頓的窘狀,并且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現(xiàn)實。

      點擊輯期圖標,暢游古詩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